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軍,張代華,段 鋒,王彩麗
(1.內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 017000;2.內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 鄂爾多斯 017000)
內蒙古伊泰化工120萬噸/年精細化學品項目配套4×480t/h循環流化床鍋爐,型號SG-480/9.81-M2304,由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制造,型式為單汽包自然循環、單爐膛,無中間再熱,π型布置,平衡通風,水冷式旋風分離器,固態排渣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1]。
根據安全穩定蒸汽需求,正常工況3臺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1臺備用,單臺負荷300t/h,負荷率約為62.5%。蒸汽用量相對穩定,最大干擾來源于空分裝置汽輪機用汽,其用汽量波動較大時可達20 t/h~30 t/h,波動較小時為10 t/h~20 t/h。當用汽量波動時,由單臺鍋爐調節。這種負荷波動,操作人員一般保持一次風量不變,僅調整給煤量和二次風量,其它(包括脫硝系統在內)保持不變。4臺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處于同行業較高水平,但仍有改進和提升空間。
同時隨著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越來越高,原設計和實際運行的NOx排放值在現行標準下很難達標。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實現NOx排放量達標,成為各企業共同期待的目標。
伊泰化工生產過程控制方面采用Honeywell PKS 430 DCS控制系統,對工藝過程穩定操作起到了關鍵作用。因其主要采用常規控制,除過熱蒸汽溫度控制和鍋爐汽包液位三沖量控制投用自動外,其它控制回路均處于手動控制狀態,自控率總體水平不高。針對循環流化床燃煤鍋爐多輸入/多輸出的非線性、強耦合和大滯后[2]的復雜控制對象,存在多項熱量及物料平衡的工藝關系,是多變量、強耦合的復雜系統,無法將相關的多個變量統籌考慮,協調控制,不能整體考慮控制目標。其控制品質無法達到工藝過程對大擾動下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控制。
本項目基于先進過程控制(APC)技術,通過單爐控制和多爐控制優化,在控制器中融入對鍋爐燃燒與蒸汽動力流程工藝的深入理解,在系統內嵌入“人腦機制”,使原本僅能夠實現平穩操作的控制器具備工藝優化功能。針對循環流化床燃煤蒸汽鍋爐裝置開發APC先進控制解決方案,使得CFB鍋爐在應對煤質變化、負荷調整等動態過程中,能夠以模擬預測和中間過程尋優調整及時加以響應。由APC系統代替操作員進行系統操作,克服了基于反饋的常規調節模式的滯后和波動問題,實現了“最佳工藝工程師”與“最佳操作員”的統一,并且對裝置進行全年24h無休監控和控制優化,確保鍋爐運行在較高的燃燒效率區間,降低蒸汽煤耗并提供更為穩定的蒸汽,同時通過鍋爐性能差異的動態判斷,優化負荷調整分配,兼顧各自的爐溫約束,限制各鍋爐調節幅度,確保安全,延長鍋爐使用壽命[3]。
項目采用成熟的AVEVA APC2020多變量模型預測控制系統平臺,結合過程控制領域豐富的專家知識和經驗,提供關于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先進控制解決方案,實現穩定生產的同時,提高裝置產能,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帶來顯著經濟效益。
模型預測控制[4](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是一種多變量高級控制技術。它基于系統辨識技術,通過收集生產過程數據辨識出過程中各種變量之間的動態數學關系,即建立模型。模型預測控制模塊通過辨識的模型,認知各種擾動因素對于被控變量的影響,計算被控變量在接下來時段的變化趨勢,從而實時不斷地更新控制策略,提高過程控制品質。當擾動發生時,可預測被控變量在未來時段發生的變化。根據未來時刻,變量對于設定值的偏差,及時調整控制策略,使被控變量可以緊靠設定點,提高過程的控制品質。
1)霍尼韋爾DCS系統RDM軟件
RDM軟件為霍尼韋爾DCS系統提供給第三方使用的軟件,目前安裝在APC系統服務器上。霍尼韋爾DCS服務器有A、B主備之分,當DCS服務器切換時,主服務器切到備用服務器仍然可以正常通訊,不影響OPC數據通信。
2)AVEVA APC2020
AVEVA APC2020先進過程控制是一套基于模型的預測控制軟件,具有以下特點:①采用線性動態模型預測被控變量的開環行為;②預測被控變量是否會操作約束條件;③利用實時數據來矯正預測值;④可對各種非常規動態過程建模;⑤自動階躍測試;⑥內置線性優化功能;⑦快速趨勢圖組態;⑧數據分析便利。
3)其它軟件
U盤插拔防毒系統SMX軟件,旨在防止U盤任意插拔感染傳播病毒,只有系統注冊認證過的U盤方可使用,否則無法識別,并且任何插拔U盤均有記錄。
MCafee麥卡菲殺毒軟件能夠自動偵測文件的安全性,若文件內含病毒,會立即告警并做適當自動處理,可使用密碼將個人的設定文件鎖定。
AVEVA APC模型預測軟件將通過OPC實現同底層霍尼韋爾PKS 430DCS控制系統的讀寫通訊。為了避免其他系統對于APC控制系統的干擾,單獨為APC控制系統配置1臺OPC服務器。
對需要階躍測試的試驗數據進行檢查,對有問題的數據要予以剔除。要被剔除的數據主要發生在以下場景中:出現大的過程擾亂,數據采集發生故障,沒有明顯的數據響應,關鍵的控制回路飽和或失效,出現未測量到的較大干擾。
基礎過程控制系統通常采用常規PID回路實現回路控制。它以單回路或串級控制為主,進行單參數調節,很少考慮變量間的相互作用,且常規PID控制室在控制變量產生偏差后才進行調節的。由于裝置變量總是存在相互作用,因而在裝置狀況或者生產方案發生變化時,需要同時調節多個控制回路,并確保各調節量相互匹配,才能將裝置的操作點控制在某一范圍內。然而,即使操作經驗豐富的操作人員也很難同時調節多個控制回路,并確保各調節量相互匹配,且保持穩定以至達到最優。

