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庫存,可能是2022年下半年主流手機廠商們最緊迫的任務。
關注手機行業的朋友們,想必最近都聽到了手機品牌面臨高位庫存壓力的傳聞。從消息面來看,雖然這些傳聞跟各家的實際情況多少都有些出入,但幾家主要的手機廠商當前正在著力解決高庫存問題的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面對這樣的新局面,我覺得有必要聊聊當前手機行業的庫存現狀,以及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庫存機值得入手嗎?
現在手機廠商的庫存壓力有多大呢?
先看國內的手機品牌,以小米為例,在最近剛剛發布的小米集團第二季度財報中,官方就對其手機業務的庫存情況進行了一些說明。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小米制成品庫存達到324.9億元,同比增長35.7%,減值撥備23.5億元,同比增長76.6%。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小米手機當前庫存較高,但仍然在健康和可控制的范疇內。在清理庫存的過程中,可能對毛利率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基本上所有的庫存都是“可以處理的”。同時他也表示,上半年小米主要通過6·18購物節等常規促銷手段減少庫存,下半年也考慮通過購物節等進行庫存清理。
高庫存壓力還影響了小米的凈利潤。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第二季度營收701.7億元,同比下降20.1%;經調整凈利潤20.81億元,同比下降67.1%。這也跟上半年頻繁的手機促銷活動有很大的關聯性。
除了小米之外,包括OPPO、vivo、榮耀在內的手機廠商官方均未發布庫存數據。但考慮到這幾家品牌一直都非常重視線下渠道,從近段時間各家第三方渠道反饋的情況來看,今年也是“有史以來最難的一年”。
將視角放到全球手機市場,即便是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同樣面臨高位的庫存壓力。之前THE ELEC報道,三星智能手機庫存已達5000萬部,其中GalaxyA系列占了很大一部分。三星計劃今年出貨約2.7億部智能手機,僅1月至2月三星就生產了2000萬部智能手機,但到了5 月份減半至1000萬臺。
另一個大家相對不怎么熟悉,但在全球市場也有不小的號召力的國產手機品牌——傳音同樣也遇到了庫存問題。根據傳音控股的財報數據,截至2022年上半年,傳音控股的存貨已達到95.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0.2億元,同比增加26.64%。這說明,智能手機市場的需求放緩和高庫存壓力并不僅僅體現在中國手機市場,全球手機市場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傳音在財報中還直接表示:公司所在消費電子行業產品生命周期通常較短,若公司未來不能有效地實施庫存管理,導致原材料積壓、受損,或產品市場環境變化出現原材料、庫存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情形,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風險。

小米第二季度財報數據

可見,高位庫存壓力成了當前各大手機品牌面臨的最火燒眉毛的事情。

之所以形成如此高位的庫存,主要原因還是今年整個市場的消費需求的放緩。小米的財報電話會上王翔就表示過,庫存形成主要是由于整個業界都沒有料到國際整體經濟形勢與政治形勢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也超出行業預期。
市場大環境因素造成電子消費市場對于智能手機需求的減緩。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國內主要的幾家手機廠商出貨量都出現了三成左右的巨幅下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年初各家紛紛調整了元器件的訂單規模,并在第二季度借助一些購物節進行大范圍的促銷,來刺激用戶換機。
但在需求乏力的背景下,這些手段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更為嚴重的是,2021年整個行業由于疫情引發的“缺芯潮”,讓手機廠商們紛紛加大了元器件的儲備力度。在經過數個周期的囤貨之后,各家庫存本身就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峰值。
根據報道,今年一些上游芯片代工商曾經表示,按照當前整個手機行業的元器件庫存情況來看,不用繼續生產芯片,也幾乎能夠滿足2022年的需求。
那么這種情況傳導到消費終端市場之后,又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就是今年各家都開始加大中檔產品線的產品投放力度。1000~3000元價位的市場,是當前國產智能手機最普遍、覆蓋范圍最廣的市場。從上半年至今,除了各家的旗艦產品之外,主流的幾家手機廠商都加大了這個檔位市場新機型的覆蓋力度。
更有不少的機型,直接就是在去年的一些熱門爆款產品上進行了一些小的配置“微調”,再度上市銷售。這些機型的出現,本身就是手機市場高庫存情況的一個體現。
還有一個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手機市場的一些經典“老爺車”配置,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長壽。比如手機處理器中的驍龍870、驍龍778,手機CMOS行列中的IMX766、經典的8+2MP副攝組合,在2022年依然能經常見到。

尤其是今年的春季新品檔,包括旗艦產品在內的各家主力產品都被不少的用戶吐槽升級不明顯,有的甚至還出現了降配。顯然,使用一些“經典配置”,也是一種“消化庫存”的手段。
在高庫存壓力情況下,各家的價格競爭也更加激烈。除了一些新的旗艦產品之外,今年不少手機新品都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進行了大幅度促銷。尤其是2000~3000元檔位的一些產品,往往降價幅度和節奏最為明顯。而在下半年,面對庫存壓力,雙十一這樣的時間點促銷的力度可能還會有所加強。
那么,最核心的問題:這些庫存機值得買嗎?
前兩天,小米官方進行的一輪小米11的促銷活動引發了不小的熱議。小米官方給小米11的促銷價格是2099元(8+128GB),相比去年發售時的售價降低了近2000元,幾乎是5折的售價幅度。而12+256 GB的價格直接來到了2299元,比4699元的發布價格的一半還低。
雖然小米11是一款2021年的老旗艦,但面對這樣的官方5折的促銷力度,還是讓人心動。5折買老款旗艦值不值得買,當然值得。小米11各項配置拿到今年來看,依然是中高檔的旗艦水平,這個價格后續應該沒有什么大的調整幅度了。
一般來說,價格大差不差條件下,老款的高端旗艦會比新款的中端旗艦更值得選購。
同樣的條件下,也有不怎么適合當前選擇,還可以“再等等”的產品。比如OPPO、vivo兩家在去年的主力旗艦Find X3 Pro和X70系列,目前其渠道價格依然在六五折甚至更高。和今年兩家的主力產品相比,其價格優勢還不甚明顯。
考慮到下半年兩家都會發布新的旗艦,后續相關渠道的價格應該會有比較大的下行空間。這類的產品,不妨再觀望一陣,或者是選購配置有所提升的新款。

前面我們說到,還存在一種情況是“偽裝成新品的庫存品”。拿代表性機型K40S來說,其目前的渠道價格已經能夠做到1800元左右(12+256GB版本),這個價格后續下行的空間也不大了。
而老款的K40,目前一些第三方渠道價格依然堅挺,在1700元上下(貨源不多,而且來源復雜)。雖然K40S是K40的小升級,但綜合價格來看,和老款售價幾乎相當的新款反而更值得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