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靈會,魏常寶,錢 銘,馬誠明,姚劍雄,陳曉林
(1.甘肅土木工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20;2.甘南藏族自治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甘肅 合作 747000;3.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甘肅 合作 747000)
當城鎮既有建筑使用到一定時期后,或多或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尤其是地處濕陷性黃土場地的既有建筑,因使用維護不當,導致地基浸水,引起地基土濕陷,出現不均勻沉降,導致建筑裂縫、傾斜等,存在安全隱患[1]。受制于城市規劃審批限制,許多老舊小區無法拆除重建消除安全隱患,只能采取維修加固的方式進行處理。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維修加固能夠最大限度利用既有建筑結構,保留了城市街區的原始風貌,留住了鄉愁記憶。在城市建設管理中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發展理念,避免大拆大建,減少資源浪費,節約資金,經濟合理性顯著,既有建筑維修加固意義重大[2]。城鎮老舊小區加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隨著國家出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導意見,加快城鎮老舊小區加固改造工作,建立了存量資源整合利用機制。對城鎮既有建筑地基基礎的加固處理經常需要在居民正常生活的條件下采取技術措施,和新建項目相比增加了施工難度。既有建筑維修加固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前期的檢測鑒定、方案設計、可行性研究到中期的加固設計,再到工程招投標、施工,到最后竣工驗收[3],這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過程,涉及管理事務壓力大,專業門類多,質量安全控制和管理難度大、要求高,這對項目相關單位的管理及建設單位的協調與統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在既有建筑維修加固項目中引入過程管理和全過程管理是必要的。
既有建筑維修加固與新建存在設計目標、建設內容、制約因素方面顯著差異,其實施程序與新建不同,實施程序如圖 1 所示。
建設單位根據維修加固目標和管理程序要求,在圖 1 實施程序的基礎上制定適合于某一項目的實施程序。
過程管理包括策劃、實施、監測(檢查)和改進(處置)四個部分,即 PDCA 循環。PDCA 循環又稱為戴明循環,是質量管理大師戴明在休哈特統計過程控制思想基礎上提出的[5]。在維修加固工程中引入過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保證各個階段盡可能少發生偏差,使項目各個階段的各個工序受控,保證加固工程各個階段成果的質量。
全過程管理是在過程管理的基礎上運用過程管理的理論,對一個項目系統各階段過程管理的子系統匯總,涉及項目整個建設周期的全部管理活動的管理體系[6,7]。
對存在安全隱患的既有建筑,進行科學完整的質量安全檢測鑒定是推動項目決策和設計實施的重要依據?,F場檢測鑒定管理主要從安全和技術兩個方面進行。檢測鑒定施工安全管理通過簽訂安全協議、下發安全作業指導書、下達安全交底的方式,對現場檢測鑒定施工安全進行有效約束。而檢測鑒定施工技術管理通過規范、標準和其現場作業的方案和技術指標進行要求。建設單位應要求檢測鑒定單位上報其檢測鑒定方案、檢測鑒定人員資格等,并按其上報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規范其檢測鑒定施工行為,確保檢測鑒定實施過程的施工質量。這樣才能保證將來所提交成果數據來源的可靠性。
檢測鑒定項目招標期間,通過編制招標文件對檢測鑒定行為和提交的成果文件進行規定,防止檢測鑒定成果文件質量有較大缺陷,深度不足。另外在評標時,降低投標價格分比例,增加技術評分比例,防止低價格中標后帶來的質量縮水。中標后,簽訂合同時再次對檢測鑒定進行約定。不同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檢測鑒定合同沒有標準的制式合同格式,也沒有通用條款和專用條款,檢測鑒定合同管理也有諸多空白。
當前在沒有審查評估制度的前提下,一般建設單位都不能對檢測鑒定文件進行有效的審查、評估和驗收。而實際上,因檢測鑒定報告深度不足、質量不達標,給建設單位的使用造成麻煩,對后續改造、維修加固不能有效提供技術依據與技術支撐?,F階段在沒有強制審查評估的條件下,建設單位可以組織專家論證的方式進行評審驗收。這也是目前采用較多的一種驗收方式,為大多數單位所采用。因此可以參照勘察、設計項目的審查制度,建立審查制度進行驗收[8]。
