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超 成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目前我國建筑企業在宏觀政策環境趨嚴、建筑行業總體產能縮減以及建筑市場價格競爭機制的變化環節下,建筑企業的外部發展行情并不良好,以至于建筑企業唯有通過優化內部財稅成本控制結構、整合內部財務資源以及搭建系統性的風險監控機制才能夠在穩步發展,獲得市場競爭份額。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是復雜競爭環境下建筑企業優化內部財務控制、稅務籌劃效益的核心基礎,其從上層戰略、上層設計層面規劃了建筑企業的風險評估、風險預警以及風險處理的計劃,并通過風險監控系統將風險監控戰略落實到建筑企業的每一個工程項目中,從而優化建筑企業的工程建設成效以及推動建筑企業達成企業中長期戰略規劃目標。當下我國建筑企業的整體財稅控制方案的統籌規劃屬性不足,還存在稅收政策的應用不合理、財稅籌劃方案可行性不足、財稅資金收支管理風險較大等問題,以至于建筑企業尚無法最大化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并縮小潛在的財稅管理風險。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將財稅預算編制、工程預算執行、工程成本評估和風險監控體系相結合,并將資金收支風險控制內嵌在工程建設控制機制中,進而能夠有效地滿足建筑企業業務發展過程中的財稅資金風險管理需求,并且使建筑企業財稅管理目標同業財戰略發展目標相吻合。我國建筑企業在工程建設成本籌劃管理的過程中尚未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閉環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并且沒有基于工程建設計劃、企業現金流管理計劃以及預算編制而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財稅籌劃方案,以至于建筑企業尚無法最大化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并縮小潛在的財稅管理風險。
進而導致建筑企業無法對工程成本評估方案、業財融合方案、資產負債管理策略以及資金流動性管理戰略等潛在的成本控制風險進行精準有效的識別和處理,最終導致建筑企業的實際工程項目運營支出、財務管理費用以及人力資源管理費用和既定的預算編制相背離。
建筑企業的成本結構較為復雜,除包括基本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周轉材料、臨時設施、專業分包、職工薪酬、利息支出等外,還包括增值稅、營業稅金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等稅費,成本支出類型較多、成本支出規模較大以及成本管理內容冗雜,使建筑企業的財稅成本管理風險較大。因此,建筑企業亟需通過構建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將工程建設風險監控、預算資金風險監控、資產負債風險監控、投融資風險監控以及稅收籌劃風險監控融入建筑企業戰略支撐性業務中,從而達成戰略支撐性業務和財稅管理的交互統一以及協同發展。
圖1展示了集成化的財稅管理戰略的基本內容。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并不是傳統建筑企業的成本控制的順序。例如,建筑企業一般都是制定工程預算開支后開展工程建筑工作,而沒有對工程預算開支閾值的合理性以及工程成本執行過程進行系統性管理,以至于建筑企業的工程預算執行成果往往偏離預算計劃,并且預算執行的成效參差不齊。而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從頂層預算編制著手,要求建筑企業系統性分析所處細分行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前景,以及分析當地政府對于本行業規?;l展和產業鏈建設的政策補給情況,進而制定符合外部行業背景以及建筑企業自身工程建設規劃的財稅管理戰略,其中涵蓋了工程預算編制、稅收籌劃計劃、成本控制戰略以及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計劃等內容。

圖1 集成化的財稅管理戰略的基本內容
財稅管理戰略作為一個集成性的戰略規劃,具有較好的戰略鏈接屬性以及戰略合作屬性,建筑企業的工程預算編制和成本控制戰略并不是單一性的戰略,在財務信息溝通、項目執行以及監督審核三個方面具有一致性,從而能夠使得建筑企業有效評估整體財稅控制情況。并且財稅管理戰略從宏觀戰略層面綜合考量建筑企業成本費用籌劃策略、預算編制結構、財務資金管理模式以及財務資金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的可行性,并且將建筑企業的業務藍圖、財務戰略、預算編制以及風險預案和成本費用管理戰略有機結合以優化建筑企業的成本管理結構、最大化資金配置效益以及資產負債管理成效。集成化的財稅管理戰略是我國建筑企業業務規模化擴張、項目成本管理效益提升以及資產安全增值的核心戰略基礎。集成化的財稅管理戰略基于戰略制定、戰略執行以及戰略評估的上層戰略管理對建筑企業的財稅成本管理體系進行全過程的監控,并對建筑企業預算執行、現金流管理、財務資金風險預警以及成本評估等環節進行重點管理,要求建筑企業基于層次化的財稅管理鏈條,完善預算執行、預算監督、成本評估、風險監控以及績效評估等模塊的工作內容。
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將宏觀戰略管理以及財稅風險控制等內容嵌入在工程項目成本控制、項目投融資管理、納稅減免管理以及稅負結構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內,進而保障我國建筑企業制定的財稅風險管理戰略能夠有效指導建筑企業各個部門開展符合業務規?;瘮U張以及資源最優配置要求的業財融合、成本控制以及現金流管理行為。
