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粟
隨著網絡科技的迅猛發展,當今世界進入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都發生著深刻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新的形勢對國企新聞輿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創新提出“破壁”思路,通過打破“組織、管理、手段”壁壘,持續做優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贏得了“人心紅利”、營造了良好內外氛圍。
做好國企新聞輿論工作,關鍵在于打造人才隊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公司打破區域和專業壁壘,成立宣傳“工作室”,面向全省招募優秀人才,開創“1總站+22分站+N宣傳人才”模式,形成“宣信部門統籌管理-業務部門專業支撐-新聞宣傳團隊人員全面支撐”的組織鐵三角,組建了一支“平時服務、戰時應戰、急時應急”的新聞隊伍,實現了組織“破壁”。
為了讓這支隊伍更加專業、更加活躍,公司通過“明確管理細則、實施實戰輪訓、深入一線幫扶”等措施對其進行培養;通過“聯動處置應急事件、聯動開展專題宣傳、引導開展特色活動”等方式不斷激發隊伍活力。在公司的推動下,新聞宣傳團隊人員把主動意識、責任意識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形成人人都是宣傳員的格局。如:2022年國內某地發生地震,就有搶險隊員化身臨時“新聞記者”,第一時間把搶險的照片、視頻發送至總站,總站及時將這些素材發送給主流媒體,最后登上了各大媒體“頭條”。
做優國企新聞輿論工作,需要辦公室全程協調,業務部門第一時間對口處理,市州屬地單位跟進處理。對此,公司打破新聞輿論工作管理“壁壘”,建立了一套快速響應機制,實現所有事件內外宣傳同步策劃、同步推進、同步應對。
一是針對不同場景要求,重塑流程、分類細化,通過建立各項信息共享機制、信息披露機制,確保題材第一時間發現、信息第一時間互通、事態第一時間掌握、媒體第一時間聯動,實現快速發聲、統一發聲。二是打造信息化共享平臺,實現“一方投稿,全欄目使用;一項專題,全閉環管理;一網數據,全整合分析”,做到規范流程、信息整合、高效統一。
互聯網時代,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傳輸技術的大量應用,強化了受眾作為傳播個體處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受眾對信息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強,因此對企業的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變化,運用現代技術探索多種宣傳模式,打破手法上的“壁壘”,使新聞輿論工作更加順應時代發展要求。
一是注重形式創新。在傳播過程中,公司采用動漫、手繪等新穎的形式,用“小角度”講清“大道理”,用“身邊事”講實“硬道理”,從“新角度”講好“老道理”,推動理論由抽象變為具體、由深奧變為通俗。二是注重互動傳播。公司緊跟互聯網技術發展步伐,通過互動小游戲、互動參與、互動討論等形式,打出宣傳“組合拳”,形成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從單項灌輸到多項交互的傳播模式,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可。三是注重自媒體品牌開發。公司開發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樓宇云展播系統”,可直播公司重大活動;打造了系列專屬動漫表情并獲得版權,且擁有專屬表情包,提升了宣傳親和力,受到大眾喜愛;開發了集音頻、視頻、動漫等于一體的彩信雜志,生動直觀的形式使宣傳更具吸引力。多元的宣傳方式助力企業形成品牌優勢,極大地提高了企業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