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黑龍江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6)
伴隨經濟的快速優質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家具生產、消費及出口大國。但產能快速發展的同時,在突破性創新方面存在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例如,在家具產品設計、生產加工制造及綜合自主創新等方面需要改進及提高,以適應新的行業發展趨勢。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部門發布《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強調要實現傳統優勢產業設計升級。因此,提升國內家具企業創新競爭力具有廣泛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家具行業快速增長。但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局面,家具行業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創新能力發展不平衡。因此,家具行業進行突破性創新勢在必行。
一方面,近年來我國家具行業創新進步的趨勢正從快速發展向中低速發展趨勢轉變。近期,家具行業進出口量有所減少,國內市場家具銷售增長放緩,定制家具成為我國家具行業唯一整體高速增長的細分領域,不過2018年開始增速減慢。
另一方面,雖然我國目前仍是家具出口量第一的大國,但我國家具的競爭力并不是最強的。要在國際上保持充足的家具行業競爭優勢,也就需要與時俱進,在順應消費者期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家具企業本身的突破性創新力度,加快產業整合及分工,加強產品綠色可持續發展品質,提升品牌意識[1]。同時,我國也面臨著新興家具出口國家的嚴峻挑戰,如歐美、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其都在發展著自己的產業優勢,我國則更要加快科技創新來提升家具產業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家具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再次進行。
從家具行業的發展來看,市場需求在發生變化,家具行業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家具行業要獲得長期發展的生命力,一定要進行突破性創新。
家具行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平衡表現在技術創新不平衡和制度創新不平衡。
在我國,家具行業的技術創新不平衡表現比較明顯。一些發展態勢良好的家具企業盈利能力已經有所提升,利潤增速已超過了生產增速,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整個領域進入了用提高勞動效率來加速經濟發展的模式。究其原因,是企業本身運用了突破性的家具創新技術,引進一體化的生產設備,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企業本身競爭實力。而一些中小型家具企業卻因生產經營不暢而出現經營危機。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腳步加快,我國家具產業存在制度創新不足的問題,如知識產權保障觀念薄弱、品牌意識淡化、市場集中度低、體制保證不足、抵御風險能力偏低。在疫情沖擊下,家具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目前,我國家具行業上市企業少,行業中,小企業眾多是一直以來的行業問題。另外,我國家具行業缺乏有效的保護企業家利潤動機的機制和規則,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短期行為,其“重當前、輕長遠”,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一方面,家具行業的突破性創新存在高成本的問題。由于家具突破性創新既需要產品創新又需要工藝創新,要具有變革性、新穎性、超前性,會應用到與原有專業體系不同的知識。家具企業必須要消耗足夠的財力和人力資源來打造一個優秀的產品開發服務平臺。就國內家具企業的規模而言,多數企業規模不大,經濟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決定了其很難進行有效的自主創新。
另一方面,家具行業的突破性創新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創新過程和投入成本結果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導致創新成本損失。由于風險太大,很多企業不愿意去嘗試。
一方面,表現在家具行業缺乏有效推進自主創新的競爭及發展環境。行業組織缺乏對家具企業創新的市場監管及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明晰導向[2]。行業管理部門政策體系結構還不是十分完善,在政策制訂時,有時出現缺乏適應形勢變化的調整機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家具企業便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如何進行規模擴張等發展方向,卻忽視自主創新的工作。
另一方面,從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來看,很多消費者具有“消費慣性”。調查發現,我國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比較傳統,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新鮮事物,習慣了原有的家具性能等技術指標,當具有突破性的創新產品出現時,有可能性能參數普遍不明確,而消費者缺乏“消費耐心”,不樂于給家具企業留出更多的機會展示產品的優勢及改進成果,便形成了一些具有突破性的自主創新被銷售市場冷落或拒絕的局面。
首先,要注重完善市場體制。在家具行業亟需建立能夠有效推進自主創新的體制,繼續深入營造講究誠信的市場環境,完善家具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模仿”“抄襲”“借鑒”的情況在我國家具行業中比較常見。企業即使研究出了創新產品,也可能會因為不符合國家標準無法維持行業標準、無法拓展自身的創新市場,導致一些企業拒絕自主創新。
其次,要加強結合科技與經濟。我國很早便提出“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強調了科技在發展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家具行業里落實得并不十分樂觀,家具行業部分存在優先發展經濟的問題。在家具行業中,相關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協調機制不夠完善,影響了行業創新發展。由于家具行業產業管理體系涉及多個部委,這樣既增加了相互協調及配合的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
