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霖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1.項目背景
青島市有關部門頒布了20項文件,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為有職業技能提升需求的各類人群提供了服務與補貼。
2.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
資金總體安排規模64 000萬元,該項目尚在執行期間,本次績效評價期間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評價期間內預算下撥金額共計54 440.73萬元(其中:截止2021年5月末實際執行金額46 766.90萬元),截止2021年5月末財政專賬資金結余金額11 073.80萬元(其中:包含專賬資金產生的利息收益1 514.53萬元)。
1.總體目標
全面提升我市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為助推十五個攻勢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
2.年度目標

表1: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項目年度目標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項目年度目標根據上一年度實際完成情況以及國家培訓政策、調控政策制定,依據審批“二上二下”通過后確定下一年度目標計劃。
1.評價目的
對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專賬資金對應的各項政策尤其以工代訓政策的落實情況、資金發放情況、資金支出效益等方面進行績效評價,全面衡量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性及使用效益。
2.評價對象和范圍
本次績效評價對象為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2021年)項目,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份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專賬資金財政預算下撥54 440.73萬元,截止2021年5月末市級及各區市就業中心實際執行46 725.55萬元。
3.評價范圍
截至報告日,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2021年)項目尚在執行過程中,本次項目的績效評價區間為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
1.績效評價方法
綜合采用實地核查法、公眾評判法、專家咨詢法這三種方法。
2.評價標準
90≤分數≤100分:優;
80≤分數≤89分:良;
70≤分數≤79分:中;
分數<70分:差。

表2: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2021年)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得分表
截至目前,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2021年)項目主要涵蓋以工代訓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勞動預備役制補貼項目、“金藍領”補貼項目、新就業形態補貼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補貼項目、新型學徒制補貼項目、家庭服務業培訓補貼項目、工業互聯網企業培訓項目、監獄刑滿釋放人員、戒毒所培訓補貼等職業培訓政策。其中,率先申報納入全國首批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試點,在全國首個啟動實施,突破“簽合同、繳保險”的傳統補貼條件限制,并在全國試點工作會議上作典型交流,進一步助推了新業態發展。
1.項目立項指標
(1)立項依據充分性指標。該項分值3分,評價得分3分,得分率100%。立項依據主要根據國家級、省級政策文件,根據政策文件制定出臺相關青島市級政策文件,并經25部門會簽審批集體通過。同時,根據整體性政策文件,制定分項補貼政策,如:(青人社字〔2020〕97號)關于做好2020年度工業互聯網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的通知、(青人社字〔2020〕74號)關于支持試點企業開展新就業形態崗位技能培訓的通知等各類培訓補貼項目政策。
(2)立項程序規范性指標。該項分值3分,評價得分2.5分,得分率83.33%。項目設立與規定的申請程序相符,項目立項依據國家級、省級下發的政策文件制定,經過了必要的集體決策程序,但未進行項目的績效評估程序。
2.績效目標指標
(1)績效目標合理性指標
該項分值3分,評價得分3分,得分率100%。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19—2021年)項目主要涵蓋以工代訓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勞動預備役制補貼項目、“金藍領”補貼項目、新就業形態補貼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補貼項目、新型學徒制補貼項目、家庭服務業培訓補貼項目、工業互聯網企業培訓項目等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資金項目的實際實施內容與青政辦發〔2019〕15號《關于印發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中設立的總體目標一致,旨在為提升我市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
(2)績效目標明確性指標
