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洋 汪峰 劉明遠 盧猛
1大慶油田質量安全環保監督評價中心
2青海油田測試公司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在油氣生產中往往占據核心地位[1]。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因為投產時間普遍較長、生產經營任務十分繁重,雖然制度建設、監督管理逐年正規化、規范化,各層級安全環保意識明顯提升[2],但依然存在較大隱患,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未分析站場實際風險,對危害認識不足[3];②未熟悉相關管理要求,工作崗位職責不清[4];③未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思想和行動未有效統一[5];④未建立較好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式單一[6]。本文以風險隱患辨識為基礎,在分析重大危險源站場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重大安全風險的基礎上,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建立了HSE 監督管理機制,構建了完整的隱患排查治理閉環管理流程和工作方法[3],可為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的安全、平穩運行提供理論支持[7]。
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包含聯合站、天然氣處理裝置、儲油庫和化工裝置等類型,依據GB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參考各重大危險源站場的安全評價報告和近年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并結合近3年大慶油田各重大危險源站場監督發現的問題隱患分析情況,歸納總結出其站場存在的10類主要風險:
(1)火災。各類容器本體及附件、工藝管線等泄漏遇明火、靜電、雷擊等點火源易引起火災風險。
(2)爆炸。容器、鍋爐因超壓和著火等引起的爆炸風險。
(3)中毒窒息。因儲罐清淤、檢維修作業接觸有毒物質引發的中毒窒息風險。
(4)高處墜落。大風天氣上罐檢查、雨雪冰凍天氣梯子濕滑上罐作業,上罐時或罐頂操作時員工注意力不集中等引發的墜落風險。
(5)觸電。電器設備維修,變配電接線及配電柜帶負荷拉刀閘,未戴絕緣手套引起電弧灼傷以及施工作業臨時用電等引發的觸電風險。
(7)起重傷害。裝置檢維修和改造作業中造成的起重傷害風險。
(8)物體打擊。裝置高處附件脫落、檢修作業掉落的失控物體的慣性力所造成物體打擊風險。
(9)車輛傷害。裝置內機動車輛引起的機械傷害風險。
(10)灼燙傷害。加熱爐和鍋爐高溫運行產生的火焰引起的燒傷,儲罐及配套管線輸送高溫介質引起的燙傷,或強酸、強堿濺到身體引起的灼傷等風險。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各環節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危害因素以及危險源,進行辨識、分析、分級管控的管理措施。對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共識別出8項生產管理活動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風險(表1)[8]。
再次,區塊鏈可保證智能IoT交易的安全可信。隨著人工智能領域的異軍突起,IoT技術也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智能化設備將滿足更加人性化的需求,而價值互連與智能傳輸將會成為新型IoT技術的一大特色。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IoT安全增強技術將極大程度地保障智能設備間交易的安全性,防范雙花攻擊與惡意欺詐,推動IoT智能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表1 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重大安全風險識別統計Tab.1 Identification and statistics of major safety risks at major hazard source stations in Daqing Oilfield
對于其他風險單元,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注(圖1)。在風險排查中,制定風險管控措施,確定管控主體,編制風險管控方案和分級管控清單,并持續改進。

圖1 某重大危險源站場風險分級管控圖Fig.1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chart of a major hazard source station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安監總管三〔2017〕121 號)從人員要求、設備設施和安全管理三個方面,列舉了20 項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的情形,在大慶油田化工和危化品生產企業中,除“光氣、氯氣等劇毒氣體及硫化氫氣體管道穿越除廠區(包括化工園區、工業園區)外的公共區域”一項外,其余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全壓力式液化烴儲罐未按國家標準設置注水措施”等19 項內容,均與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生產實際相關,需納入重點監督范圍。
