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禮
軍民融合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軍民融合一家親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也是人民軍隊的作風要求,更是新時期的強軍之策,人民安居樂業的實現,既離不開軍隊的保護,也需要地方的強有力支撐。因此,統籌軍隊與地方兩大部門,協調推進地區的發展建設,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實現發展與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是新時代的強軍目標,也是國防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應急應戰是系統性的工作,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執行能力和保障機制,三者兼具。軍地統籌應急應戰,能夠依托軍隊優勢有效地提升地方三個方面的能力,使地方力量能夠較好地配合軍隊完成應急應戰任務。
實行軍地聯合之后,借助軍隊強大的組織能力,能夠有效地促進地方力量的整合,依托于軍隊對于戰時狀態的高度適應性,以軍隊組織為標準,實行軍地統籌,有利于增強地方力量的組織能力,讓地方力量更加快速地進入和適應緊急狀態,調整好應急應戰、抗災救災、生產運輸的任務模式,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對抗災害和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如在武漢疫情爆發時期,軍隊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請戰,主動前往疫區救治病患,這也帶動了全國各地的醫療衛生系統,陸續派遣了大批的醫護人員奔赴武漢,軍地聯手,共克難關。

軍地統籌協調機制的建立,可以讓軍隊帶動地方,以軍隊的步調為依據,反向督促地方力量執行力的提升,確保地方快速進入緊急狀態,啟動緊急響應,促使社會各行各業各司其職、精準快速執行,全方位投入到應急應戰當中。執行力帶動最典型的應急應戰,就是抗洪救災。面對無情的洪水,普通群眾都是迅速躲避,只有軍隊毅然地站在抗洪的一線,營救洪水中的人民,澆筑抗洪的堤壩,他們的英勇,能夠感染更多的群眾主動加入抗洪隊伍,展現出無私偉大的家國情懷。
軍隊的優勢在于組織和執行,在于職責和使命,而地方的優勢在于資源和信息,人力和物力,只有將二者進行結合,才能夠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形成應急應戰的強大合力,保障應急應戰的順利開展。要形成軍隊與地方的應急應戰統一合力,就要建立軍地統籌應急應戰協調保障體系,完善軍隊與地方的職責與權利,軍隊為地方提供安全穩定的力量支持,地方為軍隊提供源源不斷的裝備物資及各項技術支持。
軍地統籌的關鍵在于團結,軍隊與地方要以統一的目標為依據,圍繞目標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和長處,形成互補或增強之勢,才能夠形成應急應戰的合力,高效地完成各項艱巨的任務。要形成強有力的統籌合力,必須要有統一的指揮,才能夠避免力量分散、各自為政,造成資源的浪費,降低應急應戰的能力。
重大自然災害或安全事故往往具有突發性,災害或事故發生時,必須要有專業高效的指揮。為了高效地開展應急應戰工作,指揮機構應該以地方政府機構為主。抗震救災類的應急應戰工作,要以民政部門的指揮為主,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應戰,應該以衛生行政部門的指揮為主。以地方行政機構為主,軍隊全力配合為輔,再吸納公安、消防等力量,形成完善的軍地統籌合力結構,確保在災害或事故發生時,能夠精準決策、果斷處置。
合理配套的法規制度是軍地統籌應急應戰機制運行的基本保障。應急應戰要依法依規的開展,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準繩和依據,才能夠明確各機構、各單位的工作職責,在明確了責權的基礎上,各機構、各單位的工作才能夠順利開展。若沒有合理配套的法規制度,各機構、各部門之間容易出現推諉扯皮或是過度干預等矛盾,給應急應戰工作造成不利影響。
在應對災害和事故時,如何科學的運用各種力量,形成最強合力,是軍地統籌工作的核心。科學地運用各方力量,要以專業為基礎,以速度為核心,有重點、分層次地調動所有軍地力量,確保各方力量在關鍵時刻能夠拉得出來、頂得上去,保障應急應戰工作的高效完成。
通用編隊在應急應戰時服從統一指揮,形成強大的合力,確保應急應戰工作的有效完成。軍隊的通用編隊,可以抽調部隊的精兵強將組建應急應戰突擊隊伍,發揮部隊組織性強、紀律性高、戰斗力強的優勢,用作應急應戰的突擊隊。地方性通用編隊以民兵預備役為主,充分利用民兵預備役信息渠道廣、來源分布廣的特點,作為應急應戰的主要工作隊伍。其他行業的通用編隊,可以吸納各行各業的精英組成,利用其專業素質高、裝備品種全等特點,作為應急應戰的補充隊伍,配合其他編隊開展工作。在進行隊伍的編制時,要注意各方的平衡,依據具體的任務情況進行機動的調整,突出重點,用在實處。
在應急應戰當中,專業領域的技術、成果或者能力往往會成為關鍵突破點,例如新冠疫情防控中的鐘南山院士,既有相關的疾病預防控制經驗,又能夠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軍地統籌的推進,需要將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涵蓋在內,將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實踐運用于應急應戰,形成備用力量。要涵蓋專家學者,最方便、高效的方法就是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利用這些學術密集型的單位,組建起包含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隊伍,為應急應戰提供理論指導、科學決策、專業技術,促進軍地統籌應急應戰的專業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重大自然災害或安全事故發生以后,要想開展及時有效的救援工作,專業的裝備、必要的物資必須到位。軍民統籌、軍地聯合完善保障體系,關乎著應急應戰的最終成效。
在地方資源的基礎上,納入部隊編制的裝備,按需配備,聯合管理,統一使用,完善應急應戰所需的各類專業裝備的配置。專業的器材裝備,主要依托于地方相關行業的配備,如通訊設備由運營商進行保障,消防設備由消防系統進行保障,而通用裝備的保障,可由部隊來完成。這些預配的裝備器材,可以就近存放在民兵倉庫、地方應急倉庫等場所,由軍地實行聯合管理,明確使用的規則、程序,確保應急應戰時能夠拿得出、用得上。
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最為需要組建一支寓兵于民的軍地統籌裝備編隊,以技術和經濟為支撐,實現裝備的高效流通及運轉。根據應急應戰的需求,裝備保障要實現經濟潛能向實用動能的快速轉化,因此,在重大自然災害或安全事故預判高發的重點區域,需按要求增強應急應戰裝備及物資的儲備,依托地區的應急管理體系,以實物儲備為主,經濟儲備為輔,預先儲備好急需的專業設備及必要的生存物資,確保能夠在災害或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投入救援,為應急應戰提供必要的保障。
軍地統籌應急應戰協調保障機制的建立,既是國防現代化的強軍要求,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最佳體現。軍隊的職責就是愛國護民,而人民也有擁軍愛軍的義務,當軍隊為了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安樂沖鋒向前時,人民群眾也應該成為軍隊最強有力的后盾和支撐。軍隊和地方天然就是一個主體,軍民融合是國家強盛的基礎,也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在大災大難面前,軍隊和地方的統一戰線,是堅不可摧的防御力量,因此,加強軍地統籌應急應戰協調保障機制利國利民,需要不斷的進步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