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可欣
一人居住,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淘寶……這是人們對當代“空巢青年”的調侃,也是許多離家打拼、獨自生活的年輕人的日常寫照。獨居青年的生活究竟如何?本刊與問卷星合作,對18—35歲的獨居者展開相關調查。本次調查收集有效問卷854份,生活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受訪者比例為19.31%、26.55%、54.14%。

●超八成受訪者目前是租屋居住,且獨居時長在3年以內。一室一廳是最受獨居青年歡迎的戶型,57.12%的受訪者居住在這種布局的房屋。
●超五成受訪者因為就業求學、家庭矛盾等原因“被動”獨居,略多于因為渴望獨處而“主動”獨居的受訪者人數。
●約四成受訪者表示能在獨居時盡量保持規律作息、健康飲食和定期清掃居所。64.8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因為獨居生活承受了較重的經濟負擔。
●42.59%的受訪者表示很享受獨居生活,5.56%的受訪者不喜歡,其余持中立態度。擁有私人空間和自由時間,是最受到受訪者認同的獨居好處。
小莫一直非常渴望擁有一間讓她“獨享”的小屋,2年前,她一人前往昆明工作,實現了獨居的夢想。小莫說,以前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看到一位女作家在遙遠的國度,將破敗不堪的房子親手改造成浪漫的新家,自己也很期盼有“能夠大展拳腳、自由設計的空間”。如今,她最享受的時刻就是周末在布置溫馨的一居室里,慢悠悠地做一頓早午餐。“過好一個人的生活,要夠認真,也要夠松弛。”
●超六成受訪者認為獨居更容易讓人因為缺乏自律而體質下降、情緒消極。35.19%的受訪者表示獨居后社交活動有所減少,9.26%的受訪者在獨居時遭遇過安全事故。
現居太原的劉皖是研一學生,因為本科時有和室友相處不愉快的經歷,他在讀研期間選擇獨自租住學校附近的公寓房。“無人煩擾,自由自在。”但他也覺得自己變得更“墮落”了,“頓頓外賣,臟衣服堆成小山,和同學們也不太熟。”今年3月,劉皖夜里發燒,無人能求助的他只得一個人前往醫院,他坐在急診科的長凳上想:獨辟小園地是件美事,但還是要常打開和外界互動交流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