檢測鑒定后,根據建筑結構安全及受損程度,多方案比選制定安全、科學、經濟的維修加固方案,從而推進項目進入到咨詢決策階段。咨詢單位進行項目方案設計和投資估算編制,并在此基礎上編制項目建議書或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交建設單位決策及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審批。咨詢報告大多通過評審論證方式驗收,建設單位向咨詢單位提供準確無誤的技術資料,辦理相關手續,組織論證評審會,嚴格按國家和政府要求的建設程序推進各項工作。
咨詢決策階段確定采取維修加固方案后,項目進入到設計階段。該階段對符合招標要求的設計工作進行招標。對達不到招標要求的設計工作可采用其他方式或直接擇優發包。設計階段的管理可按投資、質量兩個方面進行。對于投資管理,主要以經審批的設計概算為最高限價,委托設計單位進行限額設計。對于設計質量管理,主要從施工圖審查或施工圖專家會論證兩個渠道進行審查、論證。
設計單位提交已審查的設計文件后,項目進入到施工準備階段,建設單位根據招標范圍和規模通過招標、其他或直接發包的方式選擇施工單位。投標施工單位須持有特種工程施工資質,且有實際相似工程案例。建設單位辦理各類批件、證件,推動項目準備與項目實施。
成本管理與控制是企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施工單位成本管理與控制包括成本控制與成本分配兩大環節。成本控制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使企業達到成本最小化。成本分配解決如何歸集、分配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問題,其核心內容是成本核算。
建設單位在施工階段成本管理與控制主要以最高限價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嚴格控制工程變更。以實際成本和成本限額比較,衡量管理活動的業績和效果,以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施工單位進度控制管理采用科學的方法確定進度目標,編制進度計劃與資源供應計劃,進行進度控制,在與質量、費用、安全目標協調的基礎上,實現工期目標。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必須不斷檢查計劃的實施狀況,并將實際實施情況與計劃進行對比,若有偏差時采取有效措施,使項目進度按預定的目標進行,確保進度目標的實現。
建設單位進度管理同樣需要根據工程項目的進度目標,編制進度計劃,并據以檢查工程項目進度計劃的執行情況,若發現實際執行情況與計劃進度不一致,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原進度進行調整或修正。
建設單位作為項目的主導單位,對工程質量負有重要責任并承擔全面責任。嚴格履行管理職責,科學確定工程質量目標,對維修加固工程各階段實施進行協調和質量管理,督促工程各參建單位和人員落實質量責任。
施工單位作為工程主要實施單位,對工程負有主要責任。施工單位制定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驗收程序,嚴格落實各工序質量管理與質量控制、質量驗收程序,嚴把材料關,將維修加固工程質量問題或質量事故扼殺在萌芽前。
建設單位的安全管理要求強化安全生產的主動意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各單位各類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同時需要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強化各參建單位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督促與工程施工有關的單位開展應急演練,建立應急措施,督促施工單位設置安全管理機構和配備安全管理人員。
施工現場是動態的,要結合施工現場環境,合理布置施工設備,確保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到位,做到安全施工規范化、程序化,對施工機具和人的各種不安全狀態等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及時發現隱患并整改,及時排除物的不安全狀態。
建設單位合同管理是中心任務,主要從防范索賠、風險等,努力排除或減少合同爭議,保證在盡可能節省投資的情況下,按期或提前獲得符合合同條件的工程。同時,建設單位需監督施工單位分包合同的簽訂,防止違法分包、肢解分包。
施工單位要建立合同實施的保證體系,使項目的全部合同事件處于受控狀態,以保證合同目標的實現。建立合同管理的工作程序,要協調好各方面關系,使總承包合同的實施工作程序化、規范化,按規定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合同管理工作,并納入建設單位合同管理體系。
組織與協調就是圍繞實現工程的各項目標,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組織協調各參建單位、相鄰單位、政府部門等全力配合工程項目的實施,以形成高效的建設管理團隊,共同努力實現工程建設目標的過程。對于維修加固項目,建設單位的組織與協調由內部的組織與外部的協調構成。對于內部的組織,項目前期就確立項目負責人,立項后,成立項目管理組,根據所實施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復雜程度擴充建設管理梯隊,為實施的工程負責。外部的協調是項目實施階段對外協調的主要工作,以建設單位為中心,協調與項目有關的各外部單位,統籌開展與工程相關的工作。
