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文
到太空去辦廠,乍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或童話故事,其實對于現代科學來說,已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了。
美國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曾經預言說:“我們能夠設想,21 世紀將是個地球上工業系統逐步升遷到空間軌道上去的時代。”現在,人們已看到了實現這一夢想的曙光。

目前,美國已有6 家大公司在航天飛機中進行了多次太空生產的試驗。結果證明,利用太空中的失重狀態,能生產出許多地球上無法制造的性質特優的產品。比如純度極高的大顆粒晶體。這是制造超級計算機的重要原料。太空生產的藥物純度比地球上高5 倍,生產速度也高達400~800 倍。如今人們已在太空中成功試制了用以防止和溶解血凝的特效藥。
現在,美國還有20 多家大公司正在打算進行新的太空產品的試驗與生產。盡管租用航天飛機生產價格昂貴,但一些公司認為,至少有6種太空產品有利可圖,比如某些用途廣泛、每磅價值超過100 萬美元的藥物。此外,一些公司還準備在太空生產一種全新的輕塑料,并研究一種新的鑄鐵方法。

被選中的第一個太空站基地,自然是離地球最近的月球。科學家在月球上已經找到好幾十種礦物。在月球靠近極點處的隕石坑或火山口里,可能含有積冰。把這些積冰融化,就能解決工業用水和居留“月球村”的人員的用水問題。月球表面的巖石還含有氧化鐵、金屬鈦等礦物,在月球上完全有可能提供人類所需的氧氣,并提煉加工太空站所需的各種材料,如鐵、鋁、鎂、鈦以及玻璃等。太空站必需的能源資源,則可以靠太陽能供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斷言,到21 世紀末,人類還能在地球周圍的小行星上開采礦產資源。首先入選的將是被命名為“2016ED85”和“1986DA”的兩顆小行星,它們離地球的距離相對較近。通過望遠鏡進行分光測定發現,這兩顆小行星上有豐富的鎳和鐵。可向小行星發射載人勘探器,軟著陸后進行開采,再帶往宇宙基地使用。
真空煉鋼可大大提高鋼的質量,如果在地球上生產,需要安裝龐大而昂貴的設備??墒窃谔?,到處都沒有引力,沒有污染,而且是高度真空,比重不同的各種金屬可以均勻地混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制成不含氣體和雜質的特優鋼材和各種合金。它們的強度、塑性和其他性能都是地球上的產品望塵莫及的。有朝一日,優質的太空金屬產品還將打入地球市場,滿足一些特殊的工業需要。因為月球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把產品從月球運往地球,遠比從地球運往月球容易。


在聯合國能源會議上,有人提出了在太空衛星上建造太陽能發電廠的設想。
我們知道,宇宙中沒有黑夜,沒有陽光傾斜角度偏低的問題,也沒有云層的遮擋,這里的日照強度相當于地球上沙漠地帶的6 倍。所以這種發電衛星工作效率極高,能夠不分晝夜地接收太陽能,并將其轉化為電能,再利用微波束高效率輸送電能,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輸送到地球接收站或其他星球上的接收站。這樣人類在地球上,就能接收來自太空中的電能了,而每度電的成本僅合人民幣幾分錢。
我國在建造太空發電站這方面的技術是領先世界水平的。2018 年,我國就已經在重慶建了全球第一個模擬太空發電站實驗室。迄今為止,這個實驗室已經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2025 年前,有望在大氣平流層上建造一個小型發電站。太空能源清潔、安全、價廉,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大有開發前途。
到太空建造工廠,其實早已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幻想了。自從20 世紀50 年代人類將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相繼送往太空后,“太空建設”的藍圖就愈來愈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如何在太空建造工廠,已經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