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00)
多年來我國體育事業存在夏盛冬衰的現象,冰雪運動在地域和競技項目等方面存在發展不平衡情況,大眾參與度較低且文化氛圍不濃厚,普及程度較低。在此背景下,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和順利舉辦成為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由此提出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冬奧會成為推動冰雪運動向大眾體育運動和優秀競技項目轉化的關鍵,并產生了加快冰雪運動戰略升級、推動冰雪體育產業發展、促進冰雪人才培養和增加冰雪運動體育人口的客觀效應。隨著冬奧會的結束,如何在后冬奧會時期保持冰雪運動的生機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冰雪運動也指冰上運動,包括滑冰、滑雪、冰壺等借助冰雪及冰上工具來完成的運動形式。在滑冰、滑雪的基礎上還發展出了速度滑冰、花樣滑冰、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運動。我國大眾參與度較高的項目有短道速滑、花樣滑冰、滑雪等,而冰壺、冰球等由于專業隊伍較少、宣傳力度較差,沒有形成大眾參與的支撐群體和競爭力強的體育團隊[1],長此以往造成了我國體育項目發展不平衡、冰雪項目積弱的現象。為此,國家出臺了相關文件和配套政策,為冰雪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優惠,加快了場地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借助冬奧揚起冰雪運動發展的前帆,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大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但仍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我國關于冰雪運動的研究十分豐富,主要集中在冰雪運動推廣影響因素研究、冰雪運動推廣路徑研究、冰雪運動推廣價值研究等方面[2]。分析文獻研究成果可知,當前我國冰雪運動相關研究存在著研究對象針對性相對不足、研究方法單一等問題。未來,冰雪運動相關政策研究、冰雪運動產業研究、冰雪運動競技提升研究將成為學界重點關注的內容。隨著冬奧會的結束,如何推動冰雪運動長期、穩定、健康地發展也是應深入研究的問題。基于此,結合以往研究成果和現階段熱點問題,對冬奧會與冰雪運動展開了研究。
冬奧會作為全球性體育盛會具備廣泛的傳播力和權威的影響力,憑借現代傳媒技術可以實現對冬奧會高能瞬間的實時轉播,激發觀眾的興趣。北京冬奧會作為展示我國經濟科技實力和體育精神的重要盛會更是獲得了很高的國民關注度,一度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點話題。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在此之前,國家為達到國際奧委會的評估標準做出許多努力:大規模建設滑雪場、雪道等冰雪運動設施,改善冰雪運動環境條件等,這些舉措都推動了我國冰雪運動向更高質量發展。籌備冬奧會期間,北京市制定了相關文件規范冰雪體育事業建設,提出冰雪運動“1+7”的發展計劃,成立了專門負責北京冰雪運動發展的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為北京市冰雪運動發展提供了政策便利。除此之外,為響應冬奧會而提出的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等戰略也保障了我國冰雪體育事業的穩步提升,對于促進冰雪項目推廣、在全社會營造冰雪文化氛圍起到了重要作用。相關政策不但可以保障冰雪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國民參與冰雪體育運動的廣度,還能切實有效地提升我國冰雪運動項目的經濟水平[3],整體上加快了冰雪運動發展的戰略升級。
冬奧會的舉辦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設,助力區域經濟發展,重點表現在冰雪運動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旅游業等方面。受“冬奧效應”影響,我國參與冰雪運動的體育人口迅速增長,促進了相關體育消費,帶動了冰雪運動體育場館建設,設備更新和相關產品的批量生產,促使冰雪產業成為區域支柱性產業。
隨著冬奧會的申辦和舉辦,我國冰雪運動在體育競賽表演業方面也表現出快速發展的特點。據統計,2013-2015年我國在雪季共舉辦冰雪賽事67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后賽事數量呈飛躍式增長,僅2018年就舉辦了79場[4],帶來贊助、門票等多方面的巨額收入。
經濟學家曾指出,體育與旅游行業的耦合度相比其他行業要高許多[3]。冰雪旅游產業正是冬奧會影響下最重要的體育產業之一。據文化和旅游部相關數據,2020-2021年我國冰雪旅游業創收超3 900億元,旅游人次達到2.3億人次。出現了著名創意產業,如新疆阿勒泰市的“西部冰雪旅游節”、內蒙古“冰雪天路”,以及全國各地的冰雪小鎮、滑雪場等。目前我國滑雪場存在3類主要消費者,短期旅游類型占大多數,相關報告見表1。

表1 我國滑雪場3類主要消費者情況Tab.1 3 main types of consumer condition of ski resorts in China
冬奧會是一場國際性的體育盛會,對于冰雪競技運動員、教練員、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各類人才的需求都達到了一個高峰,促進了冰雪專業人才的培養,為冰雪運動提供了優質人才支撐。主要表現為政府發揮主導作用,依靠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強人才建設。如推動冰雪運動項目訓練體制、競爭體制改革,加大冰雪運動項目的開放度,完善場地設施建設。市場發揮調節作用,刺激冰雪體育事業發展活力。如積極舉辦冰雪運動項目賽事,加強市場競爭,推動人才的自我完善和人才培養單位的組織完善。學校發揮育苗作用,如表 2所示的哈爾濱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黑龍江省冰雪職業學院等高校,培養了大批懂冰雪知識、會冰雪技能、熱愛冰雪事業的知識型、智慧型、技術型人才[5],充分發揮了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保障了北京冬奧會人才需要。

表2 個別高校及其冰雪相關專業一覽Tab.2 List of the ice and snow related majors i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方針和任務。……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6]。冬奧會促使冰雪運動納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全國人民想參與、能參與冰雪運動提供保障,有助于塑造健康體魄,追求幸福生活。
數據顯示,北京冬奧會雖然集中在北京、河北張家口地區開辦,但其輻射性強,影響范圍極廣。2014年第一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僅10個省市參與,2021年已增加至31個,人員規模也增加了近10倍,達到近1億人次,各類賽事活動覆蓋的區域也超過全國半數地級市。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至2021年10月,全國西部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參與冰雪運動情況如圖 1所示,各地迸發冰雪運動活力,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隨著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世界冰雪運動的歷史將以北京冬奧會作為分界線,北京冬奧會將成為世界冰雪運動發展的里程碑。”

圖1 2021年我國不同地區冰雪運動參與人數(億人)Fig.1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ice and snow spor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2021 (100 million)
為保障后冬奧會時期冰雪運動能夠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相關主體應盡快探索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為冰雪運動“升溫”。
政府和體育管理部門應發揮政策驅動作用,為冰雪運動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財政優惠。如出臺綱領性文件,將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正式納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制定規范的市場標準,促進冰雪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舉辦冰雪賽事,激發冰雪產業技術進步的活力。
冰雪產業經營者應創新經營方式,提高服務質量,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冰雪場館方面可學習國外管理模式進行專業化管理,結合本地實際創新營銷策略,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和黏性。不同產業間應加強協同合作,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實現“1+1>2”的效果。
教育部門應加大對冰雪人才的培養支持力度。完善體育人才選拔培育體系,針對冰雪人才建立特殊的招生政策,調整教育方案,重視提升冰雪運動員科學知識素養,實現人才的全方位發展。
通過文獻研究、數量研究等方法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北京冬奧會對我國冰雪運動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加快了冰雪體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升級,推動了冰雪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冰雪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實現了“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是我國冰雪運動體育人口大幅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結合冬奧會后的冰雪運動發展現狀,從政府部門、產業經營者和教育者角度,提出了后冬奧會時期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以期為我國冰雪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