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獲一份心儀的工作難嗎?在任何時代,這個答案或許都是肯定的。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還有許多關卡等待你去闖。不懼怕,就是第一關的通關密碼。
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這是一個屬于你們的時代。去感受,去創造,去實踐,在新的征程上書寫你們的篇章。出發吧,年輕人!
真正考慮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小詩是從高三才開始考慮的,“這么多年來,我們讀的都是一樣的書,可高考結束就要選擇不同的路了。但是好像從來沒有人跟我們說過,該怎么選擇以后的職業。”
填報湖南某985高校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她更多的是看中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然而大一半學期的學習下來,她發現自己對這個專業實在提不起興趣。考慮再三,她決定轉專業,最后在幾個感興趣的專業中選擇了新聞學。
好工作到底是什么?小詩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得是自己感興趣的。轉學新聞之后,小詩覺得找到了一些方向。大二把落下的功課補完,她開始思考以后要從事什么媒體工作,紙媒?電視媒體?新媒體?她想,那就先去實習嘗試一下。
大三那年暑假,小詩去某互聯網視頻平臺實習,被分到一個劇本殺欄目組做策劃。可將近5個月的實習里,小詩感到自己的參與度低,沒有成就感。不過這次實習經歷讓她確定,自己不太適合做電視媒體,大四再實習時,她選擇去一家雜志社。
轉眼快畢業了,想繼續深造的她發現傳媒專業考研“太卷了”,于是想“換個賽道”出國留學,可國外疫情嚴重,不得不將這個計劃擱淺。
去年年底,小詩申請了香港幾所大學的研究生,沒想到,很多無法出國留學的人都做了和她同樣的選擇,“我報的專業只收90人,有1000多人報名,太難了!”
小詩的申請最終沒有通過。時間來到今年4月,此時已經錯過學校的春招,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于是抓緊時間在各大招聘網站投簡歷。
聽說小詩不打算考研要找工作,媽媽第一個表示反對:“你看那誰誰家的小孩,國外名牌大學畢業的,現在回來幾年了都找不到工作。”較真的小詩反問道:“到底是誰家的小孩?你把他的電話給我,我去問問怎么就找不到工作了。”電話那頭的媽媽不說話了。
盡管找工作的心情有些焦灼,但小詩沒有亂了陣腳,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崗位,她會根據崗位要求對簡歷做相應調整再發送,“不能一份簡歷用到底,得讓別人看到我和崗位相匹配的地方。”但在投了20多份簡歷卻只收到1份通過初篩的郵件之后,小詩陷入了自我懷疑,覺得不考研真的會找不到工作。一個多月后,小詩收到了老家重慶的一家青少年雜志社的復試通知。視頻面試時,負責人問到她對紙媒的看法。小詩結合自己在雜志社實習的經歷,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轉正后月薪7500元,提供午餐、工作環境好、離家近,盡管只是一家民營企業,小詩已經很滿意了,反而是媽媽讓她再想想,“找個穩定點的,工資低一點也沒事。”
找工作真的那么難嗎?小詩覺得,“找不到工作”很多時候是一種社會焦慮,“找不到”和“找不到預期的”是兩碼事。“可以理解大家有更高的預期,但我們首先得去做才會有收獲。”
7月中旬,小詩就要奔赴職場了。從選擇專業到選擇實習,她很慶幸自己一直在不斷嘗試,一點點找尋到自己喜歡的那個領域。接下來,她只想好好工作,把一切,都交給實踐。
5月的最后一天,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舉行“校園說唱之夜”,前幾天剛結束答辯的范宜然登上舞臺,一連3首原創歌曲,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范宜然是建筑學專業(5年制)的應屆畢業生,他也是一位原創說唱歌手,還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視頻制作人。擁有三重身份的他,在B站擁有6.4萬粉絲,制作的上百個MV中有多個播放量超過百萬,也創作了不少原創說唱歌曲。