GB 35181—2017《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規定了10 項應當直接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情形,除“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以及老年人活動場所,所在樓層位置不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等6項外,其余的“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儲罐(區)未按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定設置固定滅火、冷卻、可燃氣體濃度報警、火災報警設施”等四項內容,與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生產實際相關,需納入重點監督范圍。
依據《安全生產法》(2021 年修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3年修訂)、《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2015 年修訂)、《危險化學品企業重大危險源安全包保責任制辦法(試行)》(應急廳〔2021〕12 號)等法律法規,國家對重大危險源站場的管理,主要從人員資質、制度規程、雙重預防[9]、設備設施、運行控制和應急管理6個方面,目前提出了58條具體工作要求。
(1)人員及資質。企業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其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涉及特種作業的人員取得相應資格,方可上崗作業等(10項條款)。
(2)制度與規程。企業應建立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培訓制度、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特殊作業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操作規程等(7項條款)。
(3)雙重預防機制。企業應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著力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等(6項條款)。
(4)設備設施。企業應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安全設備設施,應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不得關閉、破壞直接關系生產安全的設備設施,不得使用應當淘汰的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等(13 項條款)。
(5)運行控制。企業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安全評估及分級,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應當從總體管理、技術管理、操作管理三個層面對重大危險源實行安全包保等(13 項條款)。
(6)應急管理。企業應當針對本單位可能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特點和危害,進行風險辨識和評估,制定相應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同時按照要求開展演練等(9項條款)。
分析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存在的風險和國家對重大危險源站場的管理要求,在此基礎上,建立聯動監督、監督包保、監督建檔等重大危險源站場的HSE監督管理機制[10],從而增強和改變以往站場HSE監督方式。
在重大危險源站場監督的組織方式上,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加強三級+聯動監督的模式應用力度,采用“定任務”“代培養”的工作模式,按照國家、集團公司和大慶油田公司等相關要求,每月制定站場監督重點,并定期組織開展典型隱患追溯、問題對標判定學習等培訓。采用“代培”的方式,定期選調優秀的基層監督人員到總站參加日常監督,系統提升全領域監督能力。
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將依據集團公司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所有重大危險源站場推動實行監督工作包保,每處站場指定一名油田層級的監督包保負責人和下屬二級單位監督包保負責人。
上級監督包保負責人主要職責:對包保站場的監督工作進行督導,從監督策劃、收集資料、現場監督、督促監督問題整改,到指導屬地單位建立監督檔案,對全環節跟蹤落實。
下屬二級單位監督包保負責人:對包保站場的監督工作具體執行落實,負責組織監督自查、資料收集上報、被監督問題整改反饋、監督自查問題整改反饋、監督檔案建立等工作。
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站場建立動態管理的較大風險以上事故隱患臺賬,并要求下屬二級單位監督機構建立各站場隱患臺賬。上述臺賬每月由包保負責人進行動態更新,并對未整改的隱患進行跟蹤監督,督促相關單位和部門完成隱患問題的立項整改和防控措施的建立,定期落實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整改后的效果驗證等工作。
為推進“危化品企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特種設備嚴重事故隱患及重大火災隱患”等清零工作,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規范,結合重大隱患判定標準,編制《重大危險源站場必監清單》,從基礎資料、安全設施、監測儀表及報警系統、運行控制、人員管理、承包商及高風險作業、應急管理、消防系統8 個方面逐一確認必監內容。從問題產生原因,企業隱患自查,責任部門隱患管理要求,崗位員工對隱患管控措施掌握程度等方面,把每一個重大隱患查清、查透。
