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淳
(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4000)
“十三五”時期,吉林省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禁燒秸稈等工作,不斷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全省農村廢棄物處理不當的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考慮到吉林省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農村廢氣產量相對較小,絕大多數是居民日常炊事和冬季采暖所產生的煙氣。這部分廢氣對于環境影響不大,持續時間相對較短。此外,在采暖季節,吉林省大多數農村居民仍然采取燃燒木柴、秸稈等方式取暖。由于氣壓較低,取暖產生的廢氣在短期內不易擴散,往往造成居民集中點周圍空氣質量較差等。
對此,有關部門可逐步引導居民采用生物質燃料、無煙煤等對環境污染較小的潔凈燃料替代秸稈、木柴等對環境污染較大的傳統燃料。此外,還可以引導居民使用無煙環保炊具代替傳統炊具,減輕炊事產生的煙氣污染。
從產生單位性質的角度,可以把農村地區的生產廢氣劃分為第一產業經營單位生產廢氣和第二產業經營單位生產廢氣。其中,第一產業經營單位產生的廢氣主要為屠宰場和養殖場產生的廢氣。近年來,隨著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村產生了一批養殖場和屠宰場。這些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大量的異味氣體。這些廢氣由于異味重、影響大,農村居民對此反映強烈。
為了減輕生產廢氣對農村居民的影響,建設養殖場和屠宰場時必須遵循環境保護原則。例如,選址時必須遠離居民點,建設時應注意設計環境保護設施和安裝相關設備,切實減輕養殖、屠宰活動對周邊居民生活的影響。
目前,吉林省大多數農村地區已實現垃圾定點化處理。但由于農村居民教育程度相對來說有待提高,垃圾分類意識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其執行效果并不理想。受生活習慣的影響,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和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組成結構差異較大。農村居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相對較少,餐廚垃圾較少。這是因為農村居民糧食節約意識較強,大部分餐廚垃圾都用于飼喂牲畜或者倒入化糞池。
目前,吉林省已經制定了農村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該分類標準側重于減少垃圾集中處理量,減少垃圾處理工作經濟投入,在吉林省農村地區較切實可行。按照吉林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推進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吉農居辦〔2017〕18號)等相關文件,吉林省自2017年起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在治理中加強城鄉垃圾一體化工作體系建設、注重農村生活垃圾減量處理。截至2021年9月,吉林省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覆蓋范圍已超過90%,農村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基本整治完成。下一步,吉林省應持續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工作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特別是強化農民垃圾分類意識培養,堅決取締農村垃圾非正規堆放點。
2.2.1 作物秸稈。吉林省是農業大省,每年產生的秸稈量極為可觀,由此帶來的環境壓力不可小覷。
2.2.1 .1 非黑土區秸稈處理:已實現全域禁燒。吉林省主要農作物為玉米,2020年吉林省玉米種植面積為428.72 hm,約占全省農作物種植總面積的69.7%,而玉米生產的一大特點就是秸稈產量高。目前,吉林省秸稈年產量約為4 000萬t。因此,秸稈處理一直以來都是吉林省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自2021年,吉林省對秸稈處理的要求已從限燒變為禁燒。2021年10月,《吉林省秸稈全域禁燒行動方案》的頒布代表著吉林省已經實施秸稈全面禁燒行動。但是,秸稈禁燒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如果僅僅禁止焚燒秸稈而不解決秸稈去向問題,是無法取得良好成效的。
目前,吉林省正在推廣秸稈處理“5+1”模式,即秸稈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并開展無害化處置,實施“秸稈變肉”工程,推進秸稈打包離田工作。秸稈禁燒工作的重點并不僅僅在于禁止焚燒,或者嚴肅懲處焚燒秸稈的個人,其重點和落腳點應是如何給農民提供更好的處理方式。因此,吉林省要結合“秸稈變肉”工程,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對秸稈打包機等農機具的購置補貼力度,延長上下游產業鏈。同時,繼續強化科技攻關,解決現存的土壤病蟲害防治難、秸稈離田成本高、土壤肥力減退等問題,讓農民從事糧食生產更順心。
2.2.1 .2 黑土區秸稈處理:土壤保護和環境保護相矛盾。對于黑土區的秸稈處理,當地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采用的是焚燒法,即每年冬季焚燒秸稈,高溫可以消殺土壤中的部分病蟲害,而且焚燒產生的草木灰還可以肥田。但是,由于現在農村居民對于空氣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秸稈焚燒已經被禁止。受此影響,絕大多數黑土區的基層政府和村集體要求當地村民在指定日期前實現秸稈離田。但是,這種做法實際上會破壞黑土地。一是因為土壤持續耕作,黑土地土層會變薄。二是秸稈離田時會帶走部分表層土壤。因此,大氣環境保護、黑土地保護、秸稈離田3個問題之間存在博弈。
針對此問題,吉林省可以擴大保護性耕作的試點范圍,推廣“梨樹模式”,在黑土區開展保護性耕作,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這樣不僅能夠有效處理秸稈,還能夠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吉林省應加緊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做到保護黑土地和保障農業生產并行。
