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蓉,劉永萍
(1.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腫瘤科,江蘇常州 213001;2.蘇州大學附屬常州腫瘤醫院腫瘤中心實驗室,江蘇常州 213001)
化療是目前抗腫瘤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是針對實體瘤和血液病腫瘤具有良好治療效果。有研究顯示,在不使用止吐藥預處理的情況下,因化療而產生惡心嘔吐(CINV)的患者高達78%~80%[1],不但影響化療的療效,而且降低患者依從性。抗腫瘤藥物的催吐風險分為高、中、低、輕微4個等級,奧沙利鉑屬于中級,卡培他濱及替加氟屬于低級[2]。目前,在臨床上為了防止CINV的出現,常使用5-HT3受體拮抗劑,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依舊有大量的患者因為化療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嘔吐情況。因此,尋求低毒、高效、易被患者接受的化療副作用防治方法十分重要。中醫藥在防治化療后不良反應中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中醫外治法就是在藥物、某種物理方法或使用某種特殊的儀器的幫助下,對患者身體表面某個特定部位或是其病變部位產生直接的作用,繼而能夠對其癥狀進行治療,這種方法不僅能夠直達病所,同時價格也十分便宜,該方法包括針灸、按摩以及足療等一系列的療法[3]。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藥物透入聯合穴位敷貼預防含奧沙利鉑方案化療所致CINV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受化療的5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29例)。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2.87±10.24)歲;體質量指數(BMI)45~90 kg/m2,平均BMI(65.08±11.75)kg/m2。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齡43~82歲,平均年齡(66.76±8.80)歲;BMI 43~87 kg/m2,平均BMI(61.40±15.32)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4]中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及《胃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5]中胃癌的診斷標準,并經病理活檢明確診斷為結直腸癌、胃癌接受化療患者;②年齡18~85歲;③卡氏功能狀態評分(KPS)評分≥70分;④積極接受治療,且具有良好的依從性;⑤在進行化療前1 d,并未產生CINV等一系列胃腸道反應。排
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感染、嚴重電解質紊亂、活動性潰瘍、消化道梗阻、明顯出血傾向、顱內轉移、嚴重腦血管病或精神疾病;②對本研究中藥過敏者;③妊娠或哺乳期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化療當天采用止吐3聯治療:地塞米松(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2567,規格:5 mg/支)5 mg 行靜脈注射+鹽酸異丙嗪(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490,規格:25 mg/支)25 mg 行肌內注射+鹽酸托烷司瓊(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化療前,字20060287,規格:5 mg/瓶)5 mg行靜脈滴注。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穴位敷貼及穴位按摩。選取患者雙側的穴內關及足三里共4個穴位,清潔皮膚后,在上述穴位上貼上治療貼(云南省普洱市金利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滇械注準20182260007,規格:3.5 cm×5.5 cm),24 h/貼,24 h后需要更換,共治療5 d。在已貼治療貼的4個穴位上,用拇指指腹進行按壓,壓力由小至大,直至患者不能承受,讓其局部產生酸、麻、脹的感覺,以順時針及逆時針各按壓1 min,每個穴位3~5 min/次,3次/d,共治療5 d。隨后采用超聲脈沖電導治療儀(北京諾亞同舟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型號:NAVA-01TD)治療,將導電凝膠極片(北京諾亞同舟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京海械備:20140057號)裝入理療用電極貼片內,將電極貼片連同治療頭粘固于患者的雙側足三里穴位,使用約束帶將患者治療部位固定后,接通電源,將各種治療參數調節到患者感覺良好最好,30 min/次,1次/d,共治療5 d。記錄兩組患者化療后第1~5天惡心嘔吐的次數。進行了預防處理后仍然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定義為爆發性CINV,根據《NCCN臨床實踐指南:止吐(2017.V2)》[6]的解救方案進行治療:予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國藥準字H20023103,規格:10 mg/支)10~20 mg行肌內注射,4~6 h/次,同時進行心電監測并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急性期和延遲期CINV的控制情況。