施工單位成立以項目經理為領導的組織管理機構,負責對內組織、對外協調工作。對內組織工作包括人際關系、組織關系、供求關系、配合關系、約束關系等。對外的協調主要采用建立協調會議制度,及時與建設單位、其他利益相關單位組織項目協調會,解決施工中的協調問題,充分調動工程建設各參與方的積極性和融洽各方關系。施工單位禁止違法分包或肢解分包工程,所有分包僅限于勞務分包和個別專業性強的專業分包。施工勞務分包需向建設單位備案。
另外,以建設單位牽頭,以施工單位為主體成立施工現場聯合臨時黨支部,將各參建單位黨員和積極分子納入臨時黨支部,共同應對工程施工期間各種矛盾,化解各方矛盾,統籌協調各方關系,維持社會穩定,避免在傳統模式下各參建單位各自為政的現象。各參建單位雖代表了不同的責任主體,但又在聯合臨時黨支部的平臺上凝聚成一股力量,為工程建設服務,突出了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對施工質量的檢測,在施工各階段,建設單位及時委托第三方介入。完工后,再對其維修加固效果進行綜合鑒定評估。加固施工質量檢測可在施工階段中穿插進行,加固后的評估根據維修加固施工質量檢測、加固設計、各層級驗收,通過安全性鑒定的方式對完工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進行綜合評估。
對于既有建筑維修加固項目,驗收管理主要分為檢驗批驗收、分項工程驗收、分部工程驗收、單位工程驗收、竣工驗收 5 個層級。對于檢驗批驗收、分項工程驗收,由專業監理工程師組織項目技術質量負責人、項目技術負責人進行驗收;對于分部工程驗收,由總監理工程師組織組織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進行驗收;對于單位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由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項目參建各責任方項目負責人參加驗收。一般情況下,加固施工項目單位工程驗收即為竣工驗收。
蘭州某小區 1~3 號住宅樓加固工程目前是甘肅省內技術水平較高、規模體量最大的地基基礎靜壓鋼管樁加固項目,是目前甘肅省靜壓樁樁徑最大、樁長最長、頂升量和糾偏量最大、糾偏難度最大加固糾偏工程。并且在 2 層及以上住戶均未搬離仍正常生活的條件下完成加固與糾偏,屬甘肅省內首創,國內罕見。項目自 2020 年 8 月開工,2021 年 6 月已通過預驗收。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取得了政府及項目所在地住戶的一致好評。項目的實施為既有建筑物特種維修加固技術應用提供了成功案例、積累經驗和技術成果。
該項目 1~3 號住宅樓共 16 個單元 254 戶,各樓均為地上 8 層框架結構。1 號樓建筑面積 8 719 m2,2 號樓建筑面積 7 666.8 m2,3 號樓建筑面積 7 863.8 m2。各樓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地基處理采用素土擠密樁處理,處理深度 12.0 m,樁頂設 0.5 m 厚 3∶7 灰土褥墊層。本次 1~3 號住宅樓地基基礎均采用坑式靜壓鋼管樁進行加固,各樓靜壓樁加固施工完成后采用整體頂升法對建筑進行糾偏處理。1 號住宅樓鋼管樁 384 根,施工總樁長 15 336.01 m,平均樁長 39.94 m;2 號住宅樓鋼管樁 358 根,施工總樁長 13 249.32 m,平均樁長 37.01 m;3 號住宅樓鋼管樁 346 根,施工總樁長 11 795.94 m,平均樁長 34.09 m。以上 1~3 號住宅樓總樁數達 1 088 根,總樁長達 40 381.27 m。
本項目全過程管理包含從項目前期檢測鑒定、咨詢、決策到工程設計,到施工階段,最后到驗收的全過程中,運用過程管理的理論,對各個階段的目標進行控制、偏差進行分析、經驗總結等。本工程在實施前期就制定了從“檢測鑒定→可行性研究→立項→設計→招投標→加固施工→驗收前的評估→驗收”的實施計劃程序。
1~3 號住宅樓出現沉降變形和傾斜后,建設單位及時委托進行檢測鑒定。本工程現場檢測鑒定的管理從安全和技術兩個方面執行。安全管理如前文采用簽訂安全協議、下發安全作業指導書、下達安全交底的方式。技術管理主要依據規范、標準和檢測鑒定方案對現場檢測鑒定施工作業,對成果文件采用專家會論證的方式進行驗收。本工程各樓檢測鑒定結果如表 1 所示。
本項目進入到決策階段后,咨詢單位就維修加固進行方案設計和編制投資估算,并在此基礎上編制項目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交建設單位決策及上報上級管理部門決策與審批。建設單位積極配合,提供技術資料,辦理相關手續,組織論證會,配合完成項目可研批復,完成項目立項前的各項手續,嚴格按國家和建設單位要求的建設程序推進工作。