該項分值3分,評價得分2.25分,得分率75%。項目績效目標以通知中設定的總體目標為基準,各年度任務分解指標中僅針對培訓人次設定和下發了的年度目標,未對技能勞動者和高技能勞動者提升比例設定年度分解目標。同時,未按照(青人社字〔2020〕94號)“關于印發《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管理和使用實施細則》的通知”第十五條規定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3.資金投入指標
(1)預算編制科學性指標。該項分值4分,評價得分3分,得分率75%。項目初始預算編制由各區市每季、每月根據各培訓補貼項目系統申請量結合同期資金需求量編制預算申請,報部門領導審批通過,審批后報送市級就業中心匯總,統一報送青島市財政局申請預算資金。2021年5月開始,為防控資金結余過大以及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各區市預算編制按照各月系統審批通過的各類補貼金額,同時結合各區市結余資金編制預算申請。預算編制相對合理且考慮資金安全要求,但抽查過程中各區市預算編制測算過程依據未進行留檔記錄,預算額度測算依據基礎不充分。
(2)資金分配合理性指標。該項分值4分,評價得分2分,得分率50%。項目資金預算整體安排與專項資金設立目的及年度工作重點相匹配,但針對該項目涵蓋以工代訓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勞動預備役制補貼項目、“金藍領”補貼項目、新就業形態補貼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補貼項目、新型學徒制補貼項目、家庭服務業培訓補貼項目、工業互聯網企業培訓項目等職業培訓政策項目,未根據資金需求和工作重點內容進行資金分配及分配測算依據,得2分。
1.資金管理指標
(1)資金到位率指標。該項分值2分,項目預算資金由青島市財政專賬資金戶,經審批通過后撥入市級就業服務中心專戶,市級就業中心取得撥付資金后根據撥付文件分配撥入各區市就業服務中心,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預算資金54 440.73萬元全部撥付到位。
(2)預算執行率指標。該項分值2分,評價得分2分,得分率100%。截止2021年5月末預算撥付數54 440.73萬元、實際執行數46 725.55萬元,剩余部分為2021年6—7月公示期后執行,預算執行率為100%。項目預算資金的實際執行由區市就業服務中心職業培訓部門提出資金撥付申請,由經辦人、分管領導、單位負責人簽字、審批后,通過網上銀行撥款方式將資金撥付到單位的銀行賬戶或個人社保銀行賬戶,項目實際支付前需公示期,本次資金預算執行數以2021年5月末數據為基準,5月公示期內的資金實際撥付基本在6—7月份完成,該指標以最終6—7月份公示期結束后完成執行數據計算預算執行率指標。
(3)資金使用合規性指標。該項分值4分,評價得分4分,得分率100%。資金撥付的審批程序和手續完整,職業技能專賬資金審批,由區市就業服務中心職業培訓部門提出資金撥付申請,由經辦人、分管領導、單位負責人簽字、審批后,通過網上銀行撥款方式將資金撥付到單位的銀行賬戶或個人社保銀行賬戶,現場評價未發現截留、擠占、挪用、虛列支出等違規使用資金的情況。
2.項目執行有效性指標
該項分值6分,評價得分4.8分,得分率80%。項目實施過程遵守制定和出臺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定;項目資金支出手續完備,項目資金的申請由各區市就業服務中心提請,市財政部門根據提報的申請審批授權撥付,相關部門履行了材料審核職責,同時市財政部門、市人社局以及市級、區市就業中心項目組織調度、協同推進等相關機制落實到位。
1.產出數量指標
該項分值10分,評價得分9.7分,得分率100%。
(1)2019—2021年5月,職業技能培訓人次完成率187.73%,其中:2019年計劃7.43萬人次,實際完成8.1萬人次;2020年計劃9萬人次,實際完成25.42萬人次;2021年全年計劃10.8萬人次,2021年1—5月已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實際完成22.8萬人次。
(2)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25.60%,因技能勞動者統計數據由省按照年度統計下發。因此,本次評價技能勞動者占比按照截止最近一期年度末(即:2020年末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根據省反饋數據,截止2020年末,青島市技能人才159.96萬人,青島市就業人數624.95萬人。
(3)高技能勞動者占技能勞動者總量的比例34.64%,因技能勞動者統計數據由省按照年度統計下發。因此,本次評價高技能勞動者占比按照截止最近一期年度末(即:2020年末數據)為基礎計算得出。
2.產出質量指標
該項分值5分,評價得分5分,得分率100%。本次評價對青島市職業提升行動涵蓋的工代訓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勞動預備役制補貼項目、“金藍領”補貼項目、新就業形態補貼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補貼項目、新型學徒制補貼項目、家庭服務業培訓補貼項目、工業互聯網企業培訓項目等項目發放的準確率、錯發率進行抽查。經抽查,其中:以工代訓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抽查過程中存在錯發情況,主要存在企業重復發放、不符合標準企業錯誤發放、資金串用等情況,截至報告日上述情形已由企業自查并整改收回,同時各區市尚在第二次自查過程中。
3.產出時效指標
該項分值5分,評價得分5分,得分率100%。本次評價對青島市職業提升行動涵蓋的工代訓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勞動預備役制補貼項目、“金藍領”補貼項目、新就業形態補貼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補貼項目、新型學徒制補貼項目、家庭服務業培訓補貼項目、工業互聯網企業培訓項目等項目發放及時率進行抽查,項目補貼發放經企業及個人線上申報申請,區市就業中心復核后,經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審批授權后,公示期后發放至企業銀行賬戶或個人社保銀行賬戶,項目補貼的發放按照制度流程要求及時發放。
