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天水市秦州區林業和草原局,甘肅 天水 741000)
天水市是甘肅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鄉,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該地柿樹栽植已有1 000多年的歷史,但老樹品種單一,且果實不易脫澀、不易貯運,嚴重影響了市場發展。相反,甜柿果實硬度大,成熟早,抗逆性較強,便于貯存和運輸,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采用科學選擇合理的甜柿移植技術是甜柿引種栽培成功和提高其經濟效益的關鍵,備受廣大專家和果農的關注。為提高天水市秦州區柿樹果實品質,滿足果品市場需求,就不同移植季節、帶土球直徑、樹冠修剪幅度、營養液添加情況對陽豐甜柿樹大樹移植成活率的影響進行分類試驗、統計、對比分析,討論總結出一套適宜該地區的甜柿大樹移植技術。筆者希望通過該技術的應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城市綠化品位,補齊幼樹建園的短板。
前期,筆者綜合考查引種地,確定正規的育苗基地及優質、健壯苗木。選擇符合移植規格和標準的甜柿大樹,確保起挖、修剪、土球保護、運輸等技術措施規范合理。提前規劃好運輸線路,準備好運輸工具,制訂完善的移栽方案,盡量縮短起苗與栽植之間的時間。首先,對苗圃中符合規格的樹體進行標記,適量修剪樹冠,控制樹形。其次,現場開挖后,土球用草繩綁扎保護后立即吊運,挖滿一車后,覆蓋遮陽網立即運往項目實施地。同時,在試驗園地規劃好地塊,提前3 d挖好定植穴。最后,對運到栽植地點的樹木再次進行修剪,控制冠幅比例,立即栽植,栽植時使用適量生根劑,及時澆水覆膜,并對樹體進行支架保護,防止傾倒。
天水市是甘肅省柿樹主要栽培區,當地柿樹栽培歷史悠久,但都是鄉土樹種——大棱柿,屬于澀柿品種,產量中等水平?,F在當地柿樹多老化,主要為觀賞樹。秦州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位于東經105°13′~106°01′、北緯34°05′~34°40′,屬秦巴山區西秦嶺北緣,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南為長江支流嘉陵江水系西漢水流域,北為黃河支流的渭河流域。該地屬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過渡帶,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0 ℃,無霜期170 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50 mm,相對濕度70%左右,早晚溫差大,光照充足,適合柿樹栽植。
此試驗所選的引種地為陜西省扶風縣綠琪苗木合作社苗圃基地。該地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2.4 ℃,極端最高氣溫42.7 ℃,極端最低氣溫-19.5 ℃,年均降水量592 mm,無霜期209 d。引種地和試驗地氣候特點、自然環境相似,為陽豐甜柿的成功引種栽培提供了有利條件。
果樹專家先在秦州區引進了3個甜柿品種(富有、次郎、禪寺丸)進行栽培,生長情況良好,果實能夠自然完全脫澀,可以推廣栽培;隨后又在天水市引進了陽豐、次郎、富有等多個甜柿品種,對其物候期、生長量、產量、抗寒性、果實品質等進行觀察和對比分析,發現陽豐甜柿適應性較強。首先,陽豐甜柿可以自然脫澀,成熟后從樹上摘下即可食用。成年樹樹勢強健,適應性強,豐產性好,早產、穩產。其次,陽豐甜柿樹壽命長,病蟲害少,樹冠濃蔭,樹干直立,樹姿開展,晚秋見霜后樹葉變紅,可與楓樹媲美,是很好的綠化景觀樹種。再次,陽豐甜柿果實扁圓形,單果質量180~220 g,果皮橙紅色,具明亮的蠟質光澤,果面平滑、潔凈,覆果粉,無淺溝,外觀美,果肉橙黃色,肉質致密、脆,味濃甜,品質好。最后,陽豐甜柿每100 g鮮果肉中含可溶性糖22~24 g(一般柿為11.6 g左右)、脂肪3.3 g左右,蛋白質0.620 g左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均高于其他柿樹果實。因此,筆者選擇陽豐甜柿進行試驗。