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通過一體化的財稅風險監控流程將財稅風險管理進行職能劃分,將財稅風險管理細分為稅務風險評估、項目成本管理風險評估、財務資金收支風險評估以及審計風險監控,并要求建筑企業在國家稅法規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工程業務規模以及資金管理結構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以履行納稅義務。一體化的財稅風險監控機制要求建筑企業完善稅收管理,從稅負優化和稅收風險防控入手,在工程建設以及總承包管理的過程中實行全生命周期的項目成本監控、稅收結構監控以及預算資金風險監控,以合理降低工程建設成本以及稅收成本。一體化的財稅風險監控機制通過將稅務籌劃和稅收風險防控相結合以實現稅務管理目標,并統籌好建筑企業固定資產采購、資金流動性管理以及稅負風險監控等工作。
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的底層邏輯就在于通過戰略規劃、風險預警方案、風險監控鏈條以及審計監控機制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預算收支風險、成本超支風險、存貨貶值風險、現金流失衡風險等風險類型的系統性監控。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首先基于集成化的財稅控制戰略統籌指導建筑企業開展效益最大化的財稅管理工作,即預算編制、成本管理計劃、稅收籌劃方案、資金流動性計劃、資產負債管理規劃等。由于建筑企業的整體投融資資金較高、納稅金額規劃大、資金流動性較低以及債務規模較大等屬性,建筑企業的財稅籌劃難度和風險同在。在建筑企業開拓新業務、研發新產品以及整合供應鏈資源的過程中,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根據建筑企業的外部行業發展情況、自身的競爭優勢、金融資源渠道管理優勢等制定符合建筑企業發展的財稅管理計劃,從而不僅減緩建筑企業的納稅壓力,并優化建筑企業的資金配置效益。
建筑企業的資金投入較高以及資金流動性較低的特征使得建筑企業的預算控制、投融資管理、稅收籌劃以及稅收結構設計的難度較其他企業而言較大。因此,建筑企業內部亟需建立完善的財稅風險控制體系以對潛在的資金流動性風險、稅務繳納風險、資產負債管理風險進行全面識別和監控。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能夠將建筑企業的工程建設計劃、業務藍圖、財務戰略以及預算編制和戰略發展相融合,進而使建筑企業成本費用管理、資金流動性管理以及財稅籌劃管理的目標同戰略發展目標相吻合。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將建筑企業工程業務戰略、技術研發計劃、技術改造計劃、固定資產管理計劃、財務現金流管理策略、資產負債管理策略相統一,進而促進建筑企業制定具有統籌指導、風險監控作用的稅收籌劃管理方案,以使得建筑企業能夠在經濟效益最大化、納稅風險最小化的基礎上開展工程建設、總承包管理等業務。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通過搭建雙向信息溝通渠道、明確財稅管理責任以及組建財稅管理委員會等優化組織架構的方式來對建筑企業還對建筑企業重大資金支出、關鍵資產變動、預算執行力度、對賭與并購投資、資產負債管理、現金流管理等財務管理環節進行一體化監控和預警,進行了全過程的監控,這使得企業能夠對潛在風險進行精確的識別和處理,進而提高建筑企業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深度以及廣度。
由于多數建筑企業的存貨周轉率較低、短期償債能力也較低以及固定資產管理水平不佳等問題,建筑企業面臨資產管理和債務違約風險。
部分隨著工程業務規模以及工程營收的逐步增長,大部分建筑企業面臨著財務收支失衡以及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并且建筑企業尚未將財稅風險監控機制嵌入工程建設周期以及財務資源配置過程中,以至于建筑企業無法有效縮小財稅管理風險、控制預算收支失衡的情況。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的缺失是造成建筑企業成本控制效益不佳以及財稅籌劃不科學的主要原因。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要求建筑企業組建財稅管理委員會以及專業的財稅管理團隊,其中財稅管理委員會主要由總經理和董事會成員組成,財稅管理團隊由財務部門負責人以及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組織。建筑企業應該搭建層次化的財稅組織架構,由財稅管理委員會對建筑企業的財稅控制戰略,即預算編制、稅務籌劃以及成本控制等戰略的現實可行性以及預期生產效益進行綜合評估,從上層戰略防范執行風險。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還通過多元化的財稅風險指標監控以及預警系統對預算執行風險、存貨貶值風險、營運風險以及資金流動性風險進行在線化和智能化的處理和分析,主要依靠的平臺有ERP資源管理系統和財務共享服務系統等。
基于自身工程業務戰略規劃以及財務戰略藍圖,在內部健全財稅風險監控體系并將財稅風險識別和預警工作與成本控制工作有機結合,進而優化建筑企業的工程預算收支管理結構以及實現全面性、動態化的建筑成本評估和管理。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要求建筑企業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維度開展預算風險指標監督管理工作,例如,成本利潤率、資產負債率以及總資產收益率等比率。同時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將風險監控和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評估有機結合,并基于市場化機制對工程建設成本進行動態化管理,從而促進建筑企業形成財稅風險監控的長效化管理機制。
