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玉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熱能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良好的業主參與已成為維持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實現長效管理機制的重要條件[1-2]。“業主”是居民持有建筑物區分所有權而獲得的特殊身份[3],只有擁有業主身份,個體才擁有對小區的管理權。由于前身多為單位制小區,老舊小區中業主通常還受其另一層身份——職工身份的巨大影響[4],其業主身份認同具有一定獨特性。了解當前我國老舊小區業主參與及其身份認同的現實狀況,探究老舊小區業主的身份認同對其參與行為有何特殊影響,可為發展合理的業主參與水平提供一些新思路。
據統計,陜西省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共計9351個,其中西安市約3831個,占比達全省的40.96%,建筑面積共計6075萬m2[5]。研究數據來自2021年6月對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所做抽樣調查。為獲取更廣范圍的信息,實地及網絡調查同步展開,合計回收有效問卷合計424份。
公民參與階梯理論認為公眾的參與存在由低到高的階梯式跨越發展,將參與劃分為假參與、象征參與、較高層次的象征參與和完全參與4個層次,進一步又劃分為操縱、訓導、告知、咨詢、安撫、合作、授權與公眾控制8個參與類型[6]。
基于實踐歸納,列舉老舊小區管理中業主參與的主要具體行為,結合行為特點并借鑒前人研究,從業主參與的自主程度[7]、管理信息接觸程度[6]、影響結果范圍[7-8]、影響決策程度[7-8]4個維度,將各項參與行為內涵與公民參與階梯中各層次、類型下的參與實質進行匹配,在每個維度下進行由低(小)、較低(較小)、較高(較大)到高(大)四等級的初始評價,并依次序分別賦值1~4分,進行綜合統計實現參與層次劃歸,建立業主參與階梯,見表1。
表1 老舊小區管理中的業主參與階梯
假定每個業主采取某一特定類型的參與行為時,實現的參與水平相同;通過詢問受訪者是否做出過各類參與行為,判定其參與水平。受訪業主共m位,第i位業主有n種參與行為,使用式(1)計算其第j種行為的參與度Yij;使用式(2)取得第i位業主的參與度Yi;使用式(3)計算老舊小區管理中的整體業主參與度I。
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的參與行為統計結果見表2。73.34%以上的業主做出過2類及以上類型的參與行為,最多可達12類。424位業主共計產生過1389種參與行為,每位業主平均有3.28類參與行為。從占比看,“了解公開信息”(20.45%)、“提供信息”(17.71%)、“主動咨詢”(10.30%)是業主最常做出的參與行為。從行為層次看,“假參與”行為占比過半,是老舊小區管理中業主參與行為的主要類型。象征參與及較高層次象征參與各占比不足二成,高層次參與占比僅6.91%。隨著參與層次的提升,各類行為占比持續縮水。
表2 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參與行為頻數統計
將424個樣本的調查信息帶入式(1)、式(2)計算,得到每個業主的參與度,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按式(3)計算得到西安市老舊小區管理中業主參與度為2.05,總體基本達到“象征參與”水平。結合參與階梯的內涵分析,“象征參與”水平下的業主參與還停留在參與的初步階段,多數業主能夠通過公開信息與主動咨詢獲取小區管理的相關信息,并配合管理者提供所需信息以及響應建議,但此類參與僅實現了信息的單向提供與反饋,而無法保證與決策、執行者的信息交互,對管理事務進行協商或權責分配。參與易停留在形式上,而難以直接影響小區事務的決策。
圖1 業主參與行為層次分布
認同理論認為個體同時在多個社會關系網絡中承擔不同角色、擁有多重身份,身份間存在顯著性等級[9]。不同身份具有不同的身份標準,高層級的身份標準能夠指導較低層級標準去影響行為[10]。社會認同理論則認為對群體成員身份的意識是產生群體行為的最低條件[11],個體會依據社會情景在一定動機驅使下選擇其群體身份,并提出了內群體原型的概念[12]。倡導整合兩種理論的學者認為行為來源于身份標準與內群體原型中共同包含的規范,聯系并整合社會認同理論與個體認同理論,可以更有效地討論社會與個體行為之間的關系[13]。
基于認同理論與社會認同理論,結合理論構建的可測量程度,構建包含5個主要維度的業主身份認同度評價指標體系。借鑒國際成熟量表設置題項,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對量表進行檢驗,并進行指標權重計算,確定老舊小區業主身份認同指標及權重如表3所示。
表3 業主身份認同度指標體系
該指標體系中共n(n=5)個指標,假設老舊小區內有m位業主,第i位業主的第j個指標得分rij取該指標維度下各題項的平均值,各指標權重為θj,個體的身份認同度sj按照式(4)計算;各維度指標水平Rj按式(5)取全體受訪業主的平均值;業主身份認同度S為各業主身份認同度sj的平均值,也是各維度指標Rj的加權合計,按式(6)或式(7)計算。
2.3.1 信度與效度檢驗
評價數據來源與前文相同,來自2021年6月對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所做的抽樣調查,實地及網絡調查兩種渠道合計回收有效問卷424份。采用Cronbachα系數對獲取的數據進行信度檢驗,各維度的α系數值均高于0.7,表明本次評價所獲數據的信度質量水平較好。
量表參照國際成熟量表制定,并結合研究目的進行了適應性修改,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使用因子分析方法進行結構效度驗證,KMO值大于0.6,通過Bartlett球形度檢驗,累積方差解釋率值為69.858%,說明這5個維度可以提取出大部分的題項信息。綜合來看此次評價所獲數據有著良好的結構效度。
