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江
行業特色型高校開放辦學是深刻把握國際國內大環境對高校開放辦學的要求,也是深刻把握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行業發展對高校開放辦學的要求,還是深刻把握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對高校開放辦學的要求。作為行業特色型高校,依托行業而生,服務行業而興,引領行業而強,這就要求行業特色型高校更要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站在新起點,要推動行業特色型高校開放辦學邁上新臺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我國科技創新領域持續封鎖打壓,我們面臨著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嚴峻挑戰。這也是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原因之一。這就要求高校要主動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順勢而為,乘勢而上,統籌用好國際國內教育資源,深挖國內資源與潛力,在中國特色上做大文章,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在世界一流上出真招實招,開拓開放辦學新局面,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當前,國家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和區域行業發展就對學校開放辦學提出了明確要求。以長安大學為例,國家重大戰略層面上,有“一帶一路”倡議、交通強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等;地域層面上,有大力推進構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陜西省加快推動三大區域協調發展、自貿區、關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行業發展層面上,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新基建、智能制造、城市地下空間利用正在大力推進,這些都與長安大學學科專業緊密相關,為長安大學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推進高校開放辦學是“雙一流”建設的內在要求,就是要主動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之中,在人才培養、科技攻關和社會服務中大顯身手,為推動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貢獻高校力量和智慧。
高等教育發展史充分證明,開放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關鍵一招,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特征。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心由規模發展轉移到提高質量上來?!吨袊逃F代化2035》《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見》等深入實施,國家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實施,新一輪“雙一流”建設等有序推進,這些重大戰略和實施方案,都對高校開放辦學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就要求高校加強自身內涵建設,主動適應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新體系的新要求,以開放辦學為路徑,努力推進高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貢獻高校力量。
作為行業特色型高校,依托行業而生,服務行業而興,引領行業而強,這就要求行業特色型高校更要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矢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發展,這是行業特色型高校的使命所在。
行業特色型高校開放辦學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第一,人才培養方面。人才培養不能局限于象牙塔,要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深化學科交叉融合,面向產業鏈設置專業群,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設置急需緊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實現學科專業結構與行業產業結構的有效對接和最佳匹配。第二,科學研究方面。堅持“四個面向”,構建“大方向、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大成果、大貢獻”六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有組織的科研體系建設,加快實現原始創新重大突破,努力破解“卡脖子”問題,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行業發展,提升高校服務經濟社會和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為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第三,社會服務方面,密切關注國家和社會需求,探索大學與社會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強化高校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高校與政府、社會、企業之間的聯動,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為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高校智慧和力量。第四,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文化對人才的影響是持續的、深遠的。要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在國際交流中自覺守望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善于在對外文化交流中突出文化內核的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同時,要堅守大學文化。大學的根基在于大學的文化,大學社會職能的實現也有賴于大學的文化。第五,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使高校的開放辦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主要包括課程國際化、互派留學人員、國際科技與學術交流合作、共建合作辦學機構、重點實驗室等。
第一,行業特色型高校要始終堅持辦學政治方向。行業特色型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扎根中國大地辦好行業特色型高校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要始終圍繞解決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探索中國特色、行業特點的一流大學建設之路,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貢獻力量。
第二,行業特色型高校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在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解決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等方面,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同時要伴隨產業“走出去”步伐,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
第三,行業特色型高校要主動融入高等教育主流,堅持開放辦學錯位發展。當今各類高校的同類專業都在互相關注,都在力求辦出特色避免同質化。行業特色高校在開放融合的大勢下,要認清有關專業的相對位勢和比較優勢,心中有目標,眼中有標桿,在錯位發展中辦出自身特色。
第四,行業特色型高校要在“變”與“不變”中探尋開放辦學新路徑。行業特色型高校轉型發展是必然的,辦學定位、服務面向等發生變化是絕對的,但是遵循高等教育規律是不能夠變的,行業高校的“底色”是不可以變的,要防止在轉型中走向另一面,即簡單地甚至全盤地否定過去,輕視甚至放棄傳統。
實現新時代開放辦學新發展,主要包括三個維度:一是堅持頂天立地,全方位支撐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行業發展。二是進一步從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多層面來提升開放辦學水平,拓展辦學資源與辦學空間,入群、入圍、入圈,為學校發展聚集人氣、聚集資源。三是在推進開放辦學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立,堅守大學的基本使命和功能及其發揮的途徑,保持良好的文化生態,積極推進大學文化建設,決不能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成為不良現象的俘虜。簡而言之,要構建新格局、構筑新方法、彰顯新成效。
對于學校而言,要構建開放式發展新格局。開放式發展就是要把辦學視野打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大力推進國際、國內合作交流,主動對接國家重大需求和區域、行業發展,在服務中求支持,在貢獻中求發展,在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中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持續完善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和國際合作等多個層面的合作共建機制,在更大范圍內獲取和優化配置資源,拓展學校的辦學空間。要進一步爭取各方的大力支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途徑,進一步強化服務面向和人才培養特色。同時,要把學校自身打造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從觀念、制度、資源配置、機構設置等多個層面完善管理體制機制,保證開放辦學的連續性、規范性、持續性。
當前,教育部提出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把數字資源的靜態勢能轉化為教育改革的強大動能,以此來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打造全球教育版圖的中國特色、中國范式。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教育教學、科研、國際國內合作交流、社會服務等方式,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更新思維觀念,以教育數字化賦能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各項工作,實現學校各項事業新發展、新突破。
“改革發展關鍵要看成效,要讓改革主動適應發展需要,要通過開放式發展,積極拓展辦學空間,爭取辦學資源,通過校企校地合作,不斷推進學校學科建設轉型升級、科學研究提質增效及各項事業發展指標不斷實現新突破,培養一流人才,作出一流貢獻,服務一流社會。同時,要堅持以服務國家為根本,深化有組織的科研,在提升國家區域創新發展戰略和行業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中彰顯辦學成效和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