李 曦,吝思琪,李嬌妮,VASQUEZ Herbert Ely,王愛民,鄭 興,顧志峰
(1.海南大學 海洋學院,海口 570228; 2.海南大學 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口 570228)
神仙魚(Pterophyllum scalare)為淡水魚,俗稱燕魚,屬鱸形目(Perciformes),麗魚科(Cichlidae),神仙魚屬(Pterophyllum)。魚體呈菱形,體側扁;尾鰭后緣平直;背鰭、臀鰭鰭條向后延長,上下對稱,似張開的帆;腹鰭及尾鰭上下端特長,呈絲狀如流蘇一般[1-3]。黑神仙魚(Pterophyllum scalarevar.)全身漆黑如墨,特色鮮亮,俗稱黑燕,喜歡在中層游動、較為好靜,是一種斯卡神仙魚變種。因黑色代表神秘與大方,黑神仙魚漆黑一片的體表是其極具觀賞價值的原因。黑神仙魚可進行人工養殖和繁殖,但其發育階段的高死亡率是阻礙其規模化人工繁殖生產的主要原因[4]。一般情況下動物是需要通過食物攝取獲得基礎代謝、繁育和生長所需的能量,且動物的覓食行為是通過選擇來優化食物攝入[5-6]。神仙魚之所以難養好,主要是飼料配方的難度。目前觀賞魚養殖戶主要依靠常用的食用魚類顆粒飼料進行觀賞魚的養殖,但簡單人工配合飼料在一定程度上較難將觀賞魚養到較好的狀態。為此在喂食神仙魚的時候,在人工配合飼料基礎上搭配一定活體餌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營養互補,獲得較好的喂養效果[7-8]。紅蟲、血蟲、絲蚯蚓、鹵蟲、水蚤、小河蝦、面包蟲等是觀賞魚養殖過程中常見常用的天然活體餌料,其投喂比較符合觀賞魚自然攝食的生活習性,可維持觀賞動物的健康和艷麗的體色[9]。目前神仙魚的養殖技術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魚苗發育階段的培育技術的研究較為少見,主要聚焦在育苗階段,但中間培育階段對于后期的養殖成功率也是十分重要的。本實驗以黑神仙稚魚為研究對象,在前期選擇的人工配合飼料的養殖基礎上,以鹵蟲無節幼體作為補充餌料開展人工配合飼料搭配活餌的養殖投喂方法的研究,以期為神仙魚的稚魚標粗及養殖技術的優化發展奠定基礎。
1.1 實驗動物本實驗用黑神仙魚為人工培育的仔魚,均來自同一親本所產且為同一批次。仔魚孵化后,正式開始實驗前對仔魚進行飼養馴化,即仔魚平游前 3 d 喂食蛋黃,3 d 后采用“蛋黃+豐年蝦”進行投喂,飼料投喂馴化持續15 d。實驗魚的魚齡為16 d,且正式實驗前經過相同的飼料投喂馴化。馴養結束后,選取 240尾大小均勻、狀態良好的黑神仙魚稚魚為實驗對象。實驗魚平均體質量為(0.03±0.01) g,平均體長為(12.52±0.47) mm,初始體長 12 mm。
1.2 實驗裝置使用循環水養殖系統作為實驗裝置,每套系統由養殖玻璃缸、水泵、過濾棉等過濾裝置、充氣泵等組成,每個養殖缸的尺寸為長50 cm、寬 50 cm、高 35 cm,有效養殖水體為 60 L。水質控制在以下條件范圍內:水溫(29±1) ℃,鹽度 1~1.5,DO > 6 mg·L-1,pH 7.5~ 8.0,氨氮<0.02 mg·L-1,亞硝酸鹽≤0.01 mg·L-1。
1.3 實驗設計選擇商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作為基礎餌料,在此基礎上設置鹵蟲無節幼體補充飼料實驗組,即“人工配合顆粒飼料組(M)”、“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鹵蟲組(MA)”,其中M組為實驗對照組。
實驗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由海南南鯤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由進口優質魚粉、蝦粉、魚油、谷物、復合維生素、礦物質、免疫增強劑等配制而成,飼料粗蛋白約 52 %,粗脂肪約8 %,粗纖維約 8 %,粗灰分約 17 %,賴氨酸約 2.5 %,總磷約0.8 %,水分約12 %。鹵蟲無節幼體為鹵蟲卵孵化而得。MA組構成比例:80 %微膠囊飼料(干質量)+ 20 % 鹵蟲無節幼體(鮮質量)。
每組設置3個重復,并將養殖密度控制在40 尾·缸(1 尾·L-1)。實驗周期為 26 d,實驗期間每日早上8:00進行投喂;用飽食法進行投喂,投喂量基本為魚體質量的6 %。;每3 天進行1次換水,換水量為30 %。
1.4 檢測指標及數據收集每 5 d 進行 1 次實驗魚的稱重及形態指標的測量。在進行稱重及形態指標測量前用酒精對隨機挑選的30尾魚進行麻醉處理,然后迅速使用精密電子分析天平進行魚體質量的測量并記錄,隨后快速將實驗魚平整展開放于帶有標尺的解剖盤中并使用微單數碼相機拍攝魚體側面觀,利用圖片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 CC 2019 測量魚體形態指標,包括全長(Full length, FL)、體長(Length, L)、體高(Height,H)、腹鰭長(Pelvic fin length, PFL)、尾鰭長(Tail fin length, TFL)、背鰭高(Dorsal fin height, DFH)。
1.5 數據處理與統計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形式(mean±SD)進行表示,用統計分析軟件DPS 14.5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先用 Cochran’s檢驗法檢驗方差齊性,當不能滿足方差分析的假設齊性要求時,進行對數轉化后再分析;百分比類型數據進行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再進行方差分析。
2.1 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存活率及體質量的影響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可顯著提高黑神仙稚魚的存活率(P<0.05),而對體質量變化無顯著影響(P>0.05,圖1)。黑神仙稚魚初始體質量為0.06 g,經26 d養殖后M組和MA組分別增重至(0.52±0.09) g、(0.58±0.08)g。MA 組存活率為(95.53±3.21)%,顯著高于 M 組((82.50±4.32)%,P<0.05)。

