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維維,郭良敏,王春彬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是因寒冷刺激、暴飲暴食、激動、過勞引起的持續性冠狀動脈缺血缺氧,是我國常見急重癥,由于病情兇險、預后差,導致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對此需盡早發現、診斷、治療[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心電圖表現為ST段弓背向上抬高曲線的AMI類型,可伴病理性Q波,誤診、漏診率仍較高,導致治療時機被延誤,故需尋找特異性好、靈敏度高的診斷標志物[2]。近年來隨著基因學及相關臨床研究備受關注,學者發現非編碼RNA常在惡性病變中發揮重要作用[3]。尿路上皮癌抗原1(urothelial cancer antigen 1,UCA1)是一種發現于膀胱移行的長鏈非編碼RNA,參與了癌胚基因發生、發展過程,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其在尿路上皮癌中存在異常表達[4]。但目前關于UCA1與AMI關系研究較少,處于探索階段。基于以往研究結果,本文分析了AMI患者中UCA1表達情況,并探索了UCA1表達與miR-1及心肌損傷指標的相關性,以此探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發生機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21年3月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收治的STEMI 患者124例為研究對象(STEMI組),其中男75例,女49例,年齡54~61(59.35±4.22)歲,體質量58~64(61.12±3.26)kg,體質量指數22.90~24.52(23.51±2.01)kg/m2。同期醫院健康體檢者116例為健康對照組,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齡55~63(59.41±4.57)歲,體質量59~66(62.33±3.45)kg,體質量指數23.01~24.27(23.51±2.01)kg/m2。2組性別、年齡、體質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評審委員會審核,全部受試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①STEMI診斷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5]中關于急性AMI診斷標準;②經心電圖檢查,發現病理性Q波;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冠狀動脈內存在血栓。排除標準:①既往有心室擴大、心肌病、心力衰竭、房顫者;②合并血液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急性腦血管疾病者。
1.3 檢測指標與方法 STEMI組患者入組后第2天、健康對照組于體檢當日晨起抽取受檢者空腹外周肘靜脈血10 ml,分裝2管,其中1管5 ml,1 5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存放于冰箱(-20℃)待檢。使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日本希森公司Sysmexbx-5000型)檢測心肌損傷標志物包括肌鈣蛋白I(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另1管5ml加抗凝后取血漿,使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miR-1、UCA1表達水平。提取總RNA進行反轉錄,按照試劑盒要求提取血漿中總RNA,UCA1和miR-1引物序列由上海吉凱基因公司提供,miR-1上游引物序列:5′-GGGGTGGAATGTAAAGAA-3′,下游引物序列:5′-TGCGTGTCGTGGAGTC-3′;UCA1上游引物序列:5′-ACGCTAACTGGCACCTTGTT-3′,下游引物序列:5′-TGGGGATTACTGGGGTAGGG-3′,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儀(ABI公司PRISM 7900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逆轉錄。建立PCR反應體系20 μl:PCR Master Mix 10 μl,目的引物1 μl,通用引物1 μl,無DNA酶水7 μl,模板CDAN 1 μl,擴增條件:3 min 95℃,40個循環,77℃ 20 s,72℃ 20 s,60℃ 20 s,95℃ 15 s。miR-1、UCA1相對表達水平采用2-△△Ct表示。

