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嚴春霞

“一張藍圖繪到底,這里實現著二十多年前的想象。而園區的未來,要你們去想象。”對于未來發展,蘇州工業園區原總規劃師時匡滿懷期待。
自開發建設以來,園區始終踐行“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理念。短短幾個字,人們仿佛窺見一座新城如何從圖紙上“躍然而出”,“藍圖”變“地圖”,一座年輕、朝氣、國際化的新城正蓬勃成長。而這一切,離不開規劃建設之初的“想象力”。
每個周末,位于金雞湖畔的蘇州金雞湖音樂廳內總會傳出美妙的交響樂。作為蘇州文化藝術中心代表性空間之一,金雞湖音樂廳于2017年投用,這里既是蘇州交響樂團的駐地,也是蘇州市民、音樂愛好者享受音樂藝術之所。
十年光陰,蘇州工業園區迎來了文化藝術發展的大躍升。話劇、芭蕾舞、交響樂、音樂劇,多元的舞臺演出紛至沓來;金雞湖藝術節、江南青年戲劇節、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豐富的藝術活動百花齊放……深耕園區這片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沃土,文化藝術蓬勃生長,擁有著無限的可能。
文化藝術凝結著人類最樸素真摯的情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核心。時間的指針撥回到幾年前,金雞湖音樂廳的“前身”是蘇州文化藝術中心的一個展廳。為了進一步接軌國際、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共建交響樂團,金雞湖音樂廳應運而生。其建設不只是一個空間、一處場所的成型與蝶變,它更代表了一種未來生活方式的建設,體現了園區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想象。而蘇交的樂手們也紛紛表示:“金雞湖音樂廳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空間。樂手們在這里演奏、與觀眾互動,在這里,很多創意的想法和可能性被創造出來。”
從誠品書店到北部市民中心,從明·美術館到嘉德·宥愛藝術中心……在園區,諸如此類的標志性文化場所還有很多。從一頁頁“白紙”到一處處文化地標,園區的文化生活、文化內涵在想象中豐滿,在發展中繁榮。
夏日傍晚,天色漸暗,熙攘的人流慢慢匯聚到了圓融時代廣場。一年前,經改造升級的圓融天幕煥新點亮,這里也重新成為市民游客爭相而來的“打卡地”。抬頭仰望,天幕流光溢彩,不同主題的圖案充分展示出科技、藝術、城市的魅力;天幕之下,以“夏夜浪慢計劃”為主題的市集已然熱鬧“開張”,人潮涌動,成為園區夜生活的靚麗一景。
對園區人來說,圓融天幕并不陌生。作為圓融時代廣場獨有也是最為顯著的構筑物之一,圓融天幕全長約500米,于2008年年底首度開放,是當時世界上長度最長、面積最大的獨特視覺構筑物。自開放以來,天幕便成為圓融時代廣場的標志,也是園區現代商業記憶之一。
時光荏苒,十年間,園區現代商業經過了一段騰飛發展期。現在,游逛于金雞湖畔,蘇州中心、新光天地、久光百貨、圓融購物中心等商業載體鱗次櫛比,彰顯著園區的現代與活力、國際與潮流。“天幕煥新是一次與時俱進的更替。我們采用了新的技術,融入豐富多彩的主題內容設計,以沉浸式的視覺沖擊,增加街區的商業趣味性,展示出園區時尚、潮流、國際的商業形象。”圓融天幕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現代都市,商業發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除了金雞湖畔活躍的商業氛圍,園區還擁有極具歐式風情的比斯特蘇州購物村,打造了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斜塘老街等等。聚焦“潮流、國際、藝術”等關鍵詞,園區充分發揮城市“雙面繡”特質,書寫著具有無限可能的商業發展繁華長卷。
天氣晴好的時候,在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游逛一番,總能遇到三五成群、結伴而行的騎行者,他們已然成為陽澄湖畔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十年前,陽澄湖半島環湖自行車道正式啟用,這條總長18公里(包括3.5公里水上段)的蘇州地區首個臨湖慢行系統,成為蘇州人親近自然、休閑慢游的絕佳點綴。
著名指揮、蘇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陳燮陽曾如此形容園區:“這里整個就是一個大花園,工廠就在花園中間。”生態代表了城市的顏面,一直以來,園區始終堅持生態發展理念:除了擁有陽澄湖半島旅游度假區這座“大花園”,還打造了白塘植物園、東沙湖生態公園、白鷺園等休閑公園,城市間隨處可見的綠意與繽紛色彩更讓園區成為理想的宜居之所。
在獨墅湖畔,一棵“孤獨的”香樟樹成了“網紅”打卡點。人們慕名而去,每到周末,樹的四周——有人帶娃、有人遛狗、有人搬出折疊椅靜靜地坐著……“七八年前,香樟樹所在的那片湖岸還只是一片泥地。后來慢慢有了草坪,還多了這棵樹。有時候我從附近的高樓望過去,這棵樹孑然而立,在習習微風中搖曳而閑適。也許正是這種特別,再加上周圍獨特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人們來打卡,它甚至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精神坐標。”較早前就已在月亮灣上班的小徐說。
以想象創未來,園區以此書寫著城市發展的藍圖。這張藍圖,不只關乎經濟、科技、產業,更有民生、文化、精神。誠如著名作家何建明所言:天堂無非就是同時擁有著物質、進步、精神。而今天的和未來的蘇州工業園區,就是我心目中這樣的一個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