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鳳 謝觀坤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鼓勵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不但能有效改善農村人力資源不足現狀,還能有效推進雙創教育發展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可謂一舉多得。而要想保障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和成效,需要從多個層面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剖析與準確把握,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善,盡可能地為農村大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多方位的有力支持。
在雙創教育背景下,鼓勵、引導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重視,并在政府、高校及相關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得以有效實踐,獲得了一定成效。其中,返鄉創業是極其適合農村大學生創業的一種形式,在實踐層面具有諸多優勢。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的旅游產業、綠色生態農業、傳統文化產業等迎來了大發展,隨之也出現了較多的創業機會。但同時大部分農民缺乏良好的創新意識、文化素養、專業技能等,難以有效自主創業。這意味著目前在農村創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僅靠農民不可能有效完成創業發展,需要更多其他主體加入進來。這便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創造了有利環境和條件。
當前,農村發展越來越受重視,部分高校基于此對雙創教育進行了合理創新和優化,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了農村創業相關的教育內容。高校在雙創教育中適當拓展農村創業相關內容,能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正確引導和有力保障,切實提升農村大學生的創業素養,從而提升其創業成功率。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多數地方政府都極為重視農村經濟發展,出臺了大量相關的支持政策,并給予良好的金融、技術等支持。這使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更容易取得改良成效。
家長態度是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重要因素。很多農村家長希望子女在接受高學歷教育后能夠進城發展,而非回到落后的農村地區進行創業。與此同時,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資金壓力也會給家長造成經濟、思想方面的負擔,導致家長支持力度不大,甚至持反對意見。如果家庭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意愿不足,不僅直接影響其創業成效,甚至可能導致大學生不愿意嘗試創業。
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否成功,最基礎的一點在于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素養與綜合能力。如果大學生自身創新創業素養較低,那么其創業成功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創業成效更是難以得到保障。而對農村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影響最大的因素是高校雙創教育。高校雙創教育是否受到足夠重視、雙創教育體系是否科學、雙創教師綜合素養是否達到一定水平、是否針對農村創業進行教育、雙創教育是否獲得足夠的實踐支持等,均會直接影響雙創教育的質量和成效,進而影響農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最終影響他們返鄉創業成效。
創業不像學習,往往需要一定的經驗作為支撐。學生只有積累了一定經驗,才能從各層面有效應對創業中面臨的種種問題,進而提高創業成功率。尤其是在創業風險處理方面,創業者需要具有足夠經驗并能正確防控和處理創業過程中的各種風險,才能保障創業成效。但是,部分農村大學生缺乏足夠的創業經驗,導致他們在返鄉創業的過程中易遭遇挫折、障礙和失敗,從而導致創業成功率不高。
政府政策的支持情況對創業成效的影響十分顯著。在良好的政策支持下,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能夠在多個方面獲得有力支持,從而幫助經驗不足的學生更好地創業。而政府政策覆蓋面、政策內容等是否能夠滿足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實際需求,會直接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成效。
創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大多數農村大學生的家庭資金較為有限,其自身能夠支配的資金更是無法滿足返鄉創業需要,需要相應的創業融資支持。就目前來看,創業融資渠道是否足夠多且通暢、融資門檻是否足夠低、融資程序是否過于煩瑣、融資量是否能滿足創業需要、融資產品是否適合等,均會直接影響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融資情況,進而影響創業成效。
農村創業成效往往受創業場所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影響。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合適的創業場所及良好的基礎設施作為支持。然而,目前部分農村地區并沒有建設好合適的創業孵化基地,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交通、電力、供水、通信等無法滿足實際創業需要,進而會影響創業成效。
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是支持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基礎,尤其要以此加大廣大農村家長對大學生子女返鄉創業的支持力度,減輕大學生在創業時面臨的家庭阻力。地方政府應當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與手段加強宣傳、引導,改變廣大農村大學生家長的思想認知。例如,地方政府可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組織召開村級會議、展示經濟發展示范區的創業活力等方式,對廣大農村大學生家長進行針對性宣傳、引導,轉變農村大學生家長的思想認知,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支持。
另外,農村地區群眾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對創業缺乏正確認知,不但缺乏主動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熱情,甚至會通過不當言論形成不利于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輿論。地方政府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方式(如張貼標語、廣播宣傳、電視宣傳、村委會議等)進行宣傳,引導廣大群眾認識到大學生返鄉創業對地方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進而引導基層輿論,助力大學生返鄉創業。例如,借助簡單直觀的標語加強宣傳,如“回鄉創業大舞臺,報效家鄉一起來”“回歸凝聚力量,創業成就夢想”“家鄉提供創業機會,回鄉探索美好前程”等;聚焦當地或附近區域的大學生創業典型人物,從個人成就、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加強宣傳,可以讓廣大農村群眾正確認識到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重要性并提高其認同度,從而創造良好的返鄉創業輿論環境。
高校需要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落實并不斷優化雙創教育,致力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雙創型人才,從而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奠定良好基礎。