上級監督管理部門聯動下屬二級單位監督機構,對重大危險源站場加強監督基礎管理,改變以往只記錄問題隱患的監督方式。建立如《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使用呼吸閥、阻火器儲罐統計表》等基礎數據統計檔案,對檢查完成后確認無隱患的項目施行建檔化管理。督促下屬二級單位監督機構認真履職,按檔案進行監督,逐項梳理各站場的問題隱患,減少重復性和迭代性的監督工作。
對上級領導批示、批辦事項的落實情況以及上級文件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辦,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方案、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等重點工作,指定專人推進落實,每周匯報工作開展情況。
針對重大危險源站場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消滅同類站場同類問題。督促問題整改,核查所屬單位管控措施是否落實及監督問題整改方案的實施情況,問題整改后進行跟蹤驗證[4]。
對于未完成整改的重大隱患,將對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應急管理等進行重點抽查。
防控措施的落實監督應關注以下幾點:①崗位員工和管理人員是否清楚存在的重大隱患;②現場是否制定防控措施,各級人員是否熟練掌握;③執行防控措施必備的硬件設施是否齊全有效。
應急管理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各下屬二級單位、所屬礦大隊、基層單位,特別是因改革調整后合并重組的新單位,外部承包商的應急預案編制、更新、審核及簽發情況;②應急方案或應急處置卡的掌握情況,應急演練計劃制定和執行情況,應急能力是否滿足實際要求;③應急物資是否與應急預案一致,應急物資備戰狀態、賬物是否相符。
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站場在執行日常巡查監督的基礎上,針對特殊時段、重點工程和高風險作業等特殊情況,開展加密督導監督,包括以下內容:①特殊時段:例如黨的重大會議召開、國慶節等節假日前夕;②施工作業:裝置檢維修(啟停機)、某儲庫改造等重點工程;③高風險作業:一級以上動火、起重和高處等高風險作業;④同類型事故事件:行業發生同類型事故后進行加密監督;⑤國家督導工作:重大危險源、環保等督導工作要求;⑥其他工作:新投運裝置、運行工況調整前后等進行加密監督。
通過監督大數據,梳理出問題比較集中、隱患數量比較多的站場,基于聯合站、化工裝置、天然氣處理裝置、儲油庫等不同類型的重大危險源確定典型站場,依據《集團公司安全環保技術診斷與管理評估工作規則》開展診斷式監督。進行技術診斷時,主要排查裝置是否存在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或重大火災隱患;進行管理評估時,評估各相關單位管理模式是否達到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要求,排查管理短板和漏洞,剖析問題產生原因和隱患風險,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促進和幫助相關單位重大危險源站場HSE 管理[11]。進一步探索利用“三級聯動+系統診斷+深度剖析”相結合的新型監督模式,從設備與設施、環境與場所等方面排查管理短板和漏洞,剖析問題產生原因和隱患風險,提出整改建議和措施。
開展審核式追溯在重大危險源站場的應用研究,分析研討審核式追溯和以往監督的異同點。從過去監督追溯重視問題表現,向追溯問題發生的原因轉變,從消滅現場碎片化隱患向管控系統風險轉變,從追求點、線、面覆蓋向追求監督質量轉變,從單純發現HSE隱患問題[12]向支持生產經營工作轉變。應深挖根源問題,提高現場監管的深度,同時共享審核式追溯研究結果,同下屬二級單位監督機構形成監管合力。
通過對2019—2021 年重大危險源站場監督問題綜合分析,將對風險較大隱患的7個方面、重復性隱患問題的10種表現形式和上級部門通報的7個方面22 項問題,開展重點監督,具體關注典型問題(表2)、風險較大隱患問題(表3)、重復性問題。

表2 典型問題監督重點內容統計Tab.2 Statistics of major contents in the typical problem supervision

表3 風險較大隱患監督重點內容統計Tab.3 Statistics of major contents in the large hidden risk supervision
實行安全生產管理與監督檢查職能分開,使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與監督分成兩條線,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建立先進安全管理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10]。大慶油田重大危險源站場在適用本文提及的機制和方法后,相較于2020 年,總體監督問題發現率提升約15%,較大以上隱患發現率提升約7%,對于重復性問題或典型問題的發現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通過上述監督機制和方法的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際工作中問題發現不及時、隱患追溯不到位的弊端,但依然存在監督力量分配不均衡、監督計劃編制不合理、整體監督策劃沒有突出重點等問題。下一步將重點在監督方式的組織方面進行研究,嘗試引入計算機分析系統,對不同類型的重大危險源站場依據風險類型進行重新劃分,再依據不同監督人員專業特點自動進行監督任務匹配,隨機生成監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