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美術比賽中,游戲設計師Jason Allen提交了名為“Thé?tre D’opéra Spatial”的作品,參與數字藝術/數碼攝影單元的競賽,并將第一名和300美元獎金收入囊中。
Allen的參賽作品使用AI工具Midjourney制作,它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指令生成圖像。這引發了一場關于藝術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Allen用人工智能贏得美術比賽是作弊行為。AI作畫被指抄襲,是因為其畫作的創造是在預先吸收了數百萬已有作品的基礎上實現的,從人工智能的原理來看,“喂”給算法的原材料越多、越好,生成的作品效果就越好,如果精心輸入指令,成品與真人作品無異。
面對外界的指控,Allen并不打算道歉,他認為人工智能“是一種工具,就像畫筆是一種工具一樣。沒有人,就沒有創造力。”本次參賽的作品也體現了他的“創作過程”:他多次調整了輸入的提示詞,用Midjourney生成了一百多幅畫作,經過數周的挑選和修改,才最終得到三幅滿意的作品。事實上Allen共提交了三幅名字極為相近的作品參加比賽,最終獲獎的是“Thé?tre D’opéra Spatial”。
然而,由人類控制人工智能生成的繪畫作品,究竟是由誰創造?一幅優秀AI繪畫的誕生,應該歸功于發出指令的人,還是設計算法提供技術的工程師,抑或是為算法提供了原始素材的海量經典作品的大融合?作品版權該歸屬于誰,仍無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