3.2.1 打造高素質的雙創教育教師隊伍。雙創教育對教師隊伍有著較高要求,不僅要求所有任課教師尤其是專業課程教師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素養,還需要打造專門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為學生的創業就業提供有力支持。高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由教師引領學生沿著學習人、項目人、比賽人、創業人、事業人的進程不斷成長與發展,將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及雙創教育進行有機整合,培養具有良好雙創素養的優質人才,進而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取得成功奠定基礎。
3.2.2 深化雙創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合。大學生進入高校后,需要持續接受職業教育,對自身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將雙創教育融入職業教育,能夠在培養學生正確職業觀念、良好職業技能的同時,強化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進而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奠定基礎。因此,高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既要保障教師隊伍的專業理論水平足夠高,也要盡可能豐富教師的創業就業經驗;可通過邀請企業家和專家等召開座談會與報告會、組織教師參加實踐活動、引入實踐型人才等方式,建設一支兼顧理論與實踐的雙師型隊伍,進而為雙創教育、職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在專業課程中適當融入雙創相關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嘗試進行創新創業探索,尤其要發揮校內創業基地、創業項目競賽活動等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機會和條件。
3.2.3 深化產教融合。雙創教育不能停留于理論,而是要落實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學生對相應的行業、產業等有一定認知,避免大學生創業流于形式、脫離實際。高校應當積極搭建多元化的雙創教育實踐體系:既要從專業出發,著重打造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訓練基地;也要與更加多元化的企業展開合作,構建綜合創業訓練平臺,為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提供重要的訓練機會與經驗支撐。高校可積極聯合相關企業,打造專業實訓基地、產業實訓基地、創新創業教育基地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機會,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訓練切實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和積累實踐經驗,為后續的創業奠定基礎。合作企業要為學生提供具體產業、崗位相關的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到企業各崗位進行頂崗實習,幫助其充分了解和把握創業要點。
3.2.4 完善高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的實踐銜接機制。高校為農村大學生提供返鄉創業支持不僅僅體現在必要的理論教育、實踐鍛煉上,更體現在具體的創業銜接上,最好能讓大學生在校內孵化優質項目并順利帶出校園,大幅降低項目孵化難度。尤其要深化校園項目與企業項目、地方政府項目的有效銜接,從專項補貼、啟動資金、技術支持、硬件建設、利好政策利用、跟蹤服務等多個層面深化創業項目在不同條件下的銜接,讓農村大學生能夠將他們熟悉的校園小型成功項目孵化為適合的農村創業項目。
大學生自身往往缺乏足夠的閱歷和經驗,不管是在校內實踐,還是在正式創業過程中,都可能面臨各種問題,導致其抵御創業風險的意識與能力較差,進而會影響創業成功率。高校與企業應當高度重視對大學生創業風險防控能力培養,從實際案例出發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返鄉創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如經驗風險、市場風險、融資風險、政策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并結合創新創業訓練,指導大學生制訂創業風險防控方案,從而強化其風險防控意識與能力。
地方政府需要基于當地實際情況,構建覆蓋大學生返鄉創業各方面的政策體系,加大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力度,并且需要深化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為政策的有效落地提供支持。具體來看,地方政府可通過搭建就業平臺、提供啟動資金、建設信用評級、降低貸款門檻、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簡化公司開戶手續、免收工商注冊費用、降低準入標準、降低對經營場地的要求等措施,強化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與保障。另外,政府相關部門可對大學生返鄉創業類型進行合理劃分,從資金、信息、技術、人才、場地與硬件等各方面考慮,針對不同類型制定不同的幫扶政策。
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必不可少的就是資金支持,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創業融資支持體系。相關部門可以通過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門檻、創新金融產品、簡化融資程序、提高融資時效等,健全大學生返鄉創業融資支持體系,保障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融資的質量與效率。同時,地方政府應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融資選擇,除了最基本的政府補貼、創業項目專項啟動資金。之外,還應積極發展小額貸款、企業投資等,盡可能避免大學生返鄉創業無法或者難以融資;應加強融資模式創新,在政策性融資、商業銀行貸款等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發揮眾籌融資、風險投資等不同融資模式的作用,并且需要加強融資成本管理,避免創業失敗而導致返鄉大學生負債累累。
針對農村創業硬件設施建設水平較低的情況,地方政府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善,確保相應的創業項目能順利邁出孵化實踐的一步。地方政府應積極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并根據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數量、相關高校對接情況等對基地建設規劃加以優化,確保創業孵化基地完全能滿足創業者創業需要。在農村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方面,應以為小微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創業孵化服務及政策扶持為核心,通過建設一體化導師助創平臺、全程創業服務平臺、創新創業培訓平臺、產業實訓平臺、區域供應鏈服務平臺等,加強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支持。另外,地方政府應結合農村經濟建設、產業發展及創業發展實際情況,積極推動交通、電力、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同時,將大學生返鄉創業項目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圍繞農村道路、通信、飲用水、土壤修復、電商等項目進行創業,既有利于解決缺乏良好創業項目的問題,又有利于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偏低的問題。
農村大學生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活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持與有力保障。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并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盡可能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出臺支持政策等,與高校、企業等主體共同配合提高大學生返鄉創業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