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陽 陳冬梅 羅璠 袁夢琪 萬冬桂
乳腺癌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乳腺癌骨轉移在晚期乳腺癌中的發生率約為70%,中位生存期只有2-3年[2],骨相關事件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李佩文教授為全國名老中醫,50余年來致力于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臨床研究[3]。李佩文教授從玄府理論認識乳腺癌骨轉移的發病機制,臨證采用“開玄”與“養玄”的治療方法,臨床療效確切,現將其臨證經驗總結如下。
玄府是物質與信息交流的最細微結構和功能單位,以通為用,貴開忌闔,發揮著流通氣液,灌滲氣血,轉運神機的作用[4]。骨玄府發揮的是溝通內外、運行氣血、滋養骨骼、支撐運動的作用[5]。現代解剖學對于骨骼內含大量微細空腔,分布有血管、神經及淋巴管,發揮承重、運動、物質傳輸交換作用的論述佐證了骨玄府理論的合理性。現代學者以“玄府”為切入點治療各種骨病,均取得了確切的療效[6],為玄府理論在骨病治療中應用的有效性提供了證據,也為基于骨玄府理論辨治乳腺癌骨轉移奠定了基礎。
骨骼富含精密細小的網狀管道結構,是血液生成和貯存的器官,李佩文教授認為其有可能因為血液灌注的狀態造成骨玄府氣血郁滯。現代研究亦證實了乳腺癌患者骨轉移部位最常見的為脊柱[7],肩胛骨等形狀不規則骨、扁骨以及四肢長骨相對少見。女子以肝為先天,且經絡理論認為乳房為肝、胃二經所屬,乳腺癌患者多有肝氣郁結的臨床癥候。多項針對乳腺癌患者體質、中醫證候的臨床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以氣郁質居多[8],常見的證型為肝氣郁滯、腎精虧虛型[9]。手術損傷患者血絡,可導致血液停滯或離經妄行而形成瘀血。乳腺癌患者常可見血液高凝狀態[10]。術后化療常引起嚴重的消化道不良反應,此乃中焦脾胃受損表現,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而內聚為痰。癌毒具有生命力旺盛、極難去除的特點,多長期留戀于乳腺癌患者體內。當氣滯、痰濁、血瘀、癌毒等病理產物蓄積的量超過骨玄府所能運行轉化的限度時,則出現氣失宣通、痰濕內阻、瘀血阻絡、毒邪蘊結等病理狀態,骨玄府郁閉失用,癌毒侵骨而出現骨轉移。多項研究顯示,Luminal型乳腺癌較其他分型更易發生骨轉移[11],李佩文教授認為這是由于該型患者長期接受內分泌藥物治療,藥毒蓄積,加重骨玄府郁閉所致。
乳腺癌骨轉移多為溶骨性轉移[12],現代醫學認為其主要機制是癌細胞刺激破骨細胞的生成[13]。骨玄府依賴來源于先天和后天的氣血精津充養。乳腺癌患者發病時多處于圍絕經期[14],此階段女性先天之腎精漸衰,加之綜合治療手段以及癌毒對臟腑精氣的消耗,腎精益虛;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治療手段及癌毒損傷,中焦脾土虛衰,可使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乏源。