2.1 2組受試者UCA1、miR-1表達及cTnI、CK-MB水平比較 STEMI組血漿UCA1表達低于健康對照組,而miR-1表達及cTnI、CK-MB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UCA1、miR-1表達及cTnI、CK-MB水平比較Tab.1 Comparision of UCA1,miR-1 expression and cTnI,CK-MB levels between 2 groups
2.2 相關性分析 Pearson分析結果表明,血漿UCA1表達與miR-1表達及cTnI、CK-MB均呈顯著負相關(r/P=-0.755、-0.581、-0.646,P<0.001)。
2.2 各項指標預測STEMI的ROC曲線分析 經ROC曲線分析,血漿UCA1、miR-1表達水平及cTnI、CK-MB水平預測STEMI的AUC分別為0.992、0.995、0.982、0.972,見表2、圖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給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造成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其發病主要是因冠狀動脈血流減少、急性梗阻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早期可出現持續性劇烈胸骨后疼痛,隨著病情惡化,可并發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一般持續時間超過20 min,在心電圖檢查中可見典型ST段抬高表征,威脅患者生存質量和健康,需盡早診治[6-7]。目前多項研究表明,采用冠狀動脈介入、藥物治療能夠解除AMI患者動脈血流受限,改善心肌供血和預后。但常規介入和藥物治療的整體療效受治療時機影響,無法有效保證整體預后。因此,早期準確診斷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臨床對AMI病理機制研究不斷深入,學者發現非編碼RNA在多種疾病發生發展中存在重要意義,蔡華榮等[8]研究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UCA1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存在異常表達失調,且有學者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長鏈RNA作為核受體信號轉導的共激活因子,可引起心室肌收縮功能障礙,故學者推測長鏈非編碼RNA在AMI診斷中可能存在一定價值[9]。

表2 血漿UCA1、miR-1表達及cTnI、CK-MB水平預測STEMI的效能Tab.2 Efficiency of plasma UCA1,miR-1 expression and cTnI,CK-MB levels in predicting STEMI

圖1 血漿UCA1、miR-1及血清cTnI、CK-MB預測STEMI的ROC曲線Fig.1 ROC curve of plasma UCA1,miR-1 and serum cTnI,CK-MB in predicting STEMI
本研究結果表明,STEMI組相較于健康對照人群,cTnI、CK-MB水平明顯升高,UCA1表達顯著降低,說明cTnI、CK-MB、UCA1在AMI人群中存在異常表達,可作為預測心肌損傷的重要生物指標。UCA1是一種存在于血漿中的長鏈非編碼RNA,最早在膀胱移行細胞癌中發現,可在膀胱癌中出現異常表達,但無編碼蛋白質的功能,故常作為診斷膀胱癌的潛在標志物[10]。近年來隨著學者研究不斷深入,發現UCA1在心肌損傷中也有一定異常表現。推測原因是,在高糖刺激下,心肌細胞UCA1可逐漸減少,導致機體熱休克蛋白被抑制,加速心肌細胞凋亡,同時還可促使細胞色素C釋放、線粒體功能下降,減少心肌葡萄糖攝取,降低葡萄糖轉運體4水平,從而影響心肌能量代謝,加重心力衰竭[11-12]。本研究經Pearson相關分析發現,UCA1表達與cTnI、CK-MB水平呈負相關,考慮是由于UCA1表達在心功能保護中發揮一定作用,與劉崇韜等[13]研究結果相符。
miR-1是心臟中表達豐度較高的miRNA,且特異表達于心肌細胞。miR-1在抑制轉錄后基因表達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介導細胞分化、增殖,促進靶向mRNA降解過程中負向調節功能,在心肌細胞中存在特異性表達,且對心血管病變發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14]。本結果顯示,STEMI組miR-1表達高于健康對照組,分析原因,系機體發生AMI后,可通過受損破裂的心肌細胞滲入至體循環,加入微囊泡主動分泌,使得miR-1表達水平升高[15]。而經相關性分析,miR-1與UCA1表達呈負相關性,是因為miR-1可通過介導氧化,下調UCA1表達,當機體發生AMI后,miR-1表達升高,從而間接或直接影響UCA1結合,抑制UCA1表達,隨之miR-1降低,UCA1可從受損心肌釋放至血液中,使得體內UCA1水平逐漸上升。此外,通過線性回歸分析,miR-1會對血漿UCA1表達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關系,但cTnI、CK-MB并不會對血漿UCA1表達產生直接關系,說明AMI體內UCA1表達含量變化與miR-1更具有直接關系,可能是因miR-1、UCA1有著相同特點,均直接參與調控心肌重塑過程,是心血管病變重要的靶向分子和生物標志物[16]。
綜上所述,STEMI患者存在UCA1表達降低,且與miR-1 cTnI、CK-MB均呈顯著負相關,可為今后STEMI疾病診斷、病情評估、預后預測提供科學依據。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侯維維: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郭良敏: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試驗數據,論文審核;王春杉:課題設計,進行統計學分析,論文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