在家具行業“產研”環節結合中,生產企業與研發機構數量及地位不對等。家具生產制造企業較多,有能力的設計企業及機構數量少。研發機構包括家具行業企事業設計單位、高等院校設計部門等。在“產研”兩方面沒有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動,二者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這種“研”既包括家具技術的創新,也包括家具銷售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究其原因既有研發部門的無的放矢,研發項目中缺少能夠實際落地的橫向課題或有效的技術轉化;也有家具生產企業的認識不足,家具生產企業憂患意識不足,又缺乏能夠對接研發的渠道,加之家具企業普遍重生產輕研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所以形成了產品創新層次低、高端發明少的局面[3]。
我國家具行業企業中存在很多注重“制造”而忽視“創造”、注重“產權”而忽視“知識”的情況,最終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面對當前行業競爭加劇,家具行業創新成為了企業發展的必要選擇,一方面,家具企業深刻認識到創新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另一方面,政府及行業管理部門也應該提供必要的引領支持。
早在2016年8月,工信部發布了《輕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其中明確指出了在家具等行業發展個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促進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等與家具生產銷售相結合。
近年來,家具行業的電商銷售模式逐漸普及,并正在促進市場銷量增長。先期階段,有一些企業探索互聯網與實體店鋪緊密結合的網絡營銷模式。后來,一些知名企業和大中型門店開始逐步采用電子商務的銷售方式,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現在看來,線上、線下營銷充分融合,互為補充,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了線上下單的客戶家具采購量持續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4]。據悉,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投資了居然之家與紅星美凱龍。總之,家具行業利用大數據技術不僅改變了銷售方式,同時,也提升公司的制造技術能力、管理效率等,而這些都得益于互聯網等創新性技術的發展。
“供應鏈協同”是企業在合作共贏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企業庫存,提升企業的響應能力,圍繞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而進行的彼此的協調與合作。可以說,綠色供應鏈的發展水平對我國整個家具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家具行業的供應鏈主要圍繞家具制造商和家具零售商展開,包含了原材料及貿易企業、家具加工及生產企業、家具銷售企業等。在以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家具制造業的宏觀背景下,加強我國家具制造業信息化建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應該創新性地關注于我國家具行業“先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生產工藝系統”“智慧環保系統”等方面[5]。例如,及時有效地分享木工機械最新研發技術、分享最新智能設計文化、分享產品節能材料的發展趨勢、分享家具行業先進制造系統新技術和新方向,關注一線家具企業的焦點問題及方向。家具企業供應鏈協同發展可以采用的途徑有資源共享、建立合作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等。
家具行業供應鏈協同發展,通過外包非核心業務,加強戰略合作關系,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構建供應鏈協同體系,才能夠實現家具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過程的高效協同發展。
家具行業的展覽會包括家具設計展、家具配套展覽會等。每年都會有不同規模的家具行業展覽會,如深圳家具展、上海建博會、廣州家博會等。
自1993年中國家具協會與上海華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家具展覽會,中國家具展的發展也出現了良好趨勢。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成為家具展強國,年家具總展覽面積超過200萬㎡,不僅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家具的進出口,也極大地推動了相關行業技術水平的發展及我國創意品牌家具的發展。同時,由于與世界家具文化的深入交流,促進了我國家具行業自身的創新設計靈感。由于中國國際家具展的順利舉辦,在重要的家具展覽上,每次都會有最新的技術手段及其他設計上的創新,為每一屆家具展的觀展者展示了相關經驗,推動了我國家具展領域的提升和發展趨勢,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家具行業創新。
在2019年10月,國家發布《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提升制造業設計能力。
目前,我國的家具行業正朝著技術創新重點評估行業努力。與此同時,全球市場對“創新性”家具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何發展一條符合國家家具行業現狀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突破性創新”之路,是目前家具行業首先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眾所周知,自主創新存在成本高、風險大、難度大的問題,關鍵是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缺乏競爭的實力。企業的綜合實力是客觀事實,外部難以改變,它需要企業自身一步步發展壯大。但是,政府的作用可以填補企業本身實力的不足。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激勵等方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自主創新外在的環境,助力中國家具企業開展突破性的自主創新[6]。同時,家具行業管理部門也要出臺政策條例等組織家具企業做好“產研”的結合,一方面,組織生產企業與研發部門做好創新的對接;另一方面,鼓勵或保障生產企業自身做好自主創新的準備,如早期市場調研、產品超前研發、試銷推廣等,開發設計出能夠滿足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意愿的產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突破性自主創新的風險,使公司的資源可以被合理地利用。
家具行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完善市場機制,另一方面要注重行業企業生產技術及運營管理等綜合性的突破性創新發展,同時,也要為企業樂于創新、敢于創新營造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