關于乳腺癌骨轉移中醫證型的研究也顯示,乳腺癌骨轉移以肝腎陰虛證與脾腎陽虛證最為多見[15];郁結之肝氣或阻礙氣血運行,或橫逆犯中焦脾胃都可阻礙氣血化生;放射性治療多傷肺部[16],可致津液不布,以上諸多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導致骨玄府失于氣血精津的潤養而虛衰。此時,骨玄府無力承受癌毒的戕伐而出現骨實質的破壞,臨床表現為溶骨性轉移。南宋齊仲甫《女科百問》[17]云“女子以血為源”,乳腺癌患者氣血不會驟然虧虛,而是緩慢進展的過程。骨玄府較身體其余組織更為堅實致密,癌毒攻伐所需時間較長,故在乳腺癌中,骨轉移通常發生較晚,多出現在在原發腫瘤切除后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18]。骨玄府形態微觀,疾病進展過程隱匿,故骨轉移病灶多經過數年的潛伏期才成為臨床可檢測的轉移灶[19]。作為氣血運行之“道路”“門戶”的骨玄府虛衰,運行氣血的功能失常,則失養愈加嚴重,骨玄府痿閉的程度進行性加重,臨床表現為乳腺癌患者骨轉移多為全身多部位漸發[20]。
本病實質是郁閉、痿閉導致的骨玄府失和,病位在骨玄府,故調養玄府應貫穿于治療全程。李佩文教授強調臨床辨證治療當以開通玄府與充養玄府為總綱,著眼于去除玄府閉塞之因,增強玄府氣血精津榮養。辨清郁結之因后選擇行氣、化痰、化瘀、解毒的治法,使血絡得通,痰瘀得化,癌毒得制,則玄府得以開通;辨明虧虛之本后采用益氣、補血、生津、填精的治法,使得氣血充盈,精津充盛,則玄府得以充養。骨玄府得通得養,則郁閉、痿閉之勢得以逆轉,溝通內外、運行氣血、支撐運動的功能得復。調養玄府既是治則,也是目的,骨玄府通和是中醫在防治乳腺癌骨轉移中要達到的目標所在。
2.1.1 行氣通玄 行氣通玄法主要針對肝氣郁結證患者,此證型多見明顯的情緒抑郁不舒或急躁易怒,多嘆息、噯氣,腹脹,頭目、乳房、脅肋脹痛,月經不調,煩躁多夢,夜寐欠安等表現。氣郁既是致病重要原因,又可致運化不利,藥物難達病位而難以奏效,故處方更應注重增強行氣解郁功效以暢通骨玄府,防止其進一步郁閉而病情進展。
2.1.2 化痰利玄 化痰利玄法是針對痰濕內阻型患者的主要治法,此證型多可見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自覺咽中異物感,咳不出,咽不下,或時吐痰涎,兼見上肢淋巴水腫、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肝囊腫等多部位囊腫等表現。針對不同病機,治法應各有側重,或清熱化痰,或行氣化痰,或除濕化痰,或溫陽化痰,同時注重補益肺、脾、腎三臟,可使痰濕得化,骨玄府得以開通。
2.1.3 化瘀開玄 化瘀開玄法是針對瘀血內阻型患者的主要治法,此證型多可見血液高凝狀態,癌性疼痛,周圍神經病變,手足綜合征,頭痛,月經失調,痛經或閉經等表現。骨內含豐富而細密的血管,易郁易壅,乳腺癌骨轉移更需及時活血化瘀,開通骨玄府。寒凝、氣滯、氣虛、血虛、外傷等各種原因均可導致血液郁滯,故活血化瘀的同時應配合溫陽、行氣、補益氣血等治法。
2.1.4 解毒護玄 解毒護玄法是針對毒邪蘊結型患者的主要治法,此證型多處于乳腺癌終末期,患者出現全身多發性轉移,而非單純性骨轉移,臨床出現疼痛、咳嗽、咯血、氣短、腹水、嘔吐、健忘等多系統受累表現,故治療重點是顧護未受邪之地,解癌毒以防深陷。此型患者體內毒邪深重,正氣受癌毒、藥毒損傷的程度較重,整體狀況極差,故以解癌毒扶正為主要治法。
