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秦嗣昕

李銘豐,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秉持“一粒好種子,一倉安全糧”的使命擔當,他帶領團隊聚焦現代種業,強化科技賦能,持續攻堅農業“芯片”,為全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良種支撐。近年來,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黑龍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1年入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更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作為農投人、種業人,我們必須為國捍衛糧食安全、為農守衛種子安全、為民護衛餐桌安全。”這是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科種業)董事長李銘豐的肺腑之言。
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以三項制度改革為抓手,聚焦現代種業,強化科技賦能,持續攻堅農業“芯片”,李銘豐帶領龍科種業扭虧為盈,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省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良種支撐。近日,李銘豐接受本刊全媒體記者采訪,分享了龍科種業在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快種業科技創新和推進生物育種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我國種業安全和發展,多次強調要把民族種業搞上去。在一系列促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政策部署和項目支撐下,黑龍江省加快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邁進。請您介紹一下龍科種業是如何通過改革乘勢而上,在搶抓機遇中贏得主動的?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打好種業翻身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近年來,龍科種業牢牢抓住政策紅利期和發展機遇期,全面深化各項改革,實現了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內生動力全面激活。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動提質增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龍科種業加快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工資能增能減”的管理機制。改革中,有5 名原中層管理干部退出管理崗位,有3 名員工因不符合相關規定被解除勞動合同,一批有能力的年輕人走上管理崗位。2022 年龍科種業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引進專業管理人員,激發了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二是明確發展目標,打造高水平科研、營銷團隊。龍科種業把建設全國最大的大豆種子企業作為戰略重點,確定了“主攻大豆、穩推水稻、發展玉米”的市場經營目標。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出臺《龍科種業科研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對有研發成果的團隊給予獎勵,激勵研發團隊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同時,創新營銷模式,搭建種業合伙人平臺,實現了營銷與利潤雙線提升。2020 年龍科種業實現銷售收入2.6 億元,利潤總額2200 萬元;2021 年實現銷售收入3.3億元,利潤總額2400萬元。
三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推動企業做大做強。近年來國家和省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新品種研發、種質資源保護、生物育種等方面支持種子企業發展。2021 年以來,龍科種業相繼獲得了農業農村部大豆創新育種基地建設、黑龍江省“揭榜掛帥”科技攻關等項目,累計爭取項目資金近7000 萬元。這些項目的實施使龍科種業不僅壯大了科研實力,而且提升了育種技術創新水平,為全力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奠定了堅實基礎。
《奮斗》:種業事關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現代化,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萍紕撔率欠N業發展的關鍵,龍科種業在品種選育、科技創新方面如何謀篇布局?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近年來,龍科種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科技創新力度,大力推進育種技術攻關。
一是加快自主創新,十年磨劍,成果顯現。龍科種業育種團隊現有16 位科研人員,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審定推廣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品種58 個?,F在主推的“龍科玉702”“黑農玉10”“龍科玉301”“齊禾401”等一批豐產性好、發苗快、糧質好、產量高的極早熟玉米品種,通過近幾年來的試驗示范,市場認可度極高。未來兩年有望再審定新品種10 個以上,實現黑龍江省農業生產區優勢品種全覆蓋。
二是堅持聯合創新,院企合作,共創未來。2021 年龍科種業與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聯合成立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并建立種業科研專家工作站,聘請國家水稻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崗位專家潘國君研究員為首席科學家,為推動種業科技攻關打下堅實基礎。與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圍繞種質資源創新、新品種選育等開展合作,雙方聯合篩選的玉米新品種“龍單97”獲大面積制種和推廣,“黑農玉10”“黑農玉13”進入重點示范種植階段;與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簽訂鮮食玉米新品種研發合作協議,加快玉米新品種繁育速度;與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五常水稻研究所等多家研究單位合作,選育推廣“黑河43”“黑農84”“綏農94”“齊和401”“松粳28”等玉米、大豆、水稻新品種近40 個,豐富了龍科種業的產品線,為全省農業生產用種提供了充分保障。
此外,龍科種業還通過團隊引進的方式,為一些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業課題組、博士團隊等提供科技創新平臺。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曹海龍博士合作,結合黑龍江省種植結構,共同推廣的“糖鏈植物疫苗”系列產品,已經在全省推廣應用。
《奮斗》:今年上半年,黑龍江省接連出臺《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和《黑龍江省支持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力打造千億級龍江特色生物農業產業集群,做優現代生物育種產業鏈。請問龍科種業在探索以生物育種技術賦能現代農業高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
只有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能保障糧食安全。龍科種業始終堅持“正心正念,做好種子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恪守“創新引領,全球化視野打造優秀民族種子企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企業愿景,積極展現國有企業使命擔當,通過提高自身科研創新能力,加快生物育種技術研發,全力保障全省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在探索以生物育種技術賦能現代農業高效發展方面,龍科種業重點圍繞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積極開展優質、高產、抗逆的種質資源科技攻關,篩選出一批優質種質資源,有效提升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團隊引進等形式,加大與農業科研院所、高校在生物育種方面的合作力度,布局基因技術、基因編輯、作物表型學、農業微生物制劑等前沿領域,實現了育種手段從“育種2.0”階段向“育種3.0”階段邁進,育種效率大幅提升。目前龍科種業重點推廣的大豆品種有20個,水稻品種有10個,玉米品種也有10個進入大面積制種階段。
作為全國首批32 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之一,龍科種業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黑龍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1 年入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2021年10月,在第十八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上,公布了2020年中國農作物種業頭部企業和主要農作物前十大品種名單,龍科種業常規水稻商品種子銷售總額全國排名第二,大豆商品種子銷售總額全國排名第六;超級稻“龍粳31”推廣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二,大豆品種“黑河43”推廣種植面積位居全國第一。
《奮斗》:黑龍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推進規?;?、數字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展望未來,作為龍科種業董事長,您認為企業下一步應主要在哪些方面發力?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閉幕后,龍科種業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圍繞“六個龍江”“四個農業”建設進行了全方位工作部署。立足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將時刻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扛起打贏種業翻身仗的重任,加速培育推廣優良品種,打造現代農業“芯”亮點。
未來3~5 年,龍科種業的發展定位是實施“一芯五化”戰略。“一芯”即加快生物育種科技創新,做強農業“芯片”。“五化”即打造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育繁推”產業發展鏈條化,為黑龍江省乃至東北亞區域提供更多的優良農作物種子;提升品質實現品牌化,在擴大經營規模的同時提升品牌影響力;業務合作平臺一體化,在運營方面重點打造產業平臺,構建龍科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產業項目運營資本化,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龍科種業增資擴股;遠東區域發展國際化,加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開展合作,實現擴繁制種、推廣應用。
種企強,才能種業興。下一步,龍科種業還將成立龍科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發揮專業優勢,大力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加速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及示范應用,全面提升黑龍江省農業種植水平,真正讓農民種上好種子、走上豐收路,為黑龍江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歷史性跨越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