范宜然是河北人,高中的時候學習壓力大,課余時間他會制作VLOG放松心情。
對于未來,范宜然最初的設想是到設計院或建筑師事務所當一名建筑設計師。大學期間接觸了視頻制作之后,他找到了建筑設計和創作MV的共同點:二者都是創造新世界、獲得成就感,并獲得他人認可的過程。
2019年底,他為學校的說唱團隊制作MV。2020年,他自告奮勇幫B站的一位說唱歌手制作歌詞MV,最終收獲近200萬的播放量。此后,他開始創作自己的說唱歌曲,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令范宜然感到“特別酷”的一點是,他把學到的建模知識運用在視頻素材的制作上,也把不少美學與設計知識,運用在MV元素的設計過程中。每當有音樂人請范宜然制作MV時,他首先會充分熟悉歌詞內容,然后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具體的畫面,做出重點突出、視覺效果震撼的MV。
范宜然逐漸成為學校里小有名氣的視頻制作人,“當你每天都在研究一件事,并且持續付出的時候,兩三年時間就能做出成績。”
去年8月,范宜然一邊準備考研一邊忙著上專業課,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MV制作讓他的日程表排得很滿。面對升學和工作的壓力,范宜然對未來的人生方向有些迷茫。
他找了個時間和自己最喜歡的一位大學老師聊了這些困惑,老師說的一句話讓他很受觸動,“考研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做的決定,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樣,有機會追求自己的事業和愛好。”
范宜然曾經在事務所實習過半年,在真實的職場了解到建筑設計師的工作日常后,他發現這份工作和想象中的不一樣,有時會為了完成項目而完成項目,和自己的性格不太符合。
理清頭緒之后,范宜然把考研教材全都送給了學弟學妹,決定放棄考研。其實,父母有一段時間特別反對他做全職UP主,希望他能夠考研繼續深造。直到大四的時候,范宜然實現了經濟獨立,父母也發覺,這份看上去像“打零工”的職業可以讓他養活自己。
現在,范宜然對自己的自媒體賬號運營有一個詳細的規劃,他決定把精力用在視頻制作和音樂創作上,并創建一個專門為說唱音樂人尤其是新人服務的團隊。
在范宜然看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自媒體行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所有做自媒體、做音樂的人都需要持續思考,如何在這個時代保持自己的競爭力,讓自己變得更特別。我希望大家可以敢想敢做一點,不要太理想,也不要太現實。”
范宜然說,他人生的終極目標是能為這個世界留下聲音和影像。因為物品容易丟失,而聲音和影像可以被電子媒介記錄,能保存很久,不會消亡。
今年22歲的謝宇科是四川某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在身邊的同齡人還沒有完全走向社會的時候,她已經當了近40次職業伴娘。
第一次當職業伴娘的經歷很奇妙,謝宇科在網上看到杭州蕭山某婚禮招募伴娘的信息,剛好那段時間家人讓她回杭州一趟,于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性格本就有些“社牛”的謝宇科就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走上職業伴娘的道路。
做伴娘是個體力活,早上四五點起來化妝,接著要配合新娘完成堵門、接親等儀式,大多數時候早上沒時間吃飯,要一直餓到酒席開始,還要隨時保持好的精神狀態陪在新娘身邊,事無巨細,直到婚禮結束。
做伴娘的確辛苦,但謝宇科更看重另一面,“每一場婚禮都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戶,看到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禮儀,這可比單純旅游好玩多了。”