2.2.1 益氣充玄 益氣充玄法適用于氣虛型患者的治療。此證型多由先天體質或多次化療導致,主要出現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胸悶氣短,納差,消瘦,自汗,尿頻,面色淡白,舌淡,脈虛無力等元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表現。治療重點是補益元氣以充養骨玄府,同時應注重健脾和胃,培補中焦脾土,以開氣血化生之源。
2.2.2 補血養玄 補血養玄法適用于血虛型患者的治療。此證型常出現于化療治療階段或結束化療后,主要出現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多夢,手足發麻,月經后期,月經量少、色淡,或經閉等表現。治療重點是補充血液以充養骨玄府,氣血同源,血虛與氣虛多相互兼夾,故采用補血治法時亦需配合補益脾胃的治法。
2.2.3 生津潤玄 生津潤玄法是針對津液虧虛型患者的治法。此證型常出現皮膚干燥,潮熱盜汗,兩顴潮紅,咽干口燥,五心煩熱,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表現。治療重點是養陰生津以潤骨玄府,津液輸布主要與肺、脾、腎三臟有關,故在應用甘涼濡潤復津之法的同時應注重補益肺、脾、腎三臟。益生津之源,則津液充沛,輸布全身,潤膚澤毛,骨玄府得潤。
2.2.4 填精補玄 填精補玄法是針對腎精虧虛型患者的治法。此證型常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健忘,早衰,小便頻數甚或失禁,骨質疏松,月經不調,閉經,脈沉細等表現。腎主骨生髓,癌病日久,腎精虧虛,骨玄府失養,骨蝕髓空,癌毒入骨,故治療尤應注重補腎陽、益腎陰、填腎精,以達到填精益髓而充養骨玄府的目的。
風藥是指具有升、散、透、竄、燥、動特性的藥物[21],升可發越陽氣,散可輸布津液,透可穿越屏障,竄可加速起效,燥可降濁化濕,動能去壅除積。風藥具有辛開散邪、祛瘀通絡、行氣開郁、升陽助脾勝濕、燥濕導痰、啟閉開竅、引經報使、配伍倍效等諸多功效。風藥上行下達,內透外散,骨節毛竅,無不可至,故可使氣血周流,津液暢達,玄府暢通,實為開通玄府之要藥。風藥所含藥物廣泛,包括麻黃、防風、細辛、羌活、白芷等辛散疏風、辛溫通陽藥物,柴胡、薄荷、郁金等行氣開郁藥物,藿香、蒼術、桔梗、威靈仙等燥濕化痰藥物,川芎、白蒺藜等活血化瘀藥物,麝香、冰片、石菖蒲等芳香開竅藥物,天麻、白芍、石決明、鉤藤、地龍等平熄內風藥物,蟬蛻、僵蠶、全蝎、蜈蚣、白花蛇等搜風通絡藥物。其中,全蝎、蜈蚣、僵蠶、地龍等蟲類藥物藥力峻猛,攻沖走竄之性強勁,開通骨玄府功效極佳。葉天士云:“每取蟲蟻迅速飛走諸靈,俾飛者升,走者降,血無凝著,氣可宣通,與攻積除堅,徒入臟腑者有間。”而且蟲類藥物屬血肉有情之品,更易入血分而通玄府,現代藥理學亦研究證實其對癌毒、藥毒具有破解之效[22]。
李佩文教授臨證時總結發現,風藥的優勢在骨玄府的應用中體現得更明顯。藥物在組織中的分布濃度以及留存時間對藥物效用的發揮極為重要。治療骨病時,藥物先穿透結構更為致密的骨膜后,才能進入更深層次的骨質、骨髓中發揮相關的藥理作用。由于骨玄府至微至深至密的特點,藥物若非有竄透之性者,莫能入內,更難以達到和維持有效濃度。風藥不僅可行暢氣解郁,活血通絡,化痰散結之功,收祛散痰、瘀、癌毒等病邪之效,還可發其升、散、透、竄、燥、動特性,攜諸補虛祛邪之藥直達骨玄府發揮藥效,一舉而多得。
4.1.1 行氣通玄 逍遙散為主方,逍遙散為解肝經郁逆之名方,疏肝解郁、養血健脾的療效顯著,行氣通玄的同時還具有補益之效。