4.產出成本指標
該項分值5分,評價得分5分,得分率100%。青島市職業提升行動涵蓋的工代訓補貼項目、就業技能培訓補貼項目、勞動預備役制補貼項目、“金藍領”補貼項目、新就業形態補貼項目、新錄用員工補貼補貼項目、新型學徒制補貼項目、家庭服務業培訓補貼項目、工業互聯網企業培訓項目等項補貼通過線上申請,線上系統由就業中心根據各類培訓補貼文件規定的補貼標準設定系統標準金額,經現場查看相關財務發放資料以及系統設定的標準要求符合度較高,未發現支出范圍和標準不符情況。
1.社會效益指標
該項分值25分,評價得分22分,得分率88.00%。
(1)激發培訓主體積極性指標,旨在評價鼓勵壯大支持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的效益情況,其中:截止2021年5月末在庫培訓機構137家,2019年末在庫培訓機構128家,評價期內入庫培訓機構增長率為7.03%。
(2)就業人次增長率指標,旨在評價職業技能培訓項目保持就業穩定的效益情況,其中:截止2021年5月末青島市就業人數638.36萬人,2019年末青島市就業人數580.20萬元,評價期內青島市就業人數增長率為10.02%。
(3)技能人才提升效果指標,2019年末技能勞動者158.94萬人,2020年新增技能勞動者1.02萬人,截止2020年末青島市技能勞動者159.96萬。技能勞動者占增長比率0.64%。
(4)培訓需求覆蓋程度指標,旨在評價職業技能培訓項目補貼的涵蓋內容與勞動者需求的覆蓋程度。2020年度勞動者培訓需求目錄(第三批)中包括14個工種培訓需求,其中:職業指導員、美甲師、家禽飼養員等3個工種未包含在職業培訓補貼目錄中。
(5)參訓企業增長率指標,旨在評價職業技能培訓項目補貼支持企業吸納就業、加強企業內培訓、穩定企業員工穩定效益情況,截止2021年5月末參與培訓企業數量17 447家,2019年末參與企業培訓數量521家,評價期內參訓企業增加16 926家,評價期內參訓企業增長率3 248.75%。
2.滿意度指標
該項分值10分,評價得分9.62分,得分率96.2%。本次問卷調查采用問卷星的方式,問卷調查截止于2020年7月18日,參與本次職業技能提升項目調查問卷企業及個人總數136個。職業技能提升項目調查總體滿意度為96.02%,其中:企業補貼類項目滿意度中除以工代訓項目滿意度為93.08%外,其他企業類項目均為95%以上,但調查發現針對職業培訓政策的宣傳渠道和力度、資金撥付流程、培訓補貼范圍等方面滿意度低于95%。個人補貼類項目滿意度均為90%以上,但調查發現針對職業培訓政策中的在培訓課程轉化到實踐中運用程度、課程的豐富程度等方面,滿意度低于90%。
第一,項目立項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項目事前未進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風險評估、績效評估程序。
第二,績效目標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項目績效目標的分解指標不充分,根據設定的總體目標,總體目標針對培訓人次、技能勞動者比例、高技能勞動者比例等三項設定了總體目標要求,但年度分解指標中僅有培訓人次的任務分解,無技能勞動者和高技能勞動者的績效指標分解,目標分解不全面。同時,未按照《青島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管理和使用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第一,建議針對項目前期立項應建立嚴格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風險評估程序,績效評估程序。同時建立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項目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指標體系指導方向開展工作,避免偏離設定的目標,項目年度、過程中根據設定的目標進行績效評估管理,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
第二,嚴格按照項目預算管理編制項目預算資金需求,并留存預算編制的測算依據,同時,針對各類培訓項目應根據年度工作重點安排和工作任務情況根據項目資金比重進行分配,充分利用資金,將資金用于重點項目安排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三,建議嚴格按照相關出臺的省級、市級文件,針對項目資金建立專門的財務管理制度和工作考核制度,強化內部財務管理、風險防控,建立“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追究機制”,以及工作考核機制。
第四,加強補貼申請材料審核,結合工作考核制度,將審核質量納入考核范圍,加強審核和復核力度,避免審核及發放過程存在疏漏。
第五,市級就業中心未單獨設立專賬賬戶,作為資金歸集撥付承擔主體,取得的市財政的專賬資金撥入至市失業金收支專戶,取得的專賬資金于當時或次日即撥入區市就業中心,建議應單獨建立專賬資金賬戶,避免與其他專項資金產生交叉混同。
第六,各區市就業服務中心作為專賬資金的實際執行主體,部分區市針對各類培訓項目未單獨分別設置項目明細賬,均統一在一個明細項下核算,不利于對各類培訓補貼項目進行查看和統計。建議針對不同類型的項目建立項目明細賬或輔助明細賬,清晰核算各類培訓補貼列支情況,同時便于查看、統計各類項目需求和發放情況。
本文綜合運用實地核查法、公眾評判法、專家咨詢法,對山東省青島市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項目支出的財政績效情況進行了評價,并對發現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規范、安全性及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