本工程實施難點主要有以下 3 個方面:①降低搬遷過渡成本,減輕地方政府財政負擔,2 層及以上住戶不搬離,需在 2 層及以上住戶正常生活條件下對各樓地基基礎進行加固,并進行頂升糾偏;②導坑開挖至壓樁期間及鋼管內澆筑混凝土期間,鋼管樁臨時托換問題以及控制建筑在施工期間的附加下沉;③在簡易的施工條件下如何進行整體頂升糾偏。
可研批復后,項目進入到設計階段。本工程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擇設計單位,設計單位根據審批的概算對本工程進行限額設計,通過周密細致的設計,盡量降低施工階段的工程變更。關于設計質量,本工程以委托審查的方式進行設計質量審查。

樓號 地基基礎主要檢測結論 安全性鑒定評級1 號住宅樓1)地基處理深度范圍內素土土體擠密系數不滿足設計要求,地基處理深度范圍內部分土體具有濕陷性2)A 段相鄰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3~98 m m,B 段相鄰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2~26 mm,大部分柱間沉降差不滿足規范要求地基基礎安全性為 C u 級,上部承重結構安全性為 Bu 級,圍護系統承重部分安全性為 Bu 級,建筑整體安全性評定為 Csu 級2 號住宅樓1)地基處理深度范圍內素土土體擠密系數不滿足設計要求,地基處理深度范圍內部分土體具有濕陷性。A 段部分地基土已飽和,存在明顯浸水影響,15.0 m 以下土體飽和2)A 段相鄰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1~72 mm,B 段相鄰柱基的沉降差介于1~69 mm,大部分柱間沉降差不滿足規范要求地基基礎安全性為 C u 級,上部承重結構安全性為 Bu 級,圍護系統承重部分安全性為 Bu 級,建筑整體安全性評定為 Csu 級3 號住宅樓1)地基處理深度范圍內素土土體擠密系數不滿足設計要求,地基存在輕微浸水影響,15.0 m 以下土體飽和2)A 段相鄰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2~36 m m,B 段相鄰柱基的沉降差介于 2~42 mm,大部分柱間沉降差不滿足規范要求地基基礎安全性為 C u 級,上部承重結構安全性為 Bu 級,圍護系統承重部分安全性為 Bu 級,建筑整體安全性評定為 Csu 級
施工單位勞務招標嚴格按照招投標法規進行,并及時向建設單位備案,勞務分包無違法分包或肢解分包現象。建設單位成本管理主要以審批的概算作為最高限價進行,施工單位成本管理與控制則從成本分配和成本控制兩個方面進行。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均按前文所述進行。項目負責人各成立項目管理組,負責項目實施階段對內組織與對外協調,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服務。施工期間,工地現場以建設單位牽頭、施工單位為主體成立了工地聯合臨時黨支部。在臨時黨支部平臺下創造性地開展有聲有色的黨建工作的同時,應對施工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化解各方矛盾,統籌協調各方關系,有力促進了項目建設。
該工程在加固施工過程中第三方檢測鑒定單位早已介入,施工質量檢測在施工過程中穿插進行,對各個關鍵工序的施工質量進行檢測,最終在各分部工程完成驗收后出具加固后安全性鑒定報告。經檢測鑒定,本工程施工質量合格,加固后解決了建筑的安全隱患,安全性達到鑒定標準要求。
通過加固前、施工過程中和施工后的沉降及傾斜觀測,該工程各樓加固后,沉降變形穩定,糾偏后傾斜變形滿足規范要求,地基基礎加固達到設計目標,工程質量合格。
本工程的驗收按照前文所述分為 5 個層級進行。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及時履行監督驗收程序。經驗收,本工程驗收合格,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與驗收規范要求,也達到了合同約定的施工質量要求。
隨著國家城市老舊小區改維修造政策的推動,老舊小區維修改造現已深入實施,大量的存量建筑走向維修改造利用階段,越來越多的老舊建筑需要維修加固后再利用。在既有建筑維修加固與改造的工程實踐中,應探索實施階段全過程工程管理,總結有益的經驗,提高在維修加固項目實施階段全過程中的統籌服務能力。要及時總結實踐經驗,積累沉淀相關技術與知識,增強建筑服務企業的全過程一攬子總承包技術服務與能力,為行業提供有益參考。
既有建筑維修加固工程技術難度大,不可預見因素多,各方矛盾突出,實施全過程各階段工程管理系統性、專業性強。既有建筑維修加固能夠充分發揮原有建筑結構的余熱[9],通過對存量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惠及民生,促進內需,同時也節約了建設投資。建設單位是既有建筑維修加固項目實施全程各階段管理的集大成者,隨著此類項目的增多,有必要系統地做好維修加固工程的全過程管理工作[10,11],為既有建筑維修加固項目建設“增值”,使既有建筑使用功能的最大化發揮[12]。本文通過總結既有建筑維修加固項目全過程管理,并結合具體的工程案例進行了說明,對既有建筑維修加固項目全過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