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陽丹彥/整理
發明創造并不是很難的事。向創新達人“取經”,勤動腦,多實踐,你們都能干出一番成績,成長為創新領域的“小明星”喲!
姓名:余歌洋
學校: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小學
出生日期:2011年2月26日
綽號:搖滾少爺
我的閃光點:溫暖
用三個詞形容自己:善良、活潑、上進
個人作品:自動垃圾分類桶、“紅船精神過百年”聲控機器人、《土壤驚現神秘生物?》《家庭陽臺盆栽中細鉆螺的發現與防治探索》
最得意的作品:《土壤驚現神秘生物?》
曾獲榮譽:2022年廣州市天河區創意機器人教育競賽一等獎、第三屆廣東省青少年創新思維及科技實踐大賽編程類個人賽二等獎、第十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活動最佳作品獎、第37屆廣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021年廣州市天河區青少年科技創意與發明大賽一等獎第一名、2021年廣州市天河區創意機器人科技教育競賽暨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三等獎、2019年廣州市“智能創建及編程挑戰”邀請賽暨廣州市天河區第四屆中(小)學“智能創建”科技體育競賽科技創意賽小低組三等獎、2018年廣州市青少年機器人拼裝大賽三等獎
創新小竅門:膽大心細、不怕麻煩

圖1 余歌洋
為什么覺得這個秘訣最適合自己:我敢于嘗試別人覺得做不到的麻煩事,而且不怕失敗,善于從失敗中找突破口,尋求解決方法。
發明過程(實踐探究)中的趣事:
在拍攝科學DV《土壤驚現神秘生物?》的過程中,我和小伙伴需要往豆苗實驗杯里撒生石灰。根據在網上查到的資料——把生石灰撒到土壤表面,澆水后,就能拍到生石灰遇水放熱致使豆苗枯萎的鏡頭,可這生石灰太調皮了,完全不按套路走。被撒了生石灰后,實驗杯里的豆苗不但沒有枯萎,反而越長越旺盛,比旁邊被澆了清水和茶麩水的豆苗高出很多,我們不得不停止拍攝。
難道生石灰不適合消滅蔬菜害蟲細鉆螺的原因不是它會傷害植物?我們不斷地查找資料,終于發現一份文獻記載了生石灰會改變土質而影響植物生長,只是短期內看不出這種影響,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給了我們信心。我們馬上測量那個實驗杯中土壤的pH值,發現數值果然變了,之前土壤的pH值是6,現在pH值變成了13。
接下來,我們繼續觀察豆苗的變化,終于在第十天發現豆苗因為長速過快而出現倒伏折斷現象,而其他實驗杯里的豆苗雖然矮一些,但很粗壯。這下我們明白了,生石灰不適合滅螺不是因為它會傷害植物,而是因為它會改變土質。
因為這個“突發事件”,我們不得不重新設計腳本,重新拍攝視頻,雖然辛苦,但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很有成就感,同時探究興趣高漲。探究的過程看似枯燥,其實挺有趣的。

圖2 余歌洋(右)在做生石灰相關實驗

圖3 余歌洋在編程

圖4 余歌洋(右一)和小伙伴在拍攝科學視頻

圖5 在2021年廣州市天河區青少年科技創意與發明大賽展評現場,余歌洋向觀摩者介紹作品
談談科技創新這個朋友:這個朋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興趣愛好:3D打印、編程、唱歌、架子鼓
最想推薦的書和電影:《星髓》《三體》《沙丘》《流浪地球》
為什么喜歡看這些書和電影:它們是非常經典的科幻作品,能讓我的想象“飛一會兒”。
做過的最有意思的事情:
我在課外學習了Arduino編程和Solidworks 3D設計技術。Arduino編程讓我懂得了很多控制機器人的知識,而Solidworks 3D設計可以讓我充分施展設計才能,根據自己的創意設計科技作品。
Arduino編程和Solidworks 3D設計看起來不相關,但其實是“黃金搭檔”。Solidworks 3D設計讓我的想法變成現實,讓我感受到設計和制作的樂趣;Arduino編程能讓我制作的3D作品動起來,它們好像被賦予了生命,真是太有意思啦!
一件尷尬的事:在一次Arduino編程課上,由于我在測試的時候粗心,程序出現了偏差,結果其他人的小車都整齊劃一地向前行駛,我的小車卻獨自朝旁邊“遛彎”去了。這次失誤令我十分尷尬,但讓我懂得了嚴謹的重要性。
暢想未來的科技與生活:
未來,第七代移動通信技術(7G)全面應用,手機更加智能。人們點擊手機屏幕后出現在眼前的是立體畫面,手機自帶讀取腦電波的功能,無需打字和語音指令,只要將手機拿在手上,它就可以直接讀取人們的意圖而自動打開想要打開的App或界面。
街上全是自動清潔機器人,環衛工人只需要在指揮室里監督它們。汽車種類繁多、功能多樣,大部分汽車具備低空、高空、潛水等多種駕駛模式。學校都配備了VR設備,學生借助它們可以“身臨其境”學習知識,體會不一樣的樂趣。
2021年的大變化:我學習更自覺了,生活更自律了。
如果你有一項特異功能,你希望是什么呢?為什么?
我希望自己不睡覺也能保持精力充沛,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事情。

圖6 余歌洋在錄制歌曲

圖7 余歌洋的廚藝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