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賈莉 孫琮 劉靜
(淄博市第一醫院婦科,山東 淄博 255200)
子宮內膜癌(EC)是臨床常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70%~75%的EC發生于絕經后女性,高發年齡為75~79歲〔1~4〕。臨床研究表明,年齡是EC患者預后的重要影響因素,與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復發率、死亡率明顯升高〔5〕。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不斷改進,老年EC患者生存時間相對延長,但淋巴結轉移與復發風險仍居高不下,需給予重視〔6,7〕。富半胱氨酸(Cyr)61是一種參與血管性病變、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8〕。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AI)-1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可加快腫瘤細胞黏附、遷移及侵襲過程〔9〕。miR-155在EC患者血清與組織中呈高表達狀態〔10〕。但鮮有報道Cyr61、PAI-1、miR-155在老年EC患者中的聯合檢測價值。基于此,本研究嘗試分析Cyr61、PAI-1、miR-155對老年EC診斷及評估復發的應用價值,旨在為臨床提供循證依據。
1.1一般資料 選取淄博市第一醫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EC患者108例作為觀察組,年齡60~81歲,平均(72.14±3.81)歲,體重指數(BMI)17.5~25 kg/m2,平均(21.47±1.54)kg/m2。另選取同期子宮內膜增生患者105例作為對照1組,年齡60~80歲,平均(71.83±4.05)歲,BMI 18~25 kg/m2,平均BMI(21.63±1.61)kg/m2。健康體檢者105例作為對照2組,年齡60~79歲,平均(71.62±3.65)歲,BMI 17.0~25.5 kg/m2,平均(21.70±1.74)kg/m2。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觀察組均經宮腔鏡及病理學檢查證實為EC,且符合《子宮內膜癌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中EC相關診斷標準〔11〕,均為首次確診;對照1組均確診為子宮內膜增生,且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對照1組體檢各項指標顯示正常;3組臨床資料完整,且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良惡性腫瘤者;參與本研究前接受放化療、免疫治療等相關抗腫瘤治療者;存在嚴重感染者;觀察組無法進行隨訪者。
1.3方法 檢測方法:于各組入院次日、觀察組隨訪1年復查當日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3 000 r/min,離心時間為15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70℃恒溫冰箱內待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Cyr61、PAI-1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RT-PCR)法檢測miR-155水平,提取血清總RNA,逆轉錄,獲取cDNA,實施RT-PCR,上游引物為miR-155對應引物,下游引物為PCR試劑盒通用引物,以U6為內參計算miR-155表達水平,試劑盒購自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腫瘤標志物〔糖類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A199〕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R&D公司,所有操作步驟嚴格遵循試劑盒說明書。
治療方法:觀察組均根據患者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及病情狀況給予合理化治療,包括手術、放化療等抗腫瘤治療方案。并隨訪1年,統計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相關性以Pearson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或方差不齊的計量與計數資料相關性以Spearman分析,以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診斷價值,并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13組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 觀察組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顯著高于對照1組、對照2組(P<0.05),對照1組Cyr61、miR-155顯著高于對照2組(P<0.05)。見表1。

表1 3組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比較
2.2血清Cyr61、PAI-1、miR-155對子宮內膜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 根據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繪制ROC曲線,Cyr61單獨診斷AUC為0.817,95%CI為0.758~0.866,Z=10.964,P<0.001,當截斷值>217.76 μg/L時,診斷敏感度為65.74%,特異度為83.81%;PAI-1單獨診斷AUC為0.775,95%CI為0.713~0.829,Z=8.699,P<0.001,當截斷值>14.91 μg/L時,診斷敏感度為58.33%,特異度為83.81%;miR-155單獨診斷AUC為0.739,95%CI為0.674~0.797,Z=7.102,P<0.001,當截斷值>5.81時,診斷敏感度為53.70%,特異度為83.81%;三者聯合診斷AUC為0.898,95%CI為0.850~0.936,Z=19.524,P<0.001,診斷敏感度為77.78%,特異度為84.76%,見圖1。

圖1 血清Cyr61、PAI-1、miR-155對 子宮內膜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
2.3觀察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 觀察組不同年齡、病理類型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臨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層浸潤、有無淋巴結轉移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血清Cyr61、PAI-1、miR-155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Spearman相關性分析,血清Cyr61、PAI-1、miR-155與臨床分期、肌層浸潤、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P<0.001),與分化程度呈負相關(P<0.001),見表3。

