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 蘇琳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新時代堅守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決議》開篇就提出了初心使命的具體內涵,初心使命作為關鍵詞貫穿于改革創新的偉大征程,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政治追求。當前我國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但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了新矛盾和新挑戰,在此背景下堅守黨的初心使命,對新時代建設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首先,有利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黨執政能力得到綜合提升。我國正處于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共產黨員守得住初心,守得牢初心。《決議》強調:“腐敗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斗爭”,黨員干部在任何時候都應把黨紀國法放在首位,要耐住心性、守住底線、對黨忠誠、廉潔從政。要不斷推進自我革命,扭轉少數黨員存在的不良行為和不正風氣,全面從嚴治黨。歷史經驗表明,我們走多遠都不能忘記來路,都不能忘記過去革命和改革過程中所獲得的經驗和教訓。黨員干部只有心系人民,牢牢銘記初心與使命,才能以刮骨療傷、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整治腐敗問題,才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才能保持先進性,提高社會公信力。
其次,有利于切實滿足群眾需求。《決議》將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總結為“十個堅持”,堅持人民至上是其中一條重要準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價值取向,統攝黨的領導、理論創新、中國道路、統一戰線、自我革命等方面,經受了黨的百年奮斗實踐的驗證”。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人民群眾始終占據主體地位,創造了極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能力根據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來評判,黨要以人民需求和意愿為出發點制定執政方略。黨之所以能在過去取得偉大勝利,原因就在于依靠人民,人民始終是黨在新時代發展的不竭動力。民生問題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黨要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就業、醫療、住房、教育、養老等問題,通過細致的群眾工作,深入調研理性分析,開展專項治理,滿足人民群眾的具體權益。
最后,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從成立之日就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當作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不只局限于國家、民族,而是以更寬廣的胸襟,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尋找與各國的利益契合點,為解決國際事務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主動承擔起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積極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為了提高執政能力,在復雜的情形中永葆旺盛生命力,領導中國走向輝煌,必須深刻領悟《決議》精神,將《決議》精神落到實處,在實踐中將初心使命向縱深推進。
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源于此,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性。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跨越時空的理論魅力和影響力,我們要用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激發中華優秀文化的活力,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政黨,正因如此,黨才能帶領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才能在改革和建設時期,實現經濟迅速增長,提升綜合國力和國家地位。才能在新時代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展現“中國之治”獨特魅力。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逐步堅定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找到了改變近代社會積貧積弱現狀的良藥,結合中國實際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僅要學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要用新思想引領實踐,不斷筑牢全黨的思想基礎。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堅持群眾路線就要知道人民的真實需求是什么,在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人民的需求也不同。在近代列強侵略的階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大的需求是安全和生存需求;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發展水平低下,物質生活條件的滿足是人民的需要;進入新時代,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黨在踐行初心使命的過程中要不斷滿足人民在不同時期的需求。密切聯系群眾是黨在革命、改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在堅守初心與使命的過程中,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在工作中一方面要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傾聽群眾聲音,保障群眾利益;另一方面要引導群眾正確行使權利,為社會建設獻言獻策。同時監督政府和干部為民眾干實事,在最大程度上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立大志、擔重任,在各行各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人民美好生活和國家富強而奮斗。關鍵時刻和緊急關頭站得出來、豁得出去的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新中國成立以來,從為改變國家現狀而勤勞苦干、艱苦奮斗的創業大軍到隱姓埋名、奔赴西部的“兩彈一星”英雄;從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到攻克科技“無人區”和“卡脖子”領域的專業人才;從奮戰一線、駐守邊關的人民戰士到白衣為甲、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無不展示著共產黨人的偉大品格。《決議》強調:“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不斷培養德才兼備、忠誠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一方面,黨的奮斗經驗要求我們要引導年輕黨員與時代同行,調動青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號召其投身于實現民族復興大業的第一線,勇于攀登高峰走在時代前列;另一方面,要引導年輕黨員與群眾同行,到基層去、到人民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服務群眾、遵紀守法、弘揚正氣,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優良品質,修正自我行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勇創佳績。
首先,進行偉大斗爭。只要我們把握新的歷史特點,增強斗爭本領,磨練斗爭精神,把握斗爭重心,勇擔當敢作為,就能維護政治、經濟、生態和文化安全。其次,建設偉大工程在“四個偉大”中起決定作用,黨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堅強的領導核心,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從“八項規定”到反對“四風”,從“三嚴三實”到“黨史學習教育”,始終堅持治黨、管黨。在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之際,黨更要練就過硬的本領,堅定原則,在自我建設過程中,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最后,在堅守初心和使命,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必須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經濟發展實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精準扶貧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疫情常態化的時代背景下,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優勢,正是通過這些優勢,我們才可以辦成大事、辦妥難事、辦好小事。我們要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推進偉大事業的建設。
從革命時期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到建設時期號召群眾艱苦創業、埋頭苦干,到改革時期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再到新時代最大限度滿足群眾需求,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初心使命已然成為黨的執政規律和政治本色。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時間交匯點上,我們要永葆初心,永擔使命,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