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戈

2022 年7 月17 日,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成立兩周年。數據顯示,兩年來,隨著建議征集機制不斷完善、建議渠道不斷拓寬,市、區建議征集部門共收到市民建議意見超過16 萬條,報送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建議采納率達98.5%。越來越多的市民成了“建議人”,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一大批“金點子”“好聲音”,化作人民城市建設的“金鑰匙”。
這16 萬條建議,包括城市建設、交通出行、民生服務、社區管理、城市生態等方方面面。正是人民建議征集這個平臺,讓市民合理化建議加速在城市建設中一一落地。人民建議征集正成為公眾有序參與城市治理的最佳通道之一,而善于提建議的上海市民也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強大“軟實力”。人民建議征集這個集民智、聚民力、接地氣的平臺,讓一大批市民群眾的“金點子”化作城市治理的“金鑰匙”,結出了惠民利民的“金果子”,生動地體現了“智慧在民間”,體現了城市建設全過程的民主。
當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已達到63.9%,城市發展已從過去的增量擴張主導發展階段逐步轉向內涵品質發展階段。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各種“城市病”也隨之而來,影響和制約了城市建設質量。“城市病”出現與人民群眾對城市建設要求的不斷提高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類似上海這樣的特大型城市,城市建設中的問題更不可避免。上海市廣泛聽取群眾建議,彰顯了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務實的作風,更折射出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建設的受益者,更是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城市建設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必須緊緊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城市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思想,既要問需于民,更要問計于民,從“被動集”到“主動征”,引導群眾變“要我提”為“我要提”。
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眾對于城市發展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確保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與治理,從房前屋后的實事做起,從街頭巷尾的小事做起,推動市民與政府的關系從“你我”變成“我們”,從“要我做”變為“一起做”,攜手打造城市建設共建共治共享體系,真正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