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騎
國外典型巡飛彈分類有多種方式:按照發射方式分類有身管武器發射類、導軌發射類;按照發射平臺分類有車載類、艦載類、機載類;按照動力裝置分類有噴氣發動機類、電動機類、螺旋槳發動機類。本文按照巡飛彈的功能分類,大體分為偵察類、主戰類、壓制類、網絡化協同類巡飛彈。
最初巡飛彈為偵察型巡飛彈,主要作用是為炮兵校射火炮。隨著導引頭技術的進步,將一般成像探測器的功能和導引頭的功能合二為一,也就是在巡飛段目標的探測、搜索、識別與末段的制導都由導引頭來完成,偵察型巡飛彈向攻擊型巡飛彈發展。由于尺寸、重量、成本的限制很難有一款攻擊型巡飛彈兼顧壓制和毀傷性能。攻擊型巡飛彈向主戰類巡飛彈和壓制類巡飛彈方向發展。
主戰類巡飛彈和壓制類巡飛彈都屬于攻擊型巡飛彈不僅可以負責偵察監視、毀傷評估等任務,還可以執行戰斗任務。
主戰類巡飛彈和壓制類巡飛彈是當前攻擊型巡飛彈的兩種發展思路:主戰類巡飛彈強調交戰能力,壓制類巡飛彈強調信息采集與區域壓制能力。
主戰類巡飛彈在機動和毀傷性能上與同級別傳統導彈差距并不大,適當保持打擊裝甲目標和移動目標的能力。巡飛過程主要用于偵察目標和等待打擊時機。
壓制類巡飛彈的戰術價值來自于超長巡飛時間中的ISR 任務和時敏打擊壓制效果。壓制類巡飛彈犧牲飛行速度獲得對危險區域進行長達數小時的近距離監視和壓制。
巡飛彈的網絡協同作戰能力已經由巡飛彈與武器平臺之間的簡單網絡化作戰拓展到壓制類巡飛彈與主戰類巡飛彈、精打彈之間的協同作戰,作戰效能大幅提高。
美、俄偵察類巡飛彈大多由陸軍或海軍身管武器發射,用于炮兵校射和評估毀傷效果。主要型號包括155mm 榴彈炮發射的“快看”偵察巡飛彈、155mm 榴彈炮或127mm 艦炮發射的炮射廣域偵察彈(WASP)、俄羅斯“旋風”300mm 火箭彈投放的R-90 巡飛子彈藥。
“快看”巡飛彈長0.99m,重36~41kg,由155mm 火炮發射。以80.6米/秒的巡航速度飛向目標區,可掃描39 平方千米區域內的目標,利用傳感器對目標區域進行監視、偵察,并將圖像發送回作戰中心。
“WASP”巡飛彈長0.5m,翼展1.2m,重3.9kg,封裝在鋼制圓柱形套筒內,電池驅動的電子發動機可使它以約28 m/s的巡航速度持續飛行約30min。通過彈載光電成像儀將目標圖像發送到地面作戰中心。
“R-90”是由旋風300mm 火箭彈投放的巡飛子彈藥,彈長1.42m,翼展2.56m,彈重42kg,在作戰時,“R-90”的航路規劃和機載設備的檢測在火箭彈裝入發射車之前已經完成。機載攝像機將目標區域的圖像及目標坐標傳回70km 外的火箭炮發射陣地,指揮車進行信號處理,判斷目標種類并校正射擊諸元,戰斗結束后評估打擊效果。
主戰類巡飛彈的導引頭在巡飛段作為一般成像探測器探測目標,而當發現可疑目標進入攻擊段后,導引頭切換到搜索跟蹤模式對目標進行精確測量和識別。使用精確打擊武器本身尋找打擊目標,既減小了從發現目標到發射武器執行打擊任務的反應時間,也避免了偵察和作戰平臺長時間滯留戰場面臨的危險。主要型號包括“彈簧刀”巡飛彈、“黛利拉”巡飛彈。
彈簧刀巡飛彈是由航空環境公司于2008 年開始為美國陸軍研制的一種便攜式單兵使用巡飛彈,目的是使班、排或特種作戰分隊等小規模部隊,在沒有空中和地面火力支援的情況下,也能即時打擊視距外目標。
彈簧刀基本型為“彈簧刀”300,由巡飛彈、儲運發射管以及控制裝置等組成,彈簧刀300長約500mm,質量約2.5kg,可由背包隨身攜帶。其光電傳感器可探測并發送連續視頻數據,并顯示在地面控制裝置上。操作人員指定目標后,為避免被發現,巡飛彈將以滑翔方式接近并攻擊目標。
2020 年推出“彈簧刀”600 則是“彈簧刀”300 的反裝甲改型,巡飛彈置于8 聯裝發射裝置中,發射裝置安裝在地面車輛上。“彈簧刀”600 巡飛彈長約1300mm,質量約22.7kg,射程40~90km,巡航飛行速度31m/s,最高飛行速度51m/s,巡飛時間大于40min。美海軍還開發了潛射型“彈簧刀”,其名稱為“黑翼”,該彈翼展、長度與“彈簧刀”300 一致,重量1.8 千克,配備光電/紅外傳感器。“彈簧刀”置于水下運載器中,發射時,水下運載器通過潛艇的廢物處理口沖向水面;“彈簧刀”在海面以運載器為平臺,以類似陸射的方式射出。這種發射方式類似于美海軍潛射“捕鯨叉”反艦導彈采用的無動力干式發射,即采用無動力運載器將導彈帶到水面發射。