圖2展示了模塊化、層次化的財稅預算管理機制的主要框架內容。模塊化、層次化的財稅預算管理機制作為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體系核心的運作機制,是建筑企業平衡財稅收支、最大化資源配置效益的關鍵內容。建筑企業首先應該構建涵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以及預算考核在內的一體化預算管理機制,并將全生命周期的預算管理融入工程建設、財稅管理以及風險控制過程中,從而保障建筑企業能夠有效平衡工程建設收支、縮小工程投融資風險以及稅收籌劃風險。預算編制是建筑企業控制工程成本收支風險以及優化財務資金在不同項目資源配置效益的關鍵戰略基礎,建筑企業在應該結合本年度既定的工程項目發展計劃、現有的資產負債情況、業務盈利情況以及潛在的債務違約風險制定成本支出閾值,并由財稅管理委員會對預算編制的現實可行性以及風險屬性進行評估,從而保持預算編制能夠統籌指導建筑企業的生產經營、項目建設以及財務資源配置。由于預算編制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建筑企業財稅控制成效以及風險水平,建筑企業應該基于多元的財務分析方法,利用前景分析發對工程項目建設前景、工程項目不同階段的預期收支規模、公司資產負債的發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進而結合預期政策環境的變動、行業競爭模式的變動以及公司項目經營的變動制定覆蓋企業生產經營全周期的本年度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是建筑企業落實預算編制以及財稅控制戰略的實踐機制和運作鏈條,建筑企業的預算執行應該和預算編制高度匹配,嚴禁任何違背既定預算編制的項目運作、資金運作以及資產負債運作行為,從而推動建筑企業實現戰略規劃目標。

圖2 模塊化、層次化的財稅預算管理機制的主要框架內容
建筑企業首先應該基于工程業務經營戰略以及財務資源管理戰略制定稅收籌劃方案,以開展流程化、規范化的納稅管理以及財務控制活動。例如,一般納稅人為建筑工程老項目、甲供工程和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降低稅負。建筑企業的稅務管理辦法以及納稅結構需要符合相關稅法的規定,并且將工程成本風險評估、稅負結構風險評估以及工程業財經營的一致性評估作為財稅風險監控的重中之重,從而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的財務資源配置以及納稅籌劃管理。建筑企業應該構建具有策源屬性的財稅風險控制機制并基于前景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對工程建設的成本控制風險、稅負控制風險進行綜合評估,進而縮小建筑企業財務控制以及稅負管理的風險敞口。建筑企業應該利用多維度的財稅風險評估方法對工程經營風險以及預算收支風險進行合理評估。例如,建筑企業可以利用杜邦分析法對權益資本報酬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等財務指標進行多層次的拆分,從而探尋不同財務比率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筑企業可以利用趨勢分析法對歷史財務指標進行整合,從而合理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可行途徑。建筑企業應該利用財務管理指標庫制定規范化的風險識別標準,并逐步完善風險識別和預警流程,實現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覆蓋。
系統性、集成化的財稅成本管理機制作為現代化建筑企業財稅治理模式變革的主要內容,不僅能夠推進建筑企業拓寬業務規模、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還能夠優化建筑企業的財稅管理結構、提高建筑企業稅收籌劃的有效性、提升建筑企業資金流動性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效益。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根據建筑企業的外部行業發展情況、內部項目建設規劃、資產負債發展情況以及業務盈利情況制定符合建筑企業符合建筑企業發展的財稅管理計劃,從而優化建筑企業的納稅結構、減緩建筑企業的納稅壓力,以及縮減建筑企業的系統性經營風險。風險統籌型財稅成本管理機制將稅務籌劃和稅收風險防控有機結合,并在工程建設以及總承包管理的過程中實行全生命周期的項目成本監控、稅收結構監控以及預算資金風險監控,從而降低建筑企業的稅收風險,優化風險監控效益,不僅聚焦于業財融合活動的價值最大化,還在于全過程的業務風險、成本費用風險的動態化、全面化識別和預警。建筑企業應該基于自身戰略規劃,在內部健全財稅風險監控管理體系,并將預算管理工作與工程建設成本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業務成本控制和業財經營風險控制效益。建筑企業還應該將風險防控內嵌于預算管理機制中,以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降低企業的財務收支風險并最終。
促進建筑企業形成財稅風險監控的長效化管理機制。建筑企業應該搭建模塊化、層次化的財稅預算管理機制,基于多元的財務分析方法開展預算編制的分析工作,并完善預算執行的運作鏈條,加強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