表2 觀察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比較

表3 血清Cyr61、PAI-1、miR-155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2.5復發與未復發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及腫瘤標志物水平 隨訪1年,失訪2例,死亡5例。復發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CA125、CEA、CA199水平均顯著高于未復發患者(P<0.05),見表4。
2.6血清Cyr61、PAI-1、miR-155與腫瘤標志物相關性 血清Cyr61(r=0.477、0.681、0.850)、PAI-1(r=0.578、0.752、0.777)、miR-155(r=0.691、0.654、0.608)與CA125、CEA、CA199呈正相關(P<0.05),見圖2。

表4 復發與未復發患者血清Cyr61、PAI-1、miR-155及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圖2 血清Cyr61、PAI-1、miR-155與腫瘤標志物相關性
2.7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將腫瘤標志物、臨床分期、分化程度、肌層浸潤、淋巴結轉移等其他因素控制后,血清Cyr61、PAI-1、miR-155仍與復發顯著相關(P<0.05),見表5。

表5 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
2018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EC臨床實踐指南中,將年齡>60歲作為EC高危因素之一〔12〕。老年EC患者通常預后較差,需及早診斷、及時治療,以改善預后,降低復發與遠處轉移風險,延長生存期〔13,14〕。
Cyr61是即刻早反應基因(CCN)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主要生物學功能為參與腫瘤新生血管形成、調節細胞增殖、促進腫瘤細胞遷移〔15〕。PAI-1屬于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家族,與腫瘤細胞生長、轉移、血管新生密切相關〔16〕。臨床證實,miRNA對多種靶基因具有調節作用,參與細胞生物學功能,加快惡性腫瘤發生與進展〔17〕。其中,miR-155被發現與多種惡性腫瘤發生發展有緊密聯系〔18〕。本研究發現Cyr61、PAI-1、miR-155可能參與老年EC發生過程。其中,Cyr61在惡性腫瘤中參與多種信號轉導通路,可上調、結合細胞膜上配體,強化整聯蛋白耦聯激酶活性,激活Wnt/13-catenin信號通路,從而加速EC發生〔19〕。PAI-1可誘導腫瘤細胞在細胞內攝取復合物,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增殖,參與惡性腫瘤發生過程〔20〕。miR-155則可通過靶向抑制轉化生長因子β激活,負調控干擾素產物,避免漿細胞樣樹突細胞對Toll樣受體產生刺激過反應,發揮抗凋亡作用,有利于腫瘤細胞生長,加快惡性腫瘤發生〔21〕。故三者均能加速腫瘤疾病發生。同時,陳玉芬等〔22〕報道顯示,血清miR-155在EC患者中具有良好診斷價值。本研究初次采用ROC曲線發現血清Cyr61、PAI-1、miR-155聯合檢測具有可靠輔助診斷價值,明顯優于三者單獨檢測。故臨床可同時檢測上述指標血清水平有利于及早確診,為把握治療時機創造良好條件。
本研究發現Cyr61、PAI-1、miR-155可能在老年EC病情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推測原因,Cyr61能加快腫瘤新生血管形成,上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激活下游靶基因,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增殖、侵襲〔23〕。有文獻表明,PAI-1可經由細胞內信號轉導途徑加速腫瘤細胞遷移、增殖,還可與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互作用,間接刺激JaK/STAT信號通路活化,增加腫瘤細胞移行,從而為肌層浸潤、淋巴結轉移提供有利條件,最終促進腫瘤病情進展〔24,25〕。另有研究證實,miR-155高表達的腫瘤細胞具有較強抗凋亡、增殖、侵襲、遷移能力,其表達水平越高,腫瘤細胞異常增殖、侵襲與轉移進程越快〔26,27〕。故三者對老年EC病情進展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許晶〔28〕認為,PAI-1高表達與腫瘤不良預后顯著相關。本研究結果發現,血清Cyr61、PAI-1、miR-155不僅與常規腫瘤標志物密切相關,還可能通過上調表達參與EC復發過程,增加預后不良風險,主要與三者能從不同方面、不同途徑調節腫瘤細胞、新生血管等作用機制有關。故臨床檢測血清Cyr61、PAI-1、miR-155水平還能為臨床評估復發及預后提供有效信息,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但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少,且未考慮檢測方法對指標水平的影響,需進一步采取大規模、多中心研究,以獲取更可靠的數據支持。
綜上可知,血清Cyr61、PAI-1、miR-155聯合檢測對老年EC具有可靠輔助診斷價值,且與臨床分期、肌層浸潤、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及腫瘤標志物密切相關,還有助于為臨床評估復發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