若在進行化療后的24 h,發生惡心嘔吐則將其定義為急性CINV,若在24 h后發生惡心嘔吐則將其定義為延遲性CINV[7]。止吐療效也有以下3種不同的等級:完全緩解(CR)為0級,部分緩解(PR)為1級,無效(F)為2級以及更高[8]。有效控制率(ORR)=(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后5 d內嘔吐發生率。③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急性期和延遲期CINV的控制情況比較 化療第1天,治療組30例,對照組 29例;剔除已行解救治療患者后,化療第2天,治療組29例,對照組22例;化療第3、4、5天,兩組都沒有對患者進行解救治療。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急性期CINV的ORR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性期和延遲期CINV的控制情況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在化療后的5 d內嘔吐發生率比較 第1天化療后,治療組患者發生嘔吐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化療第2、3、4、5天,兩組患者嘔吐次數比較,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第1~5天,兩組已產生嘔吐現象的患者的平均嘔吐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在化療后的5 d時間內嘔吐發生率比較 [例(%)]
表3 兩組術前已發生嘔吐的患者第1~5天平均嘔吐次數比較

表3 兩組術前已發生嘔吐的患者第1~5天平均嘔吐次數比較
組別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例數 平均嘔吐次數 例數 平均嘔吐次數 例數平均嘔吐次數例數平均嘔吐次數例數平均嘔吐次數治療組 6 2.17±0.41 2 1.50±0.71 5 2.00±0.00 2 1.50±0.71 2 2.00±0.00對照組 14 2.50±0.76 4 1.75±0.50 6 1.83±0.41 4 1.75±0.50 5 1.80±0.45 t值 -1.004 -0.516 0.905 -0.516 0.598 P值 0.329 0.633 0.389 0.633 0.576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
超聲藥物透入是一項能夠將藥物精確給到某一特定靶位的治療技術,是一種物理的手段,使藥物能夠更容易穿過皮膚到達體內發生病變的組織及器官,從而更好發揮治療效果。
奧沙利鉑屬于中級催吐風險的化療藥,Kotaka等[9]對已經進行過改良FOLFOX6方案在對Ⅱ、Ⅲ期結直腸腫瘤進行輔助治療所具有的安全性進行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有39.3%的可能性產生惡心嘔吐的現象,有1.7%的可能性發生Ⅲ度以上的重度惡心嘔吐。
對于化療后出現惡心嘔吐的現象,從中醫的角度對其從病因進行分析:化療藥物會對腫瘤患者的脾、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進而會引發胃虛有熱、中焦失和、氣機升降失調、熱毒未盡、氣逆不降等癥狀[10]。
本研究結果發現,治療后,治療組患者急性期CINV 的ORR 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治療組方案能夠對部分患者在其急性期CINV產生一定的改善作用。穴位敷貼發揮作用的原理是利用滲透作用使藥力能夠更容易穿過肌膚,繼而抵達靜脈,具有激發經氣、平衡陰陽等多種功效,能夠使氣血得以調理。本研究結果顯示,第1天化療后,治療組患者發生嘔吐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在化療第2、3、4、5 天,兩組患者嘔吐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第1~5 天,兩組已產生嘔吐現象的患者的平均嘔吐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周愛春等[11]研究結果一致。上述結果說明治療組方案能夠使患者在化療后第1 天發生嘔吐的可能性降低,但是對于發生過嘔吐的患者,其并沒有太大的效果。本研究中取穴內關、足三里則是根據在中醫針灸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則:“遠部取穴”,同時也有“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說法。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穴,胃下合穴,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調暢胃腸氣機,健脾和胃止嘔。內關實際上是手厥陰心包經穴,內關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具有寬胸理氣、和中降逆、安神寧心等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說明超聲藥物透入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化療后惡心嘔吐的安全性較好。
綜上,超聲藥物透入聯合穴位敷貼雙側內關、足三里,健脾和胃,調暢氣機,可緩解化療所致惡心嘔吐能降低患者在化療后第 1 天嘔吐的發生率,但是對于已發生嘔吐的患者,其效果并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