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林煒 張靜 任重
(上接第一版)二是必須在國民中形成“值得國葬”的共識。而在內政上,“安倍經濟學”破壞了日本經濟和福利制度、固化了貧富差距,降低了國民幸福感。在外交上,除了不斷增加外交費用,安倍政府在“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問題、加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重要議題上,并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紐約時報》稱,日本民眾對安倍國葬的反應,有如對他政績的一次“公投”。報道引用山口大學一位名譽教授的話稱,安倍晉三的政治理念不僅是要擺脫日本在二戰戰敗后確立的和平憲法體系,更是要讓日本再次回歸戰前的軍國主義政治體制。對這樣一位政治人物進行國葬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認同的。
岸田內閣因“國葬”而失分
韓國、《國民日報》26日稱,實際上,對安倍的歷史功過定位本身就存在強烈爭議。安倍2006年首次當選日本首相,此后2012年至2020年連續3次續任。他在任期間,被認為在糾集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方面起到主要作用,這一機制被視為“亞洲版北約”,主要目的就是牽制中國。安倍死后,自民黨高層與“統一教”關系密切被揭露,這進一步惡化了日本國民對安倍國葬的看法。
日本知名新聞評論員鳥越俊太郎認為,安倍晉三在其執政期間確立所謂“新安保體制”、解禁集體自衛權,此后還進一步提出同美國進行“核共享”觀點,“他是戰后歷任內閣中使日本最接近戰爭的一位首相”。英國廣播公司26日報道稱,數千人在東京游行反對國葬,指責安倍將日本引向戰爭。東京市民真知子說:“安倍通過了集體自衛權法案,這意味著日本將與美國人并肩作戰,這意味著他讓日本能夠再次參戰,這就是我反對國葬的原因。”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引用東京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浩一的話稱,安倍的支持者將很難確保歷史對他的評價是正面的,“岸田文雄可能希望通過舉辦國葬和神化安倍來掩蓋錯綜復雜的歷史,但這并沒有實現”。彭博社評論稱,岸田內閣顯然對局勢處置不當。人們的情緒如此高漲,以至于一名男子自焚以示抗議。“反對安倍國葬是安倍的政治對手在他在世時沒能扳倒他的情況下,在他去世后得分的機會。這場辯論凸顯出,后安倍時代的日本將如何艱難度日”。▲
環球時報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