她參加過海南三亞的豪華婚禮,也被云南楚雄的鄉村婚禮深深感動過。近40場婚禮給謝宇科帶來的不僅是新奇的體驗,也讓學金融的她意識到一個商機:“職業伴娘”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她做了一些市場調研,也證實了自己的想法。如今很多人都晚婚,結婚時身邊找不到適齡且未婚的伴娘,此外還有社交少、親友忙、地區限制、疫情限制等等因素,也會導致朋友無法到婚禮現場做伴娘,“這就說明職業伴娘是被需要的。”
伴娘租賃,一個在人生大事中臨時建立的契約關系,讓謝宇科找到了有趣又可以賺錢的“新職業”。今年年初,她搭建了一個職業伴娘信息平臺,讓需求方找得到伴娘,也讓想當伴娘的人有機會兼職。公司的5位合伙人分別負責產品、研發、運營、整體架構等,創業資金也是大家一起籌備的。
創業并不容易,作為剛出社會的00后,謝宇科感到在這個領域可借鑒的經驗太少了,整個過程就像是摸著石頭過河。
最先考慮到的是伴娘的安全問題,他們通過“實名認證、手機定位、強制保險”的三重保護,保障伴娘的人身安全。雇主不僅要實名認證,還要上傳婚宴認證。在用人方面,他們與一些學校進行了校企合作,校方為公司提供人才培養方案,公司為校方提供學生的實訓機會,雙方互利。
如今,平臺已經上線了小程序,成交量近千次。在整個創業過程中,謝宇科覺得最難的一環是人員管理。她知道怎么去做好一個伴娘,但當肩上承擔著更多責任的時候,當面對員工們的時候,她還是不知道處理問題的最優解。怎么去激勵員工,怎么去建立被員工接受的企業文化,如何強化管理機制等等,她和合伙人仍在摸索中。
半年的時間,謝宇科帶著她成立的公司一步步向前,吸納了5萬余名伴娘儲備,幫助近千對新人完成了理想中的婚禮,也讓社會更加認同“職業伴娘”這個職業身份。
作為今年1076萬名畢業生中的一員,畢業后的“小謝”成了“謝總”。她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她希望全心投入到公司的經營中,把最有特色最有優勢的基礎打好,再繼續拓展新的業務版圖,“人們都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當沒有肩膀可站的時候,那就干脆自己成為那個巨人吧。”
盡管本科批次合并已是大勢所趨,但幾個月前,在一個名為“普通二本找工作有多難”的微博話題下,依然充斥著這樣的評論:“二本生在大學生里是中下的存在,找不到工作不是很正常?”
二本生就代表了“碌碌無為”嗎?二本生就一定找不到工作嗎?
海棠是廣東惠州人,在東莞一所民辦二本讀法學。校招的時候,一些本地大型企業來開宣講會,海棠沒有去。她知道這些企業在招聘現場不會明確寫出對求職者的院校要求,但打開他們在招聘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就會知道,要求是985、211院校。
但后來她發現,原來還有例外。海棠的同學收到了深圳一家“紅圈所”的offer。這種國內頂尖的律所,通常只要名校畢業的法學生,而她的同學正是憑借自己豐富的實習經歷、大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被錄取。
海棠在這一刻發現,“當你有了其他光環的加持之后,是不是名校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和希望留在大城市的同學不一樣,海棠更想留在家鄉工作。找工作半年來,海棠投出去了十幾份簡歷,收到回復的寥寥無幾,她一度感到很焦慮:“沒有工作的時候,人容易迷失自己,每天也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
今年6月,海棠考上了當地司法部門的一個編外崗位,年薪9萬元左右,每天朝九晚五,離家近,“現在有點搞不懂自己當時為什么那么焦慮。”
李健是江西某二本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的目標很明確,要找建筑行業的工作。他的第一個offer來自杭州某建筑公司,工程監理的崗位,月薪4500元,包吃包住。
雖然是單休,但李健表示理解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原本準備和這家公司簽三方協議,他的室友在網上看到廣州一家能源國企在招聘應屆生,便叫大家一起投簡歷試試。沒想到,這家公司把他們宿舍4個人都簽了下來。
相比于杭州那家公司,廣州這家公司的待遇稍微低一些,包住不包吃,施工員的崗位也比工程監理更“苦”。李健承認自己有被國企的光環吸引,但同時也看中了這個崗位的職業前景和上升空間。