2.3.2 評價結果
將424個樣本數據代入式(4),計算獲得每位業主的身份認同度,代入式(5)計算獲得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身份認同度中各維度的指標水平,如圖2所示。
圖2 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身份認同度各指標水平
結果顯示西安市老舊小區中社會情境契合度最低而業主的參與規范水平最高。業主群體身份認同度相比其角色身份認同度較高,同時與多重身份影響程度接近。可從以下幾方面推測原因:
目前西安市老舊小區出租率較高,22.25%的受訪業主已從小區搬離。一旦離開小區,業主能夠接觸到的小區公共事務會立即減少,社會情境契合度改變最為迅速直接,因此其指標水平相對較低。45.7%的在職業主及27.65%的退休業主為公職人員或國企職員,所居住的老舊小區也是其單位職工小區,單位集體與業主集體基本重疊。相較于單一的“業主角色身份”認同,業主“群體身份”認同會更強,并與多重身份影響程度十分接近,此時另一重身份就是“職工”。受訪業主中家庭月收入超過8000元的占比達60.3%,受教育程度達到高中以上水平的占比84.91%,教育水平與經濟水平整體相對較高,對業主身份下的權責與義務認識通常更為清晰,因此參與行為規范的水平也會較高。
將調查數據代入式(6)與式(7)計算,得到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身份認同度為3.43,整體處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
為定量驗證業主身份認同對業主參與水平的影響程度,使用業主參與度及身份認同度評價所獲數據,將身份認同度的5個維度依次作為自變量(X1~X5),業主參與度作為因變量Y,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X1~X5對Y的影響。
進行模型共線性檢驗時,由于自變量X1(社會情境契合度)的測度僅包含一項題項,為定類變量,需設置為啞變量才可進行回歸檢驗,因此將X1分類中的“非常不契合”作為參照,手動設置“不契合”“一般契合”“契合”和“非常契合”四個啞變量。結果顯示各項變量的容差均大于0.1,VIF均小于10,故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共線性。平行性檢驗分析結果顯示接受原假設(p=0.514>0.05),說明本次模型分析結論可信。擬合優度檢驗分析結果顯示拒絕原假設(X2=163.715,p=0.000<0.05),說明模型自變量是有效的,模型構建有意義。
有序Logit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結果可知,角色身份認同與參與行為規范呈現出0.05水平的顯著性,群體社會認同與多重身份影響呈現出0.01水平的顯著性,意味著這4項指標均會對參與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
表4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
各維度的OR值則說明當角色身份認同、群體社會認同、多重身份影響以及參與行為規范分別增加一個單位時,業主參與度的增加幅度分別為1.564倍、1.869倍、1.549倍、1.549倍。在情境契合度中,將“非常契合”作為參照,“契合”的X2=0.555,p=0.456>0.05,無顯著性,而其余各項回歸系數均為負值。意味著相對于情境“非常契合”,情境“契合”時業主參與度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情境“非常不契合”“不契合”以及“一般契合”的業主參與度則會分別相對下降0.192倍、0.136倍、0.287倍。
從表4分析可知,社會情境契合、業主角色身份認同、業主群體社會認同、多重身份影響、參與行為規范均會對業主參與度產生較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其中群體社會認同對業主參與度影響最為顯著,角色身份認同與多重身份的影響程度較強,參與行為規范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弱,社會情境則是在契合水平較低時影響程度更大。業主身份認同度是各維度指標的加權合計,因此業主身份認同度越高,老舊小區管理中的業主參與度也會越高。
本文基于公民參與階梯理論,確定了包含4個層次、13種行為的業主參與階梯,并據此構建了業主參與度評價模型。基于認同理論與社會認同理論,構建了包含“社會情境契合、角色身份認同、群體身份認同、多重身份影響、參與行為規范”5個維度的業主身份認同度評價模型。對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的身份認同度與參與度進行評價,并通過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業主身份認同度與其參與度間的影響關系。
主要得出以下結論:(1)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平均達到“象征參與”水平;(2)西安市老舊小區業主的群體身份認同度較高,社會情境契合度最低而參與規范水平最高;(3)老舊小區業主身份認同度對其參與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群體社會認同的影響最為顯著,角色身份認同、多重身份影響、參與行為規范的影響程度依次減弱,社會情境在契合水平較低時影響程度更大。研究結論可為基層政府、物業管理公司改善老舊小區管理中的業主參與情況提供一些借鑒。如積極發掘小區內部公共議題創造契合業主身份的管理情境,強化業主集體這一內群體的社會認同,利用業主的另一重“職工身份”認同帶動其參與老舊小區管理,從根本上調動業主參與小區管理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