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靜
最近,一位皮膚黝黑的學生突然上了熱搜。他在自己拍攝的視頻中,用一口標準的云南普通話對著鏡頭一本正經地說:“歡迎報考云南農業大學,我們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也不用擔心被曬黑,校園環境很美麗,食堂飯菜也非常美味,學姐也非常漂亮,還可以每天喝普洱茶,我在云南農業大學等你喲?!彼谡f著報考云南農大的學生不用天天挖地的同時,還不忘回頭叫那邊開耕地機的學生小聲點,并特地強調那是外面的人員,不是學校的,著實是一個“誠實”的學生。
正是這條過于真實的視頻,再配上學姐的評論“鋤頭都掄冒煙了”,一下子上了熱搜,讓更多人知道了云南農業大學。
一時間,很少被提及的農學人開始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
其實,每年關于農學的消息還真不少。比如那些被人當作段子,實則是一個個悲傷故事的畢業設計。
走進農業大學,行走的牛、馬、羊都有可能是學長學姐們的“畢設”,得小心伺候,出一點問題都可能讓學長學姐延遲畢業。
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實驗室里的試驗魚就成了野貓的盤中餐,養了一年的畢業設計,卻只留下一地魚刺,魚主人欲哭無淚,不得不延遲畢業、改課題。
而精心計算好了培育的時間、土壤、溫度,呵護養大的胡蘿卜,難逃冰雹的襲擊,更讓農學人的心在滴血。
即便躲過了天災,有時還逃不過人禍。實驗用的油菜花被游客摘走,導致博士生延遲畢業;價值千萬的科研玉米被偷,一個班的實驗都沒有了;辛苦種了3年的黑柿子,雜交品種稀缺,營養價值高,結果在實驗的緊要關頭,被路人采摘一空;川農大農業研發基地引進了均價500元的石棉草科雞,數次被人偷走,并以每千克30元的價格賤賣,而培養一只適合實驗的石棉草科雞需要至少半年,其中花費的人力、物力是無法估算的。
“畢設”跑路,作物被摘/毀,天災人禍隨便來一樣,農學人就走上了延遲畢業的道路。曾有人統計,從博士生的延遲畢業率來看,農學以45.93%的高比例穩居自然學科延遲畢業榜首。
太難了,原來畢業都得靠老天眷顧,天天提心吊膽,恨不得把“畢設”捧在懷里。
當然,關于農學也有溫暖的事。
浙江大學博士小肖,做真菌接種實驗需要大量橘子,便到網上買蜜橘。因為考慮到實驗需求,關于橘子的果型、大小,小肖都問得很細。店鋪老板了解到小肖買橘子是為了做實驗后,瞬間決定:“一箱橘子,我捐了!”但小肖還是婉拒了老板的好意,自己下了一單??僧斔盏截浀臅r候,完全傻眼了。原來,老板根據她之前提到的實驗需求,又挑選了5箱10千克的橘子寄了過來。
這讓小肖很感動,想幫店家宣傳一下,于是就把她和商家的聊天記錄發到了浙江大學校內論壇,很快就受到了同學的廣泛關注,并順勢沖上了熱搜,甚至被《人民日報》大贊“暖心”。而這家店鋪也在一夜之間訂單量暴漲了二十多倍,自己家的果樹已經不夠賣了,店家決定轉變為給村民“帶貨”。
瞧,這雙向奔赴的善良,原來這世間的美好都是環環相扣的。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在了農學的路上,盡管在畢業設計上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但事情總會過去的。
不知今年,又有誰會與云南農業大學那位學長成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