李健不著急,做好了慢慢來的準備。他很清楚,施工員這個工種,一畢業就能拿到上萬元月薪的概率很小,“現在這么多名校生、研究生,和他們比起來,二本學歷確實沒有什么優勢。”
說到自己的優勢,李健覺得,可能就是不怕吃苦,愿意從基層做起。他相信,只要自己踏踏實實做事就能學到東西,之后就有機會慢慢往上升。
拿到offer的那天晚上,全宿舍的人一起出去聚餐慶祝了一番。舉杯之間,大家滿懷對未來的期待。6月底,他和幾個室友一起到廣州的總公司報到、集中培訓,然后大家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在工地上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李健說,做土木工程專業的工作,人需要跟著工地項目走,如果蓋一棟樓工期是一兩年,就必須得在那里待那么久。
入職前,總公司給他們發了一份意愿征集表,李健填寫了老家附近的地方。“希望離家近一點的,畢竟父母年紀大了,我姐在外面工作,家里沒人,總有一個人要離爸媽近一點。”
史上最多一屆畢業生來了。用人單位是否能就此告別“招人難”?答案也許沒那么樂觀。
我們是一家為房地產行業提供推廣服務的傳媒公司,一直以來傾向于自己培養員工,因此每年招的新人都以應屆畢業生為主。
我是公司的合伙人,平時會負責人員招聘的相關事宜。從2020年開始,我明顯感覺到每次發布招聘后,收到的簡歷數量變多了。最多的時候,我早上一打開郵箱,里面已經躺著100多封簡歷,盡管當時只是要招2個文案。
但與此同時,簡歷的初篩通過率和人崗匹配度均在降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或許可以歸結于現在年輕人慣用的“海投”戰術—— 不管什么崗位,通通一鍵投遞簡歷。你想要得到這份工作,首先得從自身出發分析優劣勢,再在簡歷上做相應的調整,提高“被看見”的概率。
去年我們有過一輪招聘,5位應屆畢業生最終都因為與崗位不匹配沒有通過試用期。這是我們公司成立8年以來從未有過的經歷,以前極少有新人不能通過試用期。
同事小A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是房地產銷售,后來到我們公司應聘文案。因為是同行業,有一定專業知識基礎,她的成長比較快。可入職不到一年,她選擇裸辭。我問她接下來有什么規劃,她說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換個行業試試。
沒有職業規劃,抱著“淺試一下”的心態求職就業,對于公司,對于同事,甚至是求職者自己,都是一種時間和精力上的損耗。
現在很多媒體都在說“00后整頓職場”,我覺得這樣的論調有些誤導年輕人。首先,你要擺正態度,自己是來做事的,一開始甚至是來學做事的。去年沒有通過試用期的應屆畢業生小C,有一次交給他寫一篇推廣文案,因為改了四五稿沒通過,他就不改了。在甲方要求的節點到來前,部門總監只能自己重新寫了一稿。小C覺得很委屈,事后找我投訴總監不尊重他的勞動成果。
在發現應屆畢業生的成材率在降低之后,我們選用時也會更加謹慎。加之近兩年收到的簡歷里,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尤其是從一線城市回流的求職者多了許多,他們身上行業頭部企業的工作經驗,是我們最看重的。
當然,應屆畢業生也有自身優勢。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行業格局基本上是3年一小變,5年一大變,公司轉型速度加快,過往的工作經驗有所貶值,應屆畢業生只要發揮自己的長處,仍有很多彎道超車的機會。
同事小E畢業后進入公司,工作投入度很高,她最大的優點是學習吸收能力特別強,工作中出現過一次問題,她會總結、分析,下次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交代她的事情都能保時保質完成。因為她的快速成長,工作能力和收入已經超過了一些老同事。
這一兩年,因為行業處于低潮期,業內很多公司業務緊縮,開始降薪裁員。當公司業務份額下降,員工的收入會受影響,這個時候如果保崗位、保收入,自然會優先留用業務能力突出的同事。
我想對年輕人說,企業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能做事的人。所以,別怕,去闖,去成為那個抗風險能力更強的人,去成為那個在崗位上不可替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