李佩文教授常配伍荔枝核、香附、郁金、八月札、合歡皮、玫瑰花、綠萼梅等藥物以求疏肝氣、補肝血、調肝用。荔枝核行氣散結作用較強,為李佩文教授開通玄府常用之藥,其提取物還可抑制乳腺癌細胞的侵襲和轉移[23]。郁金、八月札理氣止痛之功較強,為李佩文教授常用理氣藥對。李佩文教授同時強調此型患者尤應注重身心同治,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于療效的最大化發揮也極為重要。
4.1.2 化痰利玄 二陳湯為主方,二陳湯為燥濕化痰的基礎方,可隨癥靈活化裁,同時具有理氣和中之效,開通骨玄府的功效卓著。
《丹溪心法》[24]云:“治痰之法,實脾土,燥脾濕,是治其本。”李佩文教授常在二陳湯基礎上配伍瓜蔞皮、枳實、浙貝母、白芥子等化痰之品,以及厚樸、白術、草果、黨參等健脾燥濕之品。其中,瓜蔞皮化痰散結功效良好,還具有提高免疫功能[25]、抑制乳腺癌細胞增殖[26]的作用。白芥子、浙貝母二藥,一溫一寒,共奏化痰散結之效,尤善去無形之痰,為李佩文教授常用化痰開通骨玄府的藥對。
姜黃、莪術、當歸、川芎等藥物常被應用以增強化瘀之效。姜黃[27]、莪術[28]具有抗腫瘤之效,破血化瘀功效較強,可強力開玄府之郁閉,為李佩文教授臨床常用藥對。李佩文教授認為將黃芪、當歸、川芎等藥物在神闕穴及背俞穴進行穴位貼敷也適宜于血瘀證患者,腧穴有開玄通絡、行氣血榮周身的作用,穴位貼敷還可使藥物作用直達皮膚腠理。此外治之法有較好的疏通血管、活血通絡的作用。
4.1.4 解毒護玄 人參養榮湯為主方,此方氣血陰陽并補,扶正固本,固護骨玄府,以其為主方是求祛邪不傷正之效。
李佩文教授常配伍半夏、天南星、馬錢子、水蛭、蜈蚣、全蝎和地龍等攻毒藥物求其開通玄府、鎮痛、抗腫瘤之效。李佩文教授強調此階段癌毒深重,必不可為求快速解毒而過用蟲類藥物,如此病人不能耐受藥毒攻伐而促進病情進展,應少量配伍以求緩緩解毒之效。值得注意的是,蟲類藥物多具有肝腎毒性[29],故應用時應關注患者肝腎功能,及時調整處方。
4.2.1 益氣充玄 補中益氣湯為主方,此方有補氣升陽之效,全方藥性向上,具有彌散升提之效,故可在補益中氣充養骨玄府的同時暢通骨玄府,有一舉兩得之妙。
此型常用藥物為細辛、肉桂、山海螺。細辛、肉桂既補中溫陽,又辛溫發散通暢玄府;山海螺益氣養陰又解毒消腫,還具有通乳絡之效。諸藥相合,通補合用而善于調養骨玄府。李佩文教授同時囑患者可用藥渣泡腳,以發揮藥物最大的補益作用。
4.2.2 補血養玄 八珍湯為主方,八珍湯為氣血雙補之劑,既滋陰養血,又可補益脾胃而開氣血化生之源,補血養玄療效極佳。
當歸、川芎為李佩文教授臨床常用補血藥對。當歸補血行血,川芎通達氣血,二者可和血、補血及散血,補血養血以開源,開暢玄府以通路,可收“開玄”與“養玄”雙重之效。人參可助補血之功,《本草發揮》[30]云:“仲景以人參為補血者,蓋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陽生則陰長,血乃旺矣。”李佩文教授重視全面治療,故在湯藥治療的基礎上多囑患者日常可多服用紅棗、龍眼、阿膠等補血之品,藥食同補,全面調養。
4.2.3 生津潤玄 增液湯為主方,方中生地黃涼血,滋陰,生津,可濡潤津枯閉塞之骨玄府。玄參滋潤的同時,又能解毒散結助骨玄府開通。
李佩文教授多配伍天冬,可與麥冬協同發揮益胃生津的功效。李佩文教授認為生津當以補益肺、脾、胃為重點,多加用枇杷葉、杏仁、北沙參、玉竹、西洋參等補益臟腑、養陰生津之品。枇杷葉、杏仁養陰潤肺而生津;北沙參、玉竹滋養胃陰而生津;西洋參在滋陰的同時,還補益脾氣促氣血化生而生津,其提取物還具有抑制乳腺癌細胞增殖的能力[31]。
