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
波斯神話認為珍珠是眾神的眼淚,印度神話認為珍珠是由墜入貝殼的露珠幻化而成,希臘神話認定珍珠是貝殼被閃電突然擊中形成的,丹麥神話相信珍珠是美人魚的淚珠所化,其他海灣地區的人們則大膽猜想,珍珠是為了包裹一粒沙子而生成的。中國的神話對珍珠的形成,也充滿浪漫瑰麗的想象:“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搜神記·卷十二》)?!崩钌屉[在《錦瑟》中則借用詩句“滄海月明珠有淚”,同樣表達了珍珠是由鮫人(美人魚)對月哭泣所流的眼淚幻化而成的奇特想象。
不論是澄澈的露珠還是眼淚,抑或是圣潔的月光,古今中外所有關于珍珠形成的神奇想象,無一不向世人展示珍珠的出身高貴神秘,它由天地孕育而成,是這個在宇宙中存在了四十五億年的星球上,唯一和人類一樣散發著生命光華的珠寶。
但事實上,珍珠的生命遠比人類更古老。早在距今兩億年前的三疊紀時代,貝類就開始繁衍,珍珠也相伴而生,這散發幽靜光芒的珍珠幾乎與恐龍誕生在同一個時期。無人能夠確切知曉,第一枚珍珠究竟是何時、被誰發現的。或許是我們的祖先在吃牡蠣的時候硌了牙,才意外從貝殼蚌肉中獲得了這奇特的珠寶,自此踏上狂熱地追尋收藏珍珠,并制作珍珠飾品的漫長歷程。
不管是對天然珍珠的發現和應用,還是人工養殖珍珠的實踐,中國都當之無愧地被譽為“珍珠之邦”。中國的珍珠史寫于大禹時代,最早記載珍珠的書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海史·后記》,其中記載著中國傳說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將“南海魚草,珠璣大貝”定為貢品。歷史學家根據大禹的生活區域分析,當時的南海應是今天的江南地區,珠璣與諸暨諧音,諸暨被稱為珍珠之鄉,或許就源于此。在歷史上,秦昭王把珠與玉并列為“器飾寶藏”之首?!肚f子》中記載:“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睗h初時期,第一本詞典《爾雅》也明確記錄了“珠與玉”的字樣。中醫書籍《海藥本草》中,則稱“珍珠”為“真珠”,意指珍珠至純至真的藥效功用。
在中國,珍珠被用作裝飾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周朝初始。據《格致鏡原》記載,周文王非常喜歡用珍珠裝飾發髻。秦漢以后,珍珠成為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的奢侈品,皇帝開始接受獻珠。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薄罢粕厦髦椤薄矮I珠求媚”“珍珠換綠珠”“割股藏珠”等歷史故事,幾乎構成了一部用生命書寫的中國珍珠史。
西方國家開始認識珍珠,約在公元前4世紀的古希臘時期——比中國晚了3500多年。在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征服印度和波斯的過程中,珍珠及其裝飾風尚也隨之傳入歐洲。珍珠一經傳入歐洲,就被視為愛與美的象征。到了公元1世紀,古羅馬帝國取代古希臘稱霸地中海后,他們將珍珠鑲嵌在小型黃金首飾中,這種首飾成為早期的珍珠鑲嵌裝飾品。中世紀,海灣地區的珍珠通過與伊斯蘭教國家、拜占庭帝國和威尼斯之間的貿易不斷涌入歐洲,珍珠的地位進一步得到提高。發現新大陸后,大洋洲及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一度成為重要的天然珍珠產區,珍珠逐漸成為一種世界范圍內流行的裝飾時尚,成為“珠寶皇后”。到了19世紀,珍珠又吸引了資產階級的注意,成為蓬勃發展的珠寶首飾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珍珠開始出現在著名的珠寶品牌中,引領著向美、向善的時尚,經久不衰。
對珍珠的認知歷程,也是人類對美的認知歷程。珍珠在天地間一經孕育而出,這藏于深海的熠熠閃爍之美,就照亮了人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