此試驗選擇的陽豐甜柿樹為7~8年生,胸徑在9 cm左右,株高3.0~3.5 m,果實產量穩定,枝條繁茂,樹體健壯,無病蟲害,已到果樹成熟期,果實產量穩定,確保移植成活率和柿樹高產、穩產。
秦州區城區北山自然環境條件適合陽豐甜柿的栽培,且該區域柿樹栽培歷史悠久。但由于城市發展擴建及農民收入結構改變,當地原來的柿樹園已經陸續消失,現存的柿樹已被當地政府列為保護樹木。試驗地選擇在北山向面坡區域,選地符合果樹種質資源保護和引種原生境原則。當地年平均氣溫13.9 ℃,1月平均氣溫-2.4 ℃,極端最低氣溫-18.2 ℃,有效積溫為3 493 ℃,早霜始于10月19日,晚霜在4月15日,無霜期185 d,年平均降雨量507.1 mm,年平均相對濕度60%,年日照時間2 098 h。試驗地土壤為黃綿土質,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小環境良好,交通便利,地勢較高,水位較低,背風向陽。
將柿樹運到試驗地后,先對土球進行測量標記,對土球直徑小于8倍胸徑的樹體系紅色尼龍繩,對土球直徑大于胸徑8倍的樹體系藍色尼龍繩,標記后立即栽植。將不同土球直徑、不同冠幅的柿樹隨機栽植,栽植密度為4 m×5 m,隨栽隨澆水,待水澆透后覆膜。10月下旬,對引種地包扎好土球的柿樹根據冠幅大小進行控冠處理:將樹冠勻稱、長勢良好的全部留冠運輸;對冠幅較大、枝條較長、有偏冠等情況的留冠1/2。次年3月上旬,對包扎好土球的柿樹全部進行控冠處理,一半留冠1/2,一半留冠1/3。對于較粗枝條,修剪后涂抹封閉劑保護,樹冠堆放整齊,使用機械吊運至運輸車,裝滿車后樹體覆蓋遮陽網立即運往園區栽植。10月下旬栽植的1 800株柿樹中,共栽植土球直徑明顯小于8倍胸徑的柿樹241株,共栽植土球直徑明顯大于8倍的柿樹150株,剩余均符合8倍土球控制標準。次年3月下旬共栽植陽豐甜柿500株,土球直徑嚴格按照8倍胸徑控制,故未進行土球直徑對成活率影響的試驗。對栽植后高度太高的樹體做好支架保護,防止大樹栽植后傾倒。
對柿樹移植時間、帶土球規格、樹冠修剪比例控制、營養液添加情況等進行對比試驗分析,總結出一套適合天水市的陽豐甜柿大樹栽培技術要點。
采用樣地調查(從山基部的地塊開始,每隔3個地塊選定1塊地作為調查地塊)和總體隨機抽樣(從山基部開始,沿栽植區域隨機選擇柿樹進行成活率調查,秋季調查300株,春季調查250株)調查方法,通過對兩個季節栽植的陽豐甜柿所選調查地塊和所選株數分別進行成活率調查,對比分析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陽豐甜柿大樹移植成活率統計(樣地調查)
表2 陽豐甜柿大樹移植成活率統計(總體隨機抽樣調查)
經地塊調查,發現秦州區陽豐甜柿秋季移植的平均成活率是88.01%,春季移植的平均成活率為96.60%。經總體隨機抽樣調查,發現秦州區陽豐甜柿秋季移植成活率為89.33%,春季移植成活率為96.4%。兩種調查方法結果相似,即在秦州區陽豐甜柿大樹春季移栽成活率較高。
對秦州區陽豐甜柿春季和秋季栽植時不同土球直徑的對比試驗結果進行了調查,抽樣方法和上述調查試驗相同。在選擇的7塊地中,分別對小于胸徑8倍的土球、等于胸徑8倍的土球、大于胸徑8倍的土球株數及成活株數進行調查。2019年秋季栽植共調查小于胸徑8倍土球83棵,等于胸徑8倍土球146株,大于胸徑8倍的土球株數37株,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陽豐甜柿大樹秋季移植土球直徑對比試驗成活率
由表3可知,秋季移植的土球直徑小于8倍胸徑的陽豐甜柿大樹平均成活率為85.50%,土球直徑等于8倍胸徑的植株平均成活率為89.04%,土球直徑大于8倍胸徑的植株平均成活率為94.60%。不同土球直徑的移栽試驗結果表明,土球直徑小于8倍胸徑的陽豐甜柿樹移栽成活率明顯較低,土球直徑大于8倍胸徑的植株移栽成活率最高。但考慮到成本問題,為了提高陽豐甜柿移栽大樹的成活率,土球直徑以等于8倍胸徑為宜。
