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莎,于 敏,張華國,解 紅,岳 靜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人文關懷是指支持、尊重、幫助他人,以滿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生存狀況或幫助人從容面對死亡有證據支持的活動或行為[1]。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國家和社會對護理人員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還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Watson[2]在《護理:關懷的哲學和科學》中提道,護理工作的本質和真諦在于人文關懷,因此,在現代舒適化醫療環境中,人文關懷能力是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目前,我國關于護理人員人文關懷能力方面的研究多數僅針對不同層次的在職護士或本科護生[3-6],對高職護生尤其是五年一貫制高職護生的研究較少。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具有年齡小、基礎知識薄弱、理解力較差、就業范圍較窄等特點[7],因此,培養其人文關懷能力的任務艱巨。本研究旨在探究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提升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采用按年級分層隨機抽樣法和按班級整群隨機抽樣法,于2021年3月1日至5月17日選取聊城職業技術學院2017—2020級478名高職在校護生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全日制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2)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調查期間休學、請假一周以上者;(2)患有心理障礙疾病或嚴重生理疾病者;(3)近1個月生活發生重大變故者。
1.2.1 調查工具(1)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小組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編制了一般資料調查表,包含性別、年級、是否為獨生子女、參加社會活動情況、對護理專業態度、人文課程對認知的影響及學校開展人文關懷培訓情況。
(2)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采用美國Nkonghon[8]編制、馬語蓮[9]2012年翻譯的中文版本,量表分為理解(14個條目)、勇氣(13個條目)和耐心(10個條目)3個維度,共37個條目,其中13個條目反向計分,量表得分范圍為37~185分。量表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選項“完全反對、反對、普通、贊同、完全贊同”依次計1~5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25[9],內容效度CVR為0.841,結構效度KMO為0.893,重測信度為0.081,表明該量表的信效度良好,適用于五年一貫制高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評估。
1.2.2 調查方法 問卷在護生自習課期間統一發放,作答前由研究者向護生闡述調查目的及填寫問卷時的相關注意事項,研究者監督護生獨立作答,填寫完畢后研究者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478份,收回問卷469份,缺失值>15%判為無效問卷,共7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462份,有效回收率為96.65%。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有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學描述和分析。所有數據經兩名研究者核對無誤后錄入,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CAI得分與國外常模比較(±s,分)

表1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CAI得分與國外常模比較(±s,分)
組別n 勇氣 總分在校護生國外常模[10]462 75 t P理解61.39±5.25 80.22±7.56-39.720 0.001 56.42±8.90 68.25±11.57-31.600 0.001耐心54.23±7.74 63.11±4.19-29.377 0.001 171.70±15.35 208.58±23.32-39.859 0.001
表2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s,分)

表2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s,分)
項目 分類 得分t/F P性別年級0.230 2.870 0.874 0.067是否為獨生子女0.398參加社會活動情況男女一二三四是否經常0.456 17.3200.001對護理專業態度32.7320.001人文課程對認知的影響30.8930.001學校開展人文關懷培訓情況偶爾從不喜歡一般不喜歡大一般小經常偶爾從不171.71±15.72 171.60±15.18 170.89±14.63 171.36±15.68 172.28±15.92 170.47±14.96 171.85±15.62 171.19±15.11 184.86±16.35 170.74±15.75 163.63±14.78 187.59±16.37 172.38±15.46 159.75±11.66 183.32±16.04 171.37±15.84 160.34±15.32 176.05±15.47 168.87±16.52 155.83±14.93 13.5240.001
以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CAI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具體賦值方式見表3,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3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影響因素自變量賦值方式

表4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CAI總分低于國內常模[11],同時也低于馬語蓮[9]、楊支蘭等[12]的調查結果,表明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CAI得分較低的原因可能為:(1)高職生和本科生的學習起點為高中,而五年一貫制高職護生的學習起點為初中,其基礎教育年限少、領悟力較低、認知水平有限[13]。盧艷麗等[14]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學歷水平與人文關懷能力呈正相關關系。(2)與職業教育特點有關,職業教育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忽略了以人為本理念的傳授。有些高職院校不重視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未設置人文課程;有些高職院校僅利用選修課或在線課程進行人文關懷知識的傳授。(3)護生不重視人文課程的學習,認為人文課程不如專業課程重要,因此,普遍存在重技能、輕人文現象。研究同時表明,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CAI總分低于國外常模[10]。原因可能為國外人文教育起步較早,重視程度也較高,并且國外人文課程課時多且教學方式多樣化[15],易于護生學習。因此,國內高職院校也應重視人文素養教育,合理增設人文課程,培養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16-17]。研究結果顯示,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受參加社會活動情況、對護理專業態度、人文課程對認知的影響及學校開展人文關懷培訓情況的影響。
3.2.1 參加社會活動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護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度與人文關懷能力呈正相關關系,這與余小柱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社會活動是知識的應用環節,同時也是培養護生感情的渠道,通過參與敬老院、福利院等人文關懷類活動可激發護生的同情心,增強其人文關懷意識。高職院校可通過定期開展人文關懷類社會活動,鼓勵護生參與,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從而提高其人文關懷能力。
3.2.2 對護理專業態度 研究結果顯示,護生對護理專業的態度是影響其CAI得分的主要因素,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可度越高,其人文關懷能力越強。態度決定行為[19],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可度越低,對護理職業的認同度也越低,人文關懷能力也會隨之降低[20]。同時,人文關懷能力也會反作用于護生的專業認可度,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學校應在護生入校時通過案例教育或開展名人講座等引導護生,端正其對護理專業的態度,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從而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2.3 人文課程對認知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人文課程對認知的影響會直接影響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李悅等[21]的研究也證實,通過人文課程學習可提升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究其原因,教師通過講解人文課程中的知識和案例,會對護生產生一定影響,激發其同理心,從而提升其人文關懷能力。學校應重視人文課程的開設,還應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學中處處滲透人文關懷精神,從而提升護生的人文素養。
3.2.4 學校開展人文關懷培訓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學校開展人文關懷培訓的情況會影響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原因可能是護生從外界獲得的人文關懷越多,越能激發其關懷行為,提高其人文關懷能力[22]。一方面,學校可安排師德師風良好的教師負責人文課程教學,定期進行人文素養考核,動態調整授課方案和計劃,構建人文課程體系。另一方面,學校可營造人文關懷氛圍,使顯性和隱性教育同向而行,逐步提升護生人文關懷能力。
五年一貫制高職在校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其影響因素為參加社會活動情況、對護理專業態度、人文課程對認知的影響及學校開展人文關懷培訓情況。護理管理者及教育者可依據研究結果進行針對性改革,從而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由于本研究的調查范圍小,僅調查了一所高職院校,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增加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