圖1 循環流化床鍋爐生產過程數據歷史趨勢圖Fig.1 Historical trend diagram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data of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圖2 模型預測控制偏置嵌入DCS常規PID邏輯圖Fig.2 Logic diagram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bias embedded in DCS conventional PID

表1 常規PID控制與模型預測先進過程控制對比表Table 1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and model prediction advanced process control

圖3 模型預測控制原理圖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將其應用于連續過程工業的解決方案,它將整個生產裝置或某個工藝單元整體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通過現場測試,量化描述獨立變量(包括前饋變量)與各個相應工藝變量之間的動態階躍響應模型,建立工藝過程的多變量動態矩陣控制器[5];利用模型預測裝置關鍵控制變量的變化,通過提前預測,實現提前控制,提前調節多個相關的操作變量,因而提高裝置運行的平穩性。
采用APC軟件平臺中的建模工具配置和建立過程模型,評價模型識別的結果——自變量(獨立變量,MV/FV)和因變量(CV)的對應關系。在模型識別過程中,對過程模型進行多次修正測試,直到模型滿足工程實際需要。
MV(Manipulated Variable):控制/操作變量,由控制器調整的操縱變量。
CV(Controlled Variable):被控變量或受控變量,一般指帶設定點目標的受控變量或帶最小/最大極限的約束變量。
FV/DV(Feedforward/Disturbance Variable):前饋/干擾變量,用于前饋預測的可測量擾動的前饋擾動變量,可以測量其對被控變量施加影響的程度,但是不可以控制或者操作的變量。
智能APC先進控制系統解決方案中,控制策略包括:蒸汽管網壓力控制器,主蒸汽溫度、爐膛溫度控制器,氧含量控制、風量控制和給煤機控制及NOX排放控制等。在實際裝置應用后,預計蒸汽煤耗降低0.5%,并將主蒸汽壓力標準偏差降低50%。在穩定供汽品質的前提下,實現節約能源并顯著降低污染排放物的效果。
1)蒸汽側:過熱蒸汽溫度/過熱蒸汽壓力。
2)燃燒側:流化床溫/稀相溫度/床層差壓/稀相差壓/飛灰含碳量/底渣含碳量/過剩氧含量/NOx原始排放濃度。
3)脫硝側:NOx最終排放濃度/氨逃逸濃度。
系統建模關鍵步驟是階躍測試。項目首先關注數據質量,需要對采集數據進行濾波等預處理,對可能存在問題的數據進行校正。然后,依據對工藝過程深入的理解,選擇相關聯數據進行建模工作。建模過程中,根據工藝特點設計出的操作變量一個一個進行階躍響應測試,以一級減溫水為例,觀察動態矩陣響應曲線,反復測試,直到測試模型與實際情況相符為準。建模過程中爭取工藝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的支持,使其理解先進控制的理念,更好地配合制定出合理的調整策略指導操作。

圖4 模型預測控制策略MV典型回路圖Fig.4 Typical loop diagram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strategy MV
通過AVEVA APC系統,預期達到以下效果:提高裝置基礎自動化水平;提升基礎自動化投用率,實現一次風流量、二次風流量、爐膛負壓系統和總燃料系統的自動控制;穩定流化床溫/稀相溫度/床層差壓/稀相差壓,降低飛灰含碳量/過剩氧濃度/NOx原始排放;降低NOx最終排放,減少氨逃逸;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系統優化后,人工控制將變為自動控制,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引導操作人員將注意力轉向最佳過程參數配置和調整;能實現智能操作模式和人工操作之間的快速無擾切換;預期鍋爐熱效率增加0.2%~0.4%。
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確保項目順利進行,成立模型預測調試小組,由先進控制儀控組、生產工藝組共同組成。
先進控制儀控組:軟硬件驗收維護、先進過程控制系統維護,包括網絡架構搭建,與DCS系統數據通訊、數據采集、數據應用等基礎工作,了解生產先進控制項目的數據分析、建模、功能設計、組態等過程,進行先進控制系統的優化調試,參與階躍測試,會簽試運行報告和驗收報告。

圖5 減溫水系統建模過程圖Fig.5 Modeling process diagram of desuperheating water system
生產工藝組:從工藝生產角度進行分析、指導,針對系統操作提出限定范圍,跟蹤項目指標運行情況并對指標驗證,提供生產工藝過程資料,討論并批準先進控制功能設計、預測試計劃、階躍測試計劃和DCS操作界面,參加APC控制器現場安裝前的出廠驗收測試(FAT),給出修改意見和批準FAT報告,會簽試運行報告和驗收報告。
本項目采用MPC模型預測控制先進控制技術,將先進控制理論與生產過程相結合,以計算機技術與DCS常規控制系統為基礎,實現循環流化床鍋爐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通過實施優化控制,使循環流化床鍋爐不間斷地平穩優化運行,以達到穩定生產,優化指標,節能減排,降低操作員勞動強度的目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