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七七
2022年7月,李明茜在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典禮上被校長點名稱贊,并且接連登上新華社、《人民日報》官微頭條。這個剛剛博士畢業的“95后”姑娘來自山東省德州市,是清華大學醫學院新冠疫苗研發團隊的一員。
2020年年初,得知導師張林琦教授要組建新冠疫苗研發團隊,李明茜第一個報名。當時買不到N95口罩,她套了兩層醫用口罩,便毅然踏上了回北京的列車。到達北京南站時,她發現往常熱鬧擁擠的候車大廳空蕩蕩的,目之所及不超過10個人。她鼻子一酸,突然有種奔赴戰場的悲壯感。恰在此時,母親發來微信:“以后回家機會多得是,現在國家需要你,好好干!”她深吸一口氣,大步朝前走去。
經過七天自我隔離,李明茜正式加入新冠疫苗研發團隊,每天待在實驗室里。為了跟新冠病毒搶時間,他們同時要進行好幾個實驗,而每個實驗的時間點都不一樣,所以實驗室里的鬧鐘此起彼伏地響著。每一個鬧鐘響起,就意味著有一個實驗要進入下一步了。這些清脆的鈴聲就像戰鼓聲一樣陪伴著李明茜,催著她不斷向前:“一刻也不能松懈,這是場必須跑贏的戰爭……”
新冠疫苗研發團隊把黑猩猩腺病毒作為首選載體,來完成抗原的輸送。經過一系列改造和生產,團隊迎來了第一次疫苗驗證,李明茜整顆心揪得緊緊的。通常,他們要利用一種名叫假病毒系統的實驗方法來驗證免疫后的生物體內是否產生了抗體。不得不說,新冠病毒確實是一種獨特而狡猾的病毒,按常規方法建立的假病毒產量特別低,很難保證驗證結果。“沒有驗證它的可靠方法,就像知道目的地卻迷路了一樣。”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明茜不禁有些沮喪。當時,國內疫情還處在最緊張的階段。每天早上去實驗室的路上,她從新聞里聽到不斷增長的數字,感到前所未有的緊迫和焦急。“那么多人都在翹首以盼疫苗的到來,我們得快點!”她和小伙伴開始徹夜泡在實驗室,重復操作著成千上萬遍的實驗。實在繃不住了,她就去休息室里哭一會兒,擦干眼淚再繼續做實驗。為了找到適合新冠假病毒生長的細胞系,他們甚至復蘇了七八年前凍存的細胞。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他們還真找到了幾批狀態好的細胞。
很快,新冠疫苗研發團隊成功地給一批小鼠接種上了疫苗。14天后,他們采集小鼠血清,在其中發現了中和抗體。“我們成功了!”那瞬間,一群人像孩子一樣興奮得跳了起來。
科研階段取得了半場勝利,疫苗的工業化生產才是更大的考驗。新冠疫苗研發團隊是第一次直接對接工業化生產,抱著要做就做到極致的想法,他們挑選了幾十個候選疫苗毒種克隆、一代代擴增、挑選,力求給工廠一個效果最好的、無任何雜質污染的、確認無誤的毒種。
李明茜和兩位小伙伴沒日沒夜地待在實驗室,將每個種子不斷地擴增,前前后后傳代了上千盤細胞,再不厭其煩地通過多個對比實驗來驗證。累到極致時,她就到實驗室外的小路上走一走。四面曠達,空氣清冽,看著人影在路燈下暈染出一圈暖黃的光,她心里就生起一股自豪感:“能做這些工作,為科研發光發熱,就是我奮斗的意義。”
終于在一個月后,李明茜和小伙伴挑出了最好的種子。那天,他們認認真真地將疫苗種子打包封好,目送著車輛開走,激動的淚水在眼眶里不住地打轉。李明茜知道,那一顆小小的種子,終有一天會進入很多人的身體,成為一個能夠守護他們的戰士。
2021年5月,李明茜參與研發的新冠疫苗正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2021年12月,團隊的研究成果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獲批上市。
回望過去的經歷,李明茜感慨地說道:“作為中國的青年一代,我有幸參與并見證了中國科研的歷史時刻,這不僅是一份榮耀,還是一份擔當。”博士畢業后,李明茜選擇到西湖大學應急醫學研究中心繼續進行新型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發工作,她說:“我會繼續用毅力和堅守,同疾病較量,與病毒抗爭,以科研炬火,點燃青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