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邪
炎炎夏日,一款雪糕因售價高刺痛大眾的神經后,被冠以“雪糕刺客”之名,推上質量與價格的審判席。一場“仇貴”的審判就此展開,從“將雪糕靜置于31℃室外不融”至“油炸及高溫燒烤不化”,大家斷定這款雪糕一定含有過量添加劑,不宜食用。很快,該品牌驚慌失措,附上各類安全證書來自證清白,以求保住名譽。正當全民討伐“雪糕刺客”時,一款“每包只售5角錢”的冰塊,以十幾年不漲價的情懷,被網友冠以“雪糕護衛”和“孤勇者”的美稱。而當大家紛紛表示誓死捍衛自己吃平價雪糕之權時,又有網友爆料該款平價冰塊的生產車間衛生堪憂,于是冰塊廠商連夜注冊社交賬號自證清白,令熱度趕超前者,一躍成為本夏季冷飲界榜首。
短短幾日,對天價雪糕的審判推至高潮,成分配比真真假假不得而知。關于價格的爭議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雪糕昂貴無礙,存在即是合理;有人覺得冰塊畢竟價格親民,何必在意衛生瑕疵,雙方爭論不下,引得大規模線上圍觀及線下褒貶舉動。對雪糕“頑固不化”的惡趣味實驗還在繼續,堅決守住“5角錢情懷”的冰塊也樂在其中。但此時,這件事早已脫離求實本質,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惡趣味游戲。你扮刺客,我護情懷。商家做戲營銷,獲取流量密碼,買或不買一任諸君,反倒是大眾急躁的審判和草率的情懷略顯夸張。
一支雪糕到底售價多少才算合理?恐怕經濟學家也無法定論。
從經濟學角度講,價格由價值決定,在價值范圍內上下波動。在經濟市場化的今日,一支表的售價可能高于一輛車,一只包的售價可能超越一套房。價格應交由供求關系決定,由市場篩選評判,完全不必跟風褒貶。
有時孩子考100分,父母會獎勵價值不菲的禮物;有時老友重逢,會開一瓶價值不菲的好酒;有時愛人生日,會送出一款價值不菲的手包。這些物品的價格可能遠遠超出你的預期,但正因它們被賦予了超出使用功能之外的,包括審美、社交屬性等附加值,而令你甘愿買單。
講講個人經歷。在路邊打包一份夜宵,付款時得知并不便宜時,心中無奈,自認倒霉,因為餐館的檔次與口感實在一般,完全不匹配所支付的價格。又過幾日,邀幾名好友登泰山,唇焦口燥,便在小販手中買下幾瓶水分發給大家解渴,付賬時傻眼,原本只需三十元的礦泉水,此刻需要支付三百元,明知很貴,還是硬著頭皮付款。回到酒店上網查閱一番,得知自己買的是來自泰山之頂的泉水,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仔細揣摩,貴有貴的道理,便自我解嘲:該水豈是其他價格的飲用水能比的?所以你看,有時我們愿意為昂貴商品買單,是在尋求某種心理價值。
所以,為什么一款雪糕會因為價格成為眾人批判的對象?或許是它“德不配位”的附加值沒有與高昂定價成正比。
有人解釋,表面看來大家捍衛平價冰塊,為“苦高價雪糕久矣”,實際是近兩年受社會環境影響,收入有所下降,對未來期待值降低,所以才會在這一刻集體情緒爆發,這一爆發,才會比昔日更痛。但是痛歸痛,卻沒有問過自己:“為什么非得吃雪糕?”
成年人應該懂得,覺得不適合,可以選擇不吃。
汽車與自行車都能抵達目的地,但選擇哪種交通出行取決于你自己;高級餐廳與路邊快餐都能飽腹或滿足味蕾,但選擇去哪用餐取決于你自己;天價雪糕與平價冰塊都能消暑解饞,但選擇吃哪一款取決于你自己。這一過程,你應該考慮的是自我需求階段或預算,而不是抱怨商品定價的合理性。
成年人應該懂得,便宜或昂貴,均是商家的一種盈利手段,而豐儉由人是買賣中最樸素的道理。
順勸商家:功夫做得再多,不如以真材實料博共情,畢竟愿意買單的消費者不會一直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