圖1 黑神仙稚魚存活率及體質量
2.2 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體質量增加量及特定生長率的影響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具有一定作用的增重效果,但未產生顯著影響(P>0.05,圖2)。經 26 d 養殖后,M組和MA組的黑神仙稚魚體質量增加量分別為(0.46±0.06 )g、(0.53±0.05) g;特定生長率分別為(6.92±1.06) %·d-1、(8.50±1.47)%·d-1。

圖2 淡水黑神仙稚魚的體質量增加量和特定生長率
2.3 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形態性狀的影響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形態性狀的生長具有一定促進效果,但未產生顯著影響(P>0.05,表1)。經 26 d 養殖后,M 組和MA組的黑神仙稚魚的體長、體高、腹鰭長、背鰭高和尾鰭長分別基本生長至 25 、12 、22、10和5 mm。

表 1 淡水黑神仙稚魚形態性狀的生長 mm
2.4 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體長增長量和肥滿度的影響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體長增長量和肥滿度具有一定促進效果,但未產生顯著影響(P>0.05,圖3)。經 26 d養殖后,M組和MA組的黑神仙稚魚的體長增長量分別為(12.07±0.66 )mm 和(13.10±1.58) mm;肥滿度分別為(3.07±0.08 %)和(3.31±0.16 )%。

圖3 淡水黑神仙稚魚體長增長量和肥滿度
2.5 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群的體長均質度和體質量均質度的影響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對黑神仙稚魚群的體質量均質度具有輕微促進效果(P>0.05,圖4)。經 26 d 養殖后,M組和MA組的黑神仙稚魚群的體長均質度分別為(92.46±1.02) % 和(91.36±1.01)%;體質量均質度分別為(89.35±1.35 )% 和(92.00±2.01 )%。

