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正生
在疫情沖擊、俄烏沖突等超預期因素沖擊下,今年二季度制造業企業面臨的需求收縮壓力明顯加大。盡管5月以來疫情沖擊減緩,中國經濟逐漸走出“至暗時刻”,但制造業企業所面臨的需求環境依然較為嚴峻。
制造業生產的恢復是2020年推動中國走出疫情沖擊的重要力量,制造業投資的亮眼表現對2021年至今的國內需求產生較強拉動。2022年以來,多重因素擾動下制造業生產增速放緩,投資增速卻維持在較高位置。相比疫情發生后2020年至2021年制造業增加值6.6%的兩年復合增速(疫情發生前的2018至2019年的復合增速為6.2%),2022年1~7月的制造業增加值增速下滑了3.9個百分點至2.7%。
而今年前7個月制造業投資高位運行,是國內需求的重要支撐點。1~7月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9.9%,絕對水平仍處2017年以來較高位置,橫向比較也是固定資產投資中表現最強的項目。前7個月中國的制造業投資呈現以下特征:建筑產業鏈相關行業對制造業投資的貢獻率下滑;出口產業鏈相關行業對制造業投資的貢獻率整體提升;汽車制造業表現亮眼,部分必選消費行業的投資貢獻率有所提升。
總體上,1~7月,原材料板塊對制造業增加值的拖累最明顯,其投資增速較快下滑,對制造業投資的支撐減弱;下游消費行業的增加值增速與制造業整體同步下滑,其資本開支呈弱修復狀態;中游制造行業生產增速也有放緩,但絕對水平依然是三大板塊中最高的,對制造業投資的貢獻率也還在高位。
展望下半年,預計中國制造業生產在基建托底、消費回暖的帶動下,單月增速有望逐漸恢復至5%附近。在預期轉弱、盈利偏弱的情景下,制造業投資增速則面臨一定的內生下行壓力,預計制造業投資全年增速能夠穩定在6%以上。具體看:
原材料板塊在地產下行、但基建托底的背景下,生產有望企穩;但盈利下滑和預期轉弱態勢暫難扭轉,投資或將繼續收縮。子行業中:非金屬礦物制品受地產需求的影響相比基建更大,或將受拖累;化工品及有色金屬加工行業或得益于出口的能源成本優勢、汽車及新能源需求帶動,相對表現更強。
中游制造板塊同時受益于出口景氣度高位、基建實物工作量逐步形成、汽車及新能源產業鏈較快增長,僅地產下行壓力對其有小幅拖累。在需求因素共振的助推下,中游制造行業的生產增速或穩中有升,但其投資需求前期已較快釋放,在預期偏弱下或難維持高位。子行業中:電氣設備受新能源需求的支撐,儀器儀表行業對基建需求的變化更敏感,相對表現可能更強;金屬制品前期在集裝箱緊缺背景下需求旺盛,目前拉動因素趨弱疊加高基數的影響,相對表現或進一步趨弱。
不過,中游制造板塊面臨的隱憂在于外需收縮問題,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在四季度或年末滯后回落。隨著歐美等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紛紛快速收緊以對抗通脹,經濟衰退可能是其難以回避的代價。若后續出口回落,將對制造業多個子行業,尤其是高資本支出行業的需求沖擊較大。
下游消費板塊受益于國內消費需求的緩慢恢復、海外出行需求對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品存在支撐,生產或呈弱修復狀態;因其資本開支近兩年持續收縮,前期推延的投資需求或隨生產的回暖逐步釋放出來。子行業中:汽車制造業是相對亮點,但受地產拖累的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業、受糧食肉類漲價推升成本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受疫情防控需求拉動的醫藥制造業相對表現可能偏弱。
不過,隨著穩增長政策的逐步落地及實效顯現,企業現金流有望迎來改善,預計有助于將制造業投資全年的增速穩定在6%以上。這一判斷的依據是,在穩定企業投資信心、增強投資意愿的基礎上:一是,財政政策留抵退稅已完成2.1萬億元,假設制造業相關企業將其中的3000億元用以投資,約可拉動2022年制造業投資增速上行1.2個百分點。二是,貨幣政策支持制造業貸款,假設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合計投放規模達2000億元以上,按照60%的支持比例、其中80%投向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撬動2600多億元的增量資金,亦可助力制造業投資增速上行1.1個百分點。三是,直接融資方面,穩步推進全面注冊制,預計帶動上市制造業企業股權融資同比多增1200億元;暢通債券融資渠道,以綠色債券、專精特新企業債券為抓手,帶動制造業企業債券凈融資轉正,即同比少減300億元。二者合計提供約1500億元的增量資金,約可拉動2022年制造業投資增速上行0.6個百分點。
此外,后續或進一步出臺針對性的財政補助、貸款貼息、稅收返還等政策,對改善企業現金流,穩定制造業投資也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