2020 年7 月,航空環境公司與克拉托斯公司合作將XQ-58A 低成本可消耗作戰無人機與“彈簧刀”進行綜合。XQ-58A 航程達3400 千米,有效載重達230千克,將可掛載數十枚“彈簧刀”,大幅提升該無人機的打擊能力。
黛利拉巡飛彈由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基于同名誘餌彈研制,裝備使用單位為以色列空軍。它屬于反輻射武器,用于對付敵方防空武器系統。該巡飛彈長2.171m,彈徑330mm,發射質量181.44kg,其中戰斗部質量30kg,與傳統導彈相似,可以打擊防護較強的目標。
壓制類巡飛彈可以巡飛數個小時,裝載載荷更豐富,除可裝載光電偵察、電子偵察、引戰系統外還可以裝載電子干擾載荷。壓制類巡飛彈主要型號包括“FASM”巡飛彈、“哈比”巡飛彈、“火影”巡飛彈。
FASM 由127mm 艦炮發射,長度2.8m,直徑127mm,質量73kg,動力裝置使用的是技術較為成熟的活塞式發動機,巡飛時間最長為3h。FASM 能夠在185km 范圍內對海上和海岸目標進行監視、瞄準和指示,利用通信數據鏈和GPS 可實時將目標圖像信息發送給前沿操作員并接收飛行控制修正;當前線請求水面火力支援時,FASM 巡飛彈可在2min 內完成任務。
哈比彈長2.3m,采用三角翼布局,翼展2.0m,最大發射質量為120kg,配備32kg 高爆戰斗部,最大平飛速度為250km/h。哈比反輻射巡飛彈的最大價值在于長時間區域壓制,續航時間為2h,哈比在戰場后方采用地面發射,配備被動雷達導引頭,在發現目標后,自主轉入俯沖,實現對敵方雷達類目標高精度垂直攻擊。
哈洛普是在哈比基礎上進行改型的一款巡飛彈。彈長2.5 m,翼展3m,滿載質量為160kg,最大任務載荷70kg,配備23kg 高爆戰斗部。續航時間達6h,最大航程為1000km。哈洛普巡飛彈采用光電導引頭,能夠覆蓋360°半球形空間,對動態和靜態目標進行監視、捕獲和末段導引。哈洛普可從地面車輛、水面艦艇等多種作戰平臺發射,具備多次重復攻擊能力,可以任意角度對目標實施打擊。
火力陰影巡飛彈由火箭助推器提供動力起飛,彈長約3.66m,質量不超過200kg,配用5~10kg 的高爆戰斗部,射程150km,能夠在3000m 高空以51.4~68.8m/s 的速度巡飛約10h,可機動俯沖攻擊地面目標,打擊誤差小于1m。火力陰影巡飛彈可換裝不同的導引頭和戰斗部,導引頭除了可以進行制導以外還可以通過雙向數據鏈傳回數據和圖像給地面控制員,實現人在回路控制,執行“ISR”任務。
隨著網絡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主戰類巡飛彈與壓制類巡飛彈之間,偵察類巡飛彈與精打彈之間信息共享。
“網火導彈系統”由精確攻擊導彈(PAM)和巡飛彈(LAM)、儲運/發射裝置、計算機及通信系統、導彈包裝筒、任務規劃計算機以及運輸集裝箱組成。PAM 是一種模塊化、多任務的制導導彈,可以直接攻擊或快速攻擊近距離(0.5~2km)目標,或者采用助推-滑翔彈道,打擊遠距離(20~40km)目標。導彈在發射前或發射中鎖定目標,在飛行過程中可通過雙向數據鏈路更新目標信息,末段采用非制冷式紅外/半主動激光尋的方式制導。儲運與發射裝置用作基本的導彈運輸集裝箱和垂直發射裝置,具有無人值守遙控發射能力。
拉姆(LAM)巡飛彈長約1.52m,直徑約178mm,發射質量約45.4kg,主要由小型渦噴發動機、多模戰斗部、自動目標識別裝置和激光雷達導引頭等組成。可在70km 的距離上巡飛30min,搜索50~70km2 區域內的目標。
“傳感器—射手系統”系統是一款無人機和巡飛彈的組合系統,可視作偵察類巡飛彈和主戰類巡飛彈的組合。
系統由R Q-20B“美洲獅”無人機、彈簧刀巡飛彈、增益天線、程序軟件及Pocket DDL數據鏈等部分組成。“美洲獅”無人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主動識別目標,并以圖像形式持續將目標位置發送至“彈簧刀”巡飛彈,使巡飛彈具備了對移動目標的遠程精確定位能力。
在納卡戰爭和俄烏沖突中,察打型無人機被大量擊落,發展功能單一,成本相對低廉的巡飛彈既可以為一線部隊提供支援也可以效保護運載平臺的安全,是智能飛行器的重要發展趨勢。與其他打擊武器信息共享、巡飛時間長、動態組網是攻擊型巡飛彈和偵察型巡飛彈的主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