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榮敏,龔琪,王哲,萬翠翠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癥之一,若不及時治療,易引發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早期評估其發生死亡的風險具有重要意義[1-2]。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soluble hemoglobin scavenger receptor CD163,sCD163)可參與炎性反應,與心房顫動、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及血管病變有關[3-4]。呂忠俊等[5]研究顯示,血清sCD163水平升高,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介入術后再狹窄獨立危險因素。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樣凋亡弱誘導因子(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sTWEAK)參與炎性反應、氧化應激的過程,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有關[6-7]。研究顯示,血清sTWEAK水平升高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后發生心血管事件呈正相關[8]。但血清sCD163、sTWEAK與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相關性尚未有研究報道。現檢測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血清sCD163、sTWEAK水平,并分析二者對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心外科行手術治療的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143例作為觀察組,男89例,女54例,年齡50~81(61.89±9.50)歲。另選擇醫院同期體檢健康者140例作為健康對照組,男79例,女61例,年齡49~79(62.30±9.70)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LZS(2015)第136號],受試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診斷標準[9];②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或CT血管造影確診;③臨床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既往有主動脈夾層病史;②慢性腎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大動脈炎等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患者。
1.3 觀測指標與方法
1.3.1 臨床資料收集: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吸煙、飲酒、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史,術前白細胞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血紅蛋白(Hb)、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心肌肌鈣蛋白I(cTnI)、D-二聚體(D-D)、N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尿酸(UA)、總膽紅素(TBil)等。
1.3.2 血清sCD163、sTWEAK水平檢測:采集患者術前、健康者體檢時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留取血清置于-70℃保存。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sCD163、sTWEAK水平,按sCD163試劑盒(上海起發實驗試劑有限公司)、sTWEAK試劑盒(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酶標儀(型號Varioskan LUX,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在450 nm波長處測OD,通過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出樣品中sCD163、sTWEAK的水平。
1.3.3 預后隨訪:術后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進行為期3年的隨訪(隨訪方式為門診復查或者電話),截至2022年3月31日,記錄患者3年內死亡情況(全因死亡)。

2.1 不同預后亞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隨訪過程中無失訪患者,存活115例(存活亞組),死亡28例(死亡亞組)。2亞組患者性別、年齡、吸煙、飲酒、冠心病、糖尿病、WBC、PLT、Hb、TG、TC、HDL-C、NT-proBNP、UA、TBil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亞組高血壓比例、術前血清LDL-C、cTnI、D-D水平均顯著高于存活亞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預后亞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gnosis subgroups
2.2 2組血清sCD163、sTWEAK水平比較 觀察組術前血清sCD163、sTWEAK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健康對照組與觀察組血清sCD163、sTWEAK水平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serum sCD163 and sTWEAK levels between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2.3 不同預后亞組間血清sCD163、sTWEAK水平比較 死亡亞組術前血清sCD163、sTWEAK水平顯著高于存活亞組(P<0.01),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亞組間血清sCD163、sTWEAK水平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sCD163 and sTWEAK levels between different prognostic subgroups
2.4 術前血清sCD163、sTWEAK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分析結果顯示,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術前血清sCD163與sTWEAK水平呈正相關(r=0.449,P<0.001)。
2.5 影響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死亡為因變量,是否患有高血壓、術前LDL-C、cTnI、D-D、sCD163、sTWEAK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術前LDL-C、D-D、sCD163、sTWEAK水平升高是影響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2.6 術前血清sCD163、sTWEAK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 術前血清sCD163、sTWEAK及二者聯合預測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AUC分別為0.860、0.887、0.935,二者聯合效能高于單項預測,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901、2.331,P=0.028、0.019),見圖1、表5。

表4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Tab.4 Logistic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注:sCD163.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sTWEAK.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樣凋亡弱誘導因子圖1 術前血清sCD163、sTWEAK預測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ROC曲線Fig.1 ROC curve of preoperative serum sCD163 and sTWEAK in predicting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表5 術前血清sCD163、sTWEAK對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預測價值Tab.5 Preoperative serum sCD163 and sTWEAK in predictive valu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且病情兇險,若治療不及時48 h內病死率高達50%,目前對于患者相關危險因素尚無確切結論,因此準確地評估患者病情,尋找預后不良危險因素,對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10-11]。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發病機制與動脈內皮功能障礙、粥樣斑塊破裂、炎性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12]。研究顯示,高齡、外科手術、術前血小板計數偏低、低血壓、D-D水平升高、血脂水平升高等是影響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亞組高血壓患者比例、術前血清LDL-C、cTnI、D-D水平顯著高于存活亞組,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術前LDL-C、D-D水平升高為影響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與以往報道結果類似。
sCD163為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識別血紅蛋白并結合珠蛋白形成復合體參與調控炎性反應[15]。王朋妹等[16]研究表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血清sCD163水平升高,sCD163對病情評估及預后判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另有研究顯示[17],冠狀動脈粥樣硬化(CAS)患者血清sCD163水平升高,并且與CAS病變程度及穩定性有一定相關性。sTWEAK可作用于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與其特異性受體Fn14結合參與血管生成、內皮功能失調、炎性反應、斑塊破裂等過程[18]。研究顯示[19],STEMI患者血清sTWEAK水平升高,是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本研究中,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血清sCD163、sTWEAK水平升高,且二者呈正相關,提示二者共同參與疾病的發生,其可能的原因是sCD163、sTWEAK促進炎性反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致斑塊破裂,引發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發生。sTWEAK可通過核轉錄因子等通路激活多種炎性因子,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還可促進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達,影響斑塊的穩定性[20-21]。而MMP-9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內可發揮炎性細胞聚集的作用,還可激活明膠酶原,增加斑塊不穩定性。
本研究還發現,死亡亞組患者血清sCD163、sTWEAK水平顯著高于存活亞組,提示血清sCD163、sTWEAK水平變化與患者預后有關,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術前血清sCD163、sTWEAK水平升高是影響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提示血清sCD163、sTWEAK水平升高的患者有死亡的風險,可能成為潛在的預后標志物。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清sCD163、sTWEAK對于患者死亡有一定預測價值,但診斷效能不高,二者聯合診斷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提示聯合檢測血清sCD163、sTWEAK水平對于預測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預后有一定價值,在臨床上對患者診斷與預后判斷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血清sCD163、sTWEAK水平升高,是影響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二者聯合對患者死亡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具有一定臨床應用意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崔榮敏: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龔琪: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試驗數據,論文審核;王哲:實施研究過程,資料搜集整理,論文修改;萬翠翠:進行統計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