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舒
在體檢報告中常出現“鈣化”字樣,很多人不懂這是啥意思,是危險的提示,還是可以放任不管。本期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鈣化可以是鈣磷代謝失調,引起血液中的鈣明顯升高,從而使得鈣沉積在正常組織內;也可以是組織感染后發生了壞死或即將發生壞死而形成鈣化,這在臨床中更常見;還有可能是腫瘤發展過程中炎性反應而形成的組織變化。在大多數情況下,鈣質在壞死的組織中沉積,有助于讓病變局限并趨于穩定,是病變趨于穩定的一種良性表現。
鈣化可以出現在人體各個部位,尤其是甲狀腺、乳腺、肺部、子宮等部位??梢疴}化的疾病也很多,良性及惡性疾病都有。
比如,肺結核的痊愈,除了患者身上的不適表現消失外,通過肺部影像還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肺部病灶被完全吸收或者鈣化。簡單來說,肺結核鈣化意味著肺結核已經趨于治愈,后期也不需要再進行治療了。
大部分體檢發現的肝內鈣化屬于良性,長期來看趨于穩定,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更不需要手術切除。肝臟內鈣化多是繼發于其他疾病,多形成于這些疾病的穩定期和愈合期,最多見的是與肝內膽管結石有關,或者寄生蟲感染、慢性肝炎。此外,肝內膽管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引起鈣化。
總之,鈣化若是出現于疾病恢復后,則象征著疾病趨于穩定。
判斷鈣化無法單純地用好壞來評判,需要具體問題來具體分析。體檢報告中如果出現下列器官鈣化報告,必須引起重視,需進一步排查。
1.甲狀腺鈣化惡性可能性較大。甲狀腺疾病無論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只要能影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狀態,都有可能引發鈣化。鈣化現象常與甲狀腺結節一同出現,盡管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不需要處理,但存在鈣化的甲狀腺結節,則務必要引起重視,積極處理。
這是因為,當甲狀腺結節伴隨著一些特征性的鈣化表現時,高度提示存在惡化的風險,微小的、針狀、沙粒樣鈣化,常常提示惡化概率很大;而在粗大鈣化及環形鈣化中,也有不低的惡性概率。因此,務必要重視甲狀腺鈣化,積極治療,必要時要做穿刺檢查來具體判斷情況。
2.乳腺鈣化也存在惡性鈣化的風險。檢查乳腺鈣化最有效的方式是乳腺X光攝影,而非乳腺超聲。所以,體檢時不要覺得只做乳腺超聲就可以,對于年齡在40以上、乳腺癌風險較高的女性,最好兩者都做,這樣不容易漏掉乳腺鈣化的早期前兆。
乳腺的鈣化征象存在良惡之分,一般認為,分散、粗大的乳腺鈣化,往往提示良性概率大,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炎或乳腺導管擴張導致的。而當乳腺中發現細小而密集的鈣化灶時,尤其是單位面積內存在七至八個鈣化點時,需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風險。
3.血管鈣化提示動脈硬化。肺部CT掃描可以看到主動脈及冠狀動脈上的鈣化,而頸動脈超聲檢查則可以檢測出頸動脈內膜上的鈣化。動脈上的鈣化與器官內的鈣化意義不同,它提示的是存在動脈硬化。
可引起動脈鈣化的原因很多,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血管損傷、冠心病等,都可能引起血管鈣化。當出現該部位鈣化時,通??沙霈F以下表現:血管壁僵硬性增加、血栓、斑塊破裂等,進而導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問題,致死率高。如果體檢中發現動脈鈣化,建議做進一步檢查,如CT、血管造影,以判斷其嚴重程度。如果存在異常,要盡快干預和治療,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正在面臨不斷增大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