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軍 劉琪
(海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海南 ???571100)
膽管細胞癌又叫膽管癌屬于肝膽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主要發(fā)生于膽管上皮細胞,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近年來有明顯上升趨勢〔1〕。目前,膽管細胞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因腫瘤位置和大小不同,臨床癥狀也存在差異。臨床上,對于膽管細胞癌的診斷方法比較多,包括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十二指腸鏡檢查、膽管造影、穿刺活檢等,但單一檢查存在明顯缺點和不足,臨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學聯(lián)合穿刺活檢才能明確診斷膽管細胞癌〔2〕。但對于可行根治性切除及老年患者,并不推薦使用穿刺活檢治療,這是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大大增加了穿刺活檢的并發(fā)癥風險〔3〕。因此,尋找老年膽管細胞癌診斷、預后、復發(fā)的敏感性、特異性較高的指標顯得尤為關鍵。臨床發(fā)現(xiàn),血清標志物糖類抗原(CA)19-9、CA24-2水平高低與膽管細胞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復發(fā)、預后存在密切相關性,但此類研究較少〔4,5〕。本研究擬分析CA19-9、CA24-2對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診斷、預后及復發(fā)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口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為觀察組,男58例,女32例;年齡61~78歲,平均(69.28±6.64)歲,平均重指數(shù)(BMI)(20.53±2.15)kg/m2。治療方式:手術15例、非手術75例。納入標準:均經(jīng)CT、磁共振成像(MRI)、手術病理學檢查等方式確診;具有正常溝通能力;臨床資料真實、完整。排除標準:其他類型膽道系統(tǒng)腫瘤者;合并肝門部膽管細胞癌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資料不完整;中途退出者。同時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醫(yī)院收治的90例膽系良性疾病患者為對照組,女40例,男50例;年齡60~77歲,平均(68.12±6.33)歲,平均BMI(21.08±2.19)kg/m2。疾病包括:肝內(nèi)膽管結(jié)石23例、膽囊息肉25例、膽管囊腫22例、膽囊炎12例、其他8例。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中非手術患者在晨起空腹時,手術患者在術前、術后7 d、30 d空腹時,對照組在晨起空腹時抽取患者3 ml靜脈血,靜置1 h,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血清,并置于-20℃的環(huán)境下保存。采用貝克曼DXI800型號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及相關檢測試劑,以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CA19-9、CA24-2水平,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陽性標準:CA19-9>37 U/ml、CA24-2>20 U/ml。對觀察組進行為期24個月的隨訪,觀察老年膽管細胞癌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的預后情況。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CA19-9、CA24-2水平比較 觀察組血清CA19-9水平〔(417.81±95.93)U/ml〕、CA24-2水平〔(192.41±50.72)U/ml〕高于對照組〔(26.51±6.48)、(15.29±5.66)U/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8.644、32.925,均P<0.001)。
2.2兩組CA19-9、CA24-2診斷效果比較 觀察組單一CA19-9、單一CA24-2、CA19-9與CA24-2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觀察組CA19-9、CA24-2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均高于單一CA19-9、單一CA24-2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CA19-9、CA24-2單一檢測、 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比較〔n(%),n=90〕
2.3觀察組手術患者不同時間CA19-9、CA24-2水平比較 觀察組中,手術治療15例,其中術后復發(fā)5例。術前,手術患者CA19-9、CA24-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發(fā)組術后7 d、30 d CA19-9、CA24-2水平均高于未復發(fā)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01),見表2。
2.4觀察組手術、非手術患者預后比較 非手術組中位生存時間、12個月和24個月生存率均高于手術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01),見表3。

表2 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術前、術后CA24-2、CA19-9水平比較