圖4 黑神仙稚魚群體長均質度和體質量均質度
觀賞漁業是水產養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休閑與觀賞漁業的發展,觀賞漁業的養殖規模及所占市場價值份額逐年增長。觀賞魚全球出口貿易數據顯示,2000年全球觀賞魚貿易價值約為 1.777億美元,2011年約為 3.649億美元,2014年約為3.475億美元;由此可見,觀賞漁業具有巨大的生產價值潛力,因此全球范圍內相關水產養殖戶也在逐步擴大觀賞魚的養殖規模[10-12]。本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品種是起源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淡水神仙魚的變異種,其性情溫和,偏好在水的中層游動,常停在水中不動,習性好靜,屬于“文靜型”觀賞魚類,系淡水觀賞魚行業中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淡水神仙魚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以保證養殖水體潔凈、氫離子濃度39.81~ 316.3 nmol·L-1(pH6.5~7.4)為佳,有闊葉類水草和光線照射(但陽光不能直射)的環境更利于其生長繁殖[1,13]。本研究結果表明,淡水黑神仙稚魚在室內人工養殖條件下,使用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或鹵蟲無節幼體補充投喂都可獲得較好的存活率、體質量增加量及形態生長。養殖周期內淡水黑神仙稚魚攝食正常、行為正常,無發病情況的出現,這可能得益于本實驗中有效的水質控制管理手段,使養殖環境中的水質條件保持在較佳且穩定的狀態,即水溫 (29±1) ℃,DO>6 mg·L-1,pH7.5~8.0,氨氮<0.02 mg·L-1,亞硝酸鹽≤0.01 mg·L-1,從而滿足淡水神仙魚生長繁殖對水質的要求。
在魚苗養殖過程中最關鍵的是餌料的選擇及投喂管理,餌料的種類及營養對魚苗幼體的發育極其重要[14]。水產生物由于種類以及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適應的食性、水溫不同,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和量也具有一定差異。國內外在魚類營養學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食用魚上,而對觀賞魚的營養需求研究較少。觀賞魚的營養特點不同于食用魚,在不同階段需求不同功能性飼料,苗種階段主要集中在生長,成魚階段著重于維持健康與體色艷麗、體型優美[15-16]。神仙魚喜食細小的動物性餌料,在自然環境下以小型昆蟲、原生動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等為食[13],目前在室內人工養殖條件下觀賞魚的營養基本全部來源于人工投喂的飼料。觀賞魚的養殖也需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供應其生長繁殖所需的能量,且要求較食用魚類更苛刻嚴格些,若飼料中缺少某種營養要素或營養不均衡,就會出現相應的營養缺乏癥、影響其觀賞形狀的美觀度,乃至引起嚴重的疾病[16-17],因此觀賞魚養殖過程中飼料的優劣對其生長、健康和品質都有很大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所選用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可保障黑神仙稚魚在中間培育過程的存活率、體質量增加量及形態觀賞性狀的生長,魚群可保證一定的體質量和形態均質性,這意味著該人工配合顆粒可有效滿足及保障黑神仙稚魚生長過程中的營養需求,使其生長活動得以正常開展。此外,觀賞魚質量性狀和形態性狀較高水平的均質性更有助于商業貿易,因為外形的好壞本身就是觀賞魚類的重要經濟價值所在。
人工配合飼料與活體餌料進行適當搭配可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較好的互補效果。劍尾魚(Xiphophorus helleri)使用人工配合飼料與活體餌料搭配投喂可使其生長率升高、產卵量增加、餌料轉化率提高[8],裸腹藻搭配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可提高神仙魚(Pterophylum scalare)幼魚生長率[7]。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鹵蟲無節幼體配合人工配合顆粒飼料進行補充投喂可有效提高黑神仙魚稚魚中間培育過程中的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特定生長率;促進其體質量的增加和體長、體高、腹鰭長、背鰭高、尾鰭長形態性狀的生長。與上述研究所得結論較為一致,其發揮積極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鮮活餌料的攝入可作為提高魚類攝入全面豐富營養的一種有效手段,配合人工飼料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魚苗獲得足夠及全面的營養,從而促進其存活及生長發育,最終提高其經濟生產效益[18-19]。
活體餌料的選擇與物種的適口性有關,2~3 mm大小的魚苗在前30 d以投喂輪蟲最佳,待其生長到7~ 10 mm左右再以橈足類、枝角類或鹵蟲無節幼體喂食為佳[20]。本實驗稚魚初始體長為12 mm,因此優先選擇鹵蟲無節幼體作為活體餌料配合人工顆粒配合飼料進行補充投喂。鹵蟲在自然條件下主要分布在鹽水環境中,但其無節幼體在極低鹽度的淡水中可存活,因此可作為餌料在淡水觀賞魚養殖過程中使用[11,21],而本實驗所用養殖水體的鹽度約為1~ 1.5,可減輕或避免鹵蟲無節幼體因鹽度死亡進而敗壞水質的情況出現,從而保障了養殖過程中優質水質的保持。本研究結果表明,在黑神仙魚稚魚中間培育過程補充投喂鹵蟲無節幼體可有效提高黑神仙稚魚的存活及生長的養殖效益,與DEGANI[7]在不同高蛋白飼料中添加鹵蟲的研究、EIRAS等人[13]在關于喂食頻率對淡水神仙魚幼體養殖過程所獲得的結果較為一致,認為鹵蟲可促進神仙魚的生長,其促進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鹵蟲中含有人工配合飼料中不存在的營養素或微量元素,從而滿足神仙魚生長對營養的復雜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