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文革 郭江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不僅關系我國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關系我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國有企業是在經濟戰場上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勇作戰的國家隊和生力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要在做強做優做大中更好履行責任、擔當大任,就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興企。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對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旨在對推動國有企業文化興企、文化強企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國有企業與共和國共成長,肩負著時代發展的使命擔當,擁有良好的政治基礎和歷史底蘊。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有利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發展,有利于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利于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國有企業只有堅持黨建引領,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態,以文化繁榮引領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說過:“國家興盛靠經濟,經濟繁榮靠企業,企業興旺靠管理,管理關鍵是文化。”國有企業文化建設最大價值是凝聚價值觀共識,做到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當前,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員工人數越來越多,由此給國有企業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因此,國有企業更需要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加強文化建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理想與信念等文化理念,并以此為引領和支撐,規范員工品行、塑造員工形象、凝聚員工意志,激發廣大員工的工作潛力,從而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工作價值,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增加,提高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不僅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同時也是維護中國經濟獨立和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市場經濟體系,質量效益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命脈所在,這必然會導致部分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聚焦短期經濟利潤,忽略生態環境、市場平衡、社會責任等問題。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能夠有效借助思想意識塑造來幫助企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經營理念,提升干部職工的思想境界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國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繼而充分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石。只有黨建工作順利開展,才能為文化建設工作做好鋪墊。企業黨委必須加強統一領導,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宣傳和文化部門是具體職能機構,要搞好統籌協調和組織落實工作。同時,企業文化既是全體員工優秀思想品德和行為養成的集中體現,也是教育、約束、引導員工的標準規范,與每位員工息息相關。因此,加強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走群眾路線,注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做到人人有責,全員參與。
國有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建立和打造是一個長期的探索和錘煉過程,是根據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和管理理念的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升華的過程,是一代又一代管理思想和發展實踐的結晶,是需要長期堅持、常抓不懈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但是,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結合企業重要生產任務、重大時間節點集中開展主題活動,營造更濃厚的文化氛圍、帶來更深刻的文化體驗,也是事半功倍的經驗做法。這就像是彈奏音樂,時快時慢、抑揚頓挫的節奏,才能達到打動人心的效果。
國有企業加強文化建設,必須抓隊伍、建載體,要著力解決有人干、有條件干的問題。要打造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配齊配強宣傳和文化工作骨干隊伍,注意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的各類人才,培養宣傳文化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根據需要配套完善各種載體,使宣傳和文化工作隊伍組織活動有場地、開展工作有設施、作品成果發布有平臺,持續激發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要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融入“文化強國”的國家戰略。既要搞好頂層設計,也要堅持問計于民;既要適應新時代要求,又要符合自身實際。要組織專門力量,對企業使命、企業愿景、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和企業作風等企業文化理念進行集智攻關,做到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提煉形成一系列凝聚思想、振奮精神、提升素養、規范行為的企業文化成果,切實增強國有企業文化的承載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這就明確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上升為國家戰略。如果把企業經營業績比作“硬實力”的話,那么企業文化就是支撐這個硬實力發展的“軟實力”。新時代的國有企業應該用先進的文化基因鑄魂育人,用優秀的文化品牌立道塑形,不斷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與企業改革發展、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形成富有時代精神、獨具國企特色的文化體系,把企業文化“軟實力”轉化為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的“硬實力”。
品牌形象既是國有企業面向公眾的“顏值”擔當,也是其搏擊市場的有力武器。在品牌傳播過程中,文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有企業要進一步著眼企業使命價值、戰略規劃、目標任務,不斷完善品牌形象的一系列文化載體,搞好品牌文化的傳承、創新和傳播。要加強品牌傳播能力建設,著力提高傳播影響力、文化感召力、形象親和力,用新時代媒體語言講好國企故事,傳播國企聲音,展示國企擔當,努力通過傳播力贏得競爭力。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鮮明的育人功能,是構建員工精神家園的重要途徑。國有企業要培育好員工,就要充分發揮優秀文化強大的融合力和凝聚力,通過思想價值引領,使員工從心底里認同企業文化,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為人才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環境。要注重挖掘和宣揚員工身邊鮮活生動的故事,用身邊人身邊事來感染人、引導人、激勵人。讓員工通過一系列的儀式、規范和教育,形成協調一致的行動、言行一致的作風,增強其儀式感、歸屬感、自豪感,從而吸引并留住高素質專業人才。
國有企業文化要能夠吸引廣大員工,就必須大力創新文化產品。一個好的作品直入心底,遠遠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國有企業大力加強文化創新,多出員工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才能增強企業文化的吸引力。搞文化創作,就免不了要有投入。除了必要的資金、設備等投入外,最關鍵的還是人力的投入和支持。要通過獎勵和激勵措施,鼓勵和支持廣大員工積極參與文化建設。藝術源于生活,屬于人民。文化創新不光是文藝家的事,也和廣大國企員工息息相關。國有企業文化建設要向廣大員工“開門問策、集思廣益”,讓員工站后臺、上講臺、登舞臺。如此,國有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新之路一定能百花齊放、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