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順昌 陳增寶
開展民生實事項目監督是縣、鄉兩級人大履職的重要內容,也是人大履行“管好百姓錢袋子”職責的重要抓手。結合工作實際,巧借人大數字化改革的東風,上虞區人大從多跨協同角度謀劃“小切口”,創新推出“虞事e督”民生實事項目多跨場景監督系統(以下簡稱“虞事e 督”)。

“虞事e督”成為上虞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抓手。
“虞事e 督”以業務梳理、協同體系、指標體系和系統集成為總體框架,主要圍繞“5433”場景建設內容,即通過構建五跨高效協同、建立四個操作場景、設置三類應用端口、實現“三個一”集成管理,最終實現“361”目標:即聚焦民生實事項目的“征集—票決—監督—反饋—評價—應用”三階段六個環節,使代表、選民更加有效地參與民生實事項目全過程,切實提高人大監督績效。
業務多跨上,以承建單位為主,強化雙向互動;部門多跨上,以數據來源、數據支撐為主,建立起共享機制;系統多跨上,以黨政機關整體智治和數字政府系統為依托,形成多系統聯動;層級多跨上,服務面向各級人大代表、專家組成員及選民;效能多跨上,則可與預算執行、績效目標實現形成監督關聯。
在“我的監督”場景,每個代表可個性化設置常用模塊,針對性地應用自己參與或關注的模塊。
“民情直通”場景包括建議征集、候選互動、票決項目、建議箱等,充分暢通代表在民生實事項目征集票決階段建議訴求渠道,廣泛匯聚民意。
“民智直聚”場景包括監督報名、建議反饋、實況上報、視察活動、典型案例等,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區鎮(鄉)人代會票決產生項目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監督,增強人大代表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所提建議及時落實。
“民意直達”場景包括民生績效、資金績效、滿意度測評等,融合會上會下、代表與選民的點贊點評,增強結果的透明度,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有效性。
“虞事e 督”對民生實事項目的監督,具有鮮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義。
隨著場景開發試運行及上線應用,促進人大監督由線下監督為主向線上線下同步監督轉變,由階段性監督向綜合全流程監督轉變,由趨同性、關聯性較弱向自主自愿監督轉變,由延時反饋向即時互動監督轉變,由單一場景向多場景聯動監督轉變。
當前各地對民生實事監督,基本局限于項目產生后的監督過程。該應用聚焦三階段六環節,既有對征集候選階段的前延,又有滿足上會評價的后展,實現民生實事項目全周期監督。
各級人大代表和選民都可以使用場景應用,參與到民生實事項目全周期監督管理之中。場景設置建議箱,全天候全區域征集民眾、代表意見,梳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人大監督和政府行政提供支撐和參考,真正實現民生實事項目領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上虞人大“虞事e督”應用場景正式上線。
該應用以省、市、區、鎮(鄉)四級民生實事項目監督為重點,并可延伸覆蓋到政府投資項目及微民生項目,即所有使用政府資金的項目都可通過該應用納入監督之中。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虞事e督”為代表搭建了一個新的履職平臺,代表通過這一履職通道,圍繞項目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持續開展跟蹤監督,認真履行代表職責,推動解決了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建議,極大提升了代表的履職成就感和公眾信譽度。
通過“虞事e 督”,人大常委會能夠更加及時、更加廣泛地了解社情民意。數字賦能也為新時代人大監督工作注入強勁的“能量劑”,切實增強了人大監督的權威性、實效性。上虞區人大及時出臺應用工作規定和使用考核辦法,提高“虞事e 督”監督實效。
“虞事e 督”還進一步拓寬了政府工作部門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的渠道,進一步壓實項目承建部門責任,推動民生實事項目做實做好,強化政府工作部門的人大意識和自覺接受代表監督、更好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