2.2.2 尾菜和其他植物殘體。在種植業生產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尾菜和其他植物殘體。這些植物殘體含水量大,不適合焚燒處理。同時,植物殘體往往載毒量較高,如果堆放在農田內,會帶來病蟲害問題,污染土地,所以也不適合堆肥處理。吉林省大多數農田種植的都是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相對較少,因此,尾菜和其他植物殘體產量均不高。
全置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采用改良Harding切口入路將髖關節及關節囊逐層達開,充分顯露股骨頸骨折病灶,直接切斷髖臼韌帶,取出骨折處的碎骨,并用電鋸截斷股骨頸,磨銼髖臼及剔除軟骨,清理并逐漸擴大髖臼,選擇合宜的臼假體進行置入[2-3],再裝入內襯體,之后行股骨擴髓,調試股骨頭假體使其吻合到股骨中,復位完成后,檢查雙下肢的等長及患側髖關節的活動受限情況,無異常后,給予術腔沖洗、負壓引流、切口逐層縫合,術畢。
目前,這些尾菜和其他植物殘體通常被直接遺棄在荒地、山溝、河道中。這種處理方式會影響環境,破壞生態。在管理較嚴格的地區,部分農民會對尾菜和其他植物殘體進行深埋處理。這種處理方式經濟成本較高,且不適合生產尾菜量較小的居民使用。更加具有普適性的解決方案是,部分品種的尾菜可以作為加工飼料的原材料,加工為飼料顆粒供給養殖業利用;其他尾菜則可以投放到沼氣池中,發酵生產沼氣。因此,有關部門可以加大資金投入,在村屯建立公用沼氣池,以妥善處理這類固體垃圾。
2.2.3 養殖畜禽糞便。農村地區開展畜牧飼養等活動會產生大量的糞便等富含有機物質的垃圾。我國智慧的勞動人民通常將這些糞便用于堆肥,糞便腐熟后可以施入農田。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還能在保護土地的同時提高作物產量,達到“變糞為寶”的效果。《吉林省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中也明確提出進一步推廣堆肥這一利用方式,將畜禽養殖糞便資源化。
2.2.4 部分農業生產資料及其包裝等廢棄物。
2.2.4 .1 農藥瓶、農藥袋等有害垃圾。農村有毒有害垃圾產量相對較少,主要為農藥瓶、農藥袋等。農藥瓶、農藥袋因為盛裝過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屬于有害垃圾,需要進行特殊處理。這類垃圾往往產生于病蟲害防治作業期間。長期以來,農民習慣把農藥瓶、農藥袋等隨意丟棄在田間地頭,由此造成農田生態污染。
因此,吉林省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吉林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實施意見》。農業有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教育,在田間等地合理布局回收點,引導農民將農藥瓶和農藥袋集中回收,有關部門再定期處理。為了提高農民回收農藥瓶、農藥袋等有害垃圾的積極性,可以考慮有償回收。此外,可要求農藥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在生產、銷售等環節就考慮對農藥瓶、農藥袋進行回收處理的策略。農業相關部門要強化后續處理流程監管,杜絕對農藥瓶、農藥袋不當處理。
2.2.4 .2 農膜。現階段,農膜在吉林省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使用。但相對來說,農膜的使用壽命較短,部分農民直接把廢棄農膜遺棄在田間地頭。由于農膜的材質為高分子塑料,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因而會造成白色污染。部分地區政府引進回收公司對廢棄農膜進行集中有償回收,將回收后的農膜送往發電廠焚燒發電。但是,農膜很難二次回收利用,即使是回收焚燒發電,耗費的人力成本也較大。
農村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比較欠缺的就是上、下水設施。相對下水設施而言,建設上水設施對村民來說獲得感較強,需求度較高,且成本較低。所以,目前吉林省大多數鄉村已經實現自來水到戶,但下水設施覆蓋有限。相對來說,鄉村居民“一水多用”開展得比較好,廢水量較少,且以糞便水為主。部分鄉村居民通常將零散的生活廢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溝、排水渠中,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對于大多數距離水源地較近的村屯,政府會投資給村民修建下水管線;但是對于其他村屯,大多仍然以散排亂倒為主。因為農村地區排水設施的建設保養費用極高,所以在短期內完善農村下水管線的想法并不現實。部分村屯采取修建公共污水池的做法,但是目前利用率較低。還有部分村民長期習慣把污水倒入旱廁中,然而“廁所革命”工作中拆除了部分旱廁,修建了配套有三格化糞池的廁所。三格化糞池的工作機制是通過厭氧菌對糞便、污水等進行發酵,但如果污水中混有清潔劑,將會影響發酵效果。加之吉林省冬季溫度低,凈水效果有限,導致目前吉林省農村廢水處理工作遇到了一定阻礙。《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吉林省財政廳關于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施小型污水處理站式水沖廁所試點建設的通知》(吉農縣〔2022〕6號)指出,試點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式水沖廁所,將農村污水處理和“廁所革命”工作結合起來。推廣小型污水站式水沖廁所不僅可以解決農村居民的“方便難”,還可減少農村污水亂排問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
對此,吉林省可采取如下措施:逐步推廣使用環保型洗滌劑;在非居民集中點,對于不含有毒有害化學成分的零散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對于居民集中點,隨著經濟發展,可考慮逐步完善下水管線;可以視小型污水站式水沖廁所試點情況,逐步擴大推廣。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我國要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做好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及農村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利用設施建設等工作。因此,吉林省要全面落實黨中央相關工作部署,提升農村地區廢棄物處理工作效能,大力建設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