表3 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手術、 非手術治療預后效果比較〔n(%)〕
膽管細胞癌屬于原發(fā)性肝癌,早期并無典型癥狀,且病因也尚未明確。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膽管細胞癌發(fā)病率明顯增多,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安全。由于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自身基礎疾病多、各項身體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對診斷方法、治療方式的選擇要求更為嚴格〔6〕。目前,膽管細胞癌需多種方式聯(lián)合,才能得到明確診斷,膽管造影、穿刺活檢等檢查方式,操作復雜、檢查費用高、老年患者耐受度不高等因素影響,容易增加檢查風險,且不適合用于評估預后和復發(fā)情況〔7〕。因此,尋找一種安全、可靠的診斷方法顯得尤為關鍵。隨著對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及檢測技術的進步,腫瘤標志物檢測已逐漸得到應用,通過動態(tài)觀察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可有效判斷病情嚴重程度、治療效果、預后情況等,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8〕。
由于肝臟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在早期無明顯癥狀體征,無典型表現(xiàn),導致診斷困難性增加。加上患者對膽管細胞癌的認識不足,并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異常,因此,對診斷、治療、預后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9〕。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血清CA19-9、CA24-2水平異常升高。CA19-9、CA24-2均是臨床常見的腫瘤標志物,CA19-9被稱為胃腸道相關抗原,主要與膽囊癌、胰腺癌、胃癌等相關,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靈敏度,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治療及預后評估指標〔10〕。有報道稱,在消化道惡性腫瘤診斷中,CA19-9陽性率約為85%,手術切除腫瘤、病情好轉(zhuǎn)后,CA19-9水平明顯降低。但又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CA19-9水平無明顯升高,因此診斷價值不高,但可作為病情監(jiān)測、預示復發(fā)指標〔11〕。CA24-2在人體中含量非常少,但出現(xiàn)惡性腫瘤時,血清CA24-2含量明顯升高,目前,被作為直結(jié)腸癌、胰腺癌的腫瘤標志。CA24-2最主要的特點是在良性疾病時,其水平無明顯變化,但在出現(xiàn)惡性腫瘤時,血清CA24-2水平明顯升高,說明在惡性腫瘤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且具有獨立預示價值,靈敏度與CA19-9相仿〔12〕。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CA24-2含量明顯升高,胰腺癌陽性檢出率約為85%,結(jié)直腸癌陽性檢出率為60%,說明CA24-2也可用于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預后評估、復發(fā)鑒別〔13〕。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血清CA19-9、CA24-2聯(lián)合檢測可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老年膽管細胞癌的診斷、預后、復發(fā)等鑒別方法越來越多。影像學方法可通過獲取圖像資料,可明確病灶位置、大小、性質(zhì)等,但無法準確判斷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而隨著對腫瘤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對腫瘤的認識不斷提高,腫瘤標志物檢測不僅能夠判斷病情程度,還能評估預后,鑒別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情況〔14,15〕。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術后復發(fā)患者血清CA19-9、CA24-2異常,證實CA19-9、CA24-2水平高低與老年膽管細胞癌的復發(fā)存在明顯相關性。老年膽管細胞癌起病隱匿,早期無典型表現(xiàn),進展快,惡性程度高,影像學檢查難以與肝細胞癌鑒別,當確診時已是晚期,3年生存率極低〔16,17〕。本研究經(jīng)過24個月的隨訪發(fā)現(xiàn),75例非手術治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12和24個月生存率均高于25例手術治療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年膽管細胞癌患者手術后,受應激反應、身體功能等因素影響所致。有學者認為,老年患者由于各項系統(tǒng)功能衰退,基礎疾病多,手術治療后術后并發(fā)癥可能影響整體療效,甚至降低治療效果〔18,19〕。CA19-9、CA24-2二者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陽性檢出率,通過動態(tài)檢測血清CA19-9、CA24-2水平變化,還可追蹤病情進展過程。但本研究存在研究時間短、樣本量較小等不足,未來需擴大樣本量深入研究,以提高研究結(jié)果的精準性。
綜上,血清CA19-9、CA24-2具有較高的特異性、靈敏度,可作為老年膽管細胞癌的腫瘤標志物指標,聯(lián)合檢測可有效提高陽性檢出率,動態(tài)檢測指標水平,可有效評估病情、預后、復發(fā)情況,且檢測費用低廉、操作簡單,尤其適合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