對移栽大樹不同冠幅修剪比例控制對陽豐甜柿大樹移栽成活率對比試驗進行調查分析,抽樣方法和上述調查試驗相同。在秋季栽植試驗區選擇的7塊地中,分別對全冠和留冠1/2的株數及成活株數進行調查;在春季栽植試驗區選擇的5塊地中,分別對留冠1/2和留冠1/3的株數及成活株數進行調查,具體結果見表4。
表4 陽豐甜柿大樹移植冠幅比例控制對比試驗成活率
由表4可知,秋季移植時,全冠大樹平均成活率為86.70%,留冠1/2的大樹平均成活率為89.60%;春季移植時,修剪留冠1/2的大樹平均成活率為95.65%,留冠1/3的大樹平均成活率為96.20%。試驗結果表明,春季移植時留冠控制比例成活率明顯高于秋季移植時的留冠控制比例,秋季全冠移植成活率較低。移栽大樹時,適當修剪控制枝條量和樹葉比例可以有效減少樹木地上部分的蒸騰面積,降低水分蒸發量,增強大樹抗旱性能,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該試驗說明,陽豐甜柿春季移栽時,修剪枝條和樹葉,留1/3~1/2樹冠比例,可明顯提高樹木的移栽成活率。
通過對春季和秋季栽植時使用和未使用營養液對比試驗結果進行調查,采取總體隨機抽樣方法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陽豐甜柿大樹移植后使用營養液對比成活率
由表5可知,對于秋季移植的陽豐甜柿大樹,使用和未使用營養液的成活率分別為90.20%和86.00%;對于春季移植的大樹,使用和未使用營養液的成活率分別為96.67%和93.33%。由此可見,使用營養液可明顯提高移栽成活率。大樹被挖離原生地之后依靠樹冠的蒸騰拉力被動吸水,經由樹干木質部向上輸送到樹冠各枝條和葉片。利用這種水分傳輸的原理,加掛營養液袋,可以增加木質部水分來源途徑,達到為樹體補充水分和保濕的目的。
陽豐甜柿大樹移植園區選擇了秦州區玉泉鎮北山向面坡區域。該區域土壤為黃綿土質,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小環境良好。按照果樹種質資源保護和引種原生境原則,該區域自然環境條件適合陽豐甜柿的栽培,可以在該區域種植陽豐柿樹。
由于陽豐甜柿屬深根性植物,再加上天水市秋季氣溫低,地溫下降,樹體生命活力降低,移植后根系受傷、萌生延緩,甚至會遭受冬季寒流侵襲,因而根系再生能力弱,導致成活率降低。而春季移植時氣溫回升,地溫同時升高,再加上樹體本身活力加強,根系萌生能力增加,因而有助于提高移植樹體的成活率。由此推斷,陽豐甜柿大樹在天水市移植時間以春季為宜。
根部土球直徑小于8倍胸徑的陽豐甜柿大樹移栽成活率明顯較低,根部土球直徑大于8倍胸徑的陽豐甜柿大樹移栽成活率最高。但考慮到成本問題,為了提高陽豐甜柿移栽大樹的成活率和經濟效益,移栽陽豐甜柿大樹時根部土球直徑以等于8倍胸徑為宜。
陽豐甜柿大樹春季和秋季移栽時,適當修剪控制枝條量和樹葉比例,可以有效減少樹木地上部分的蒸騰面積,降低水分蒸發量,增強大樹抗旱性能,有利于提高移栽成活率。
大樹被挖離原生地之后依靠樹冠的蒸騰拉力被動吸水,并經由樹干木質部向上輸送到樹冠各枝條和葉片。利用水分傳輸的原理,加掛營養液袋,可以增加木質部水分來源途徑,達到為樹體補充水分和保濕的目的,從而提高大樹移植成活率。
陽豐甜柿大樹春季移栽后,其開花以新生中短果枝為主,每株平均開花115朵,果實發育初期落果現象較多,平均每株坐果57個,調查坐果率為46%;果實成熟后,最大單果質量230 g,平均單果質量180 g;果實形狀扁圓,果皮色澤橙黃色,果肉橙黃,質地脆硬,耐儲存,豐產性好。
此引種試驗表明:一是天水市秦州區環境條件適宜栽培陽豐甜柿;二是陽豐甜柿大樹春季移栽成活率較高;三是甜柿大樹移栽時土球直徑以8倍胸徑為宜;四是甜柿大樹移栽時留1/3~1/2樹冠比例,可明顯提高樹木的移栽成活率;五是使用營養液對甜柿大樹移栽成活率的影響較明顯,可明顯提高移栽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