4.2.4 填精補玄 龜鹿二仙膠為主方,此方具有滋陰填精,益氣壯陽之功效,填精補髓充養骨玄府療效顯著。
李佩文教授多配伍淫羊藿、補骨脂、骨碎補、生地黃、女貞子、黃精、千年健等滋陰補陽壯骨之品。骨碎補、透骨草為李佩文教授治療此型乳腺癌骨轉移常用藥對。骨碎補具有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的功效,《開寶本草》[32]言其主“補傷折”。現代藥理研究顯示,骨碎補可遏制破骨細胞生成,從而遏制骨的吸收和破壞[33],因此極為適用于以溶骨性改變為主的乳腺癌骨轉移治療。透骨草藥性辛溫,具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經透骨之功效。透骨草貫透骨玄府功效較強,可協助方中其余補益藥物入里,增強填精補髓之功效。
患者,女,59歲。主訴:左乳腺癌術后3年余,胸骨疼痛3月余。患者于2017年10月27日行左乳癌切除術,術后行4周期AC方案化療,后行依西美坦內分泌治療。2020年7月自覺胸骨處疼痛明顯,行PET-CT及穿刺,診斷為:左乳浸潤性導管癌、胸骨轉移、胸壁轉移、腋窩、縱隔、鎖骨區淋巴結轉移。行TP方案一線化療4周期。2020年11月13日初診,癥見:左側胸骨處疼痛劇烈,累及雙側肋骨部、后背、腰及脊柱,咳嗽、噴嚏或轉體時疼痛加重,胸悶心慌,頭痛頭暈,神疲乏力,情志抑郁,納可,眠欠佳,二便調,面色蒼白,舌紫黯有瘀點,苔薄白,脈細弱無力。診斷:乳腺癌骨轉移,辨證:骨玄府郁閉。治法:行氣化痰,祛瘀解毒,補益氣血,生津填精。處方:荔枝核12 g、郁金10 g、八月札10 g、茯苓15 g、白術15 g、瓜蔞皮15 g、桃仁10 g、莪術15 g、姜黃15 g、山慈菇15 g、山海螺15 g、黃芪15 g、黨參15 g、肉桂10 g、川芎15 g、當歸15 g、北沙參15 g、西洋參15 g、狗脊10 g、淫羊藿15 g、骨碎補15 g、威靈仙10 g、川續斷10 g、透骨草15 g、蜈蚣2條、全蝎6 g。共15劑,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溫服。
2020年12月2日二診:患者胸骨處疼痛程度較前減輕,雙側肋骨及腰背部疼痛、胸悶心慌癥狀明顯緩解,第5周期化療期間出現粒細胞減少,現仍有胸骨處疼痛,乏力、頭痛頭暈癥狀,納眠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原方基礎上將黃芪、黨參、當歸加量為30 g,共15劑,煎服法同前。
2020年1月6日三診:患者已完成6周期化療,胸骨處疼痛程度進一步減輕,現為隱隱作痛,乏力較前明顯減輕,囑患者續服二診方15劑。
2020年2月10日四診:患者胸骨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僅表現為偶爾發作的隱痛,精神可見明顯好轉。復查PET-CT示:胸骨及周邊軟組織病變范圍較前減小、代謝減輕,縱隔區及左側鎖骨區、左側腋窩胸壁組高代謝淋巴結消失,左腋窩部分淋巴結變小,代謝略減低,考慮治療后代謝部分緩解。在二診方基礎上減去全蝎、蜈蚣兩味藥,共15劑,煎服法同前。
后患者于2021年2月行左胸壁病灶放射治療28次,并于2021年3月1日行氟維司群內分泌治療及伊班膦酸鈉抗腫瘤骨轉移治療,過程順利,于2021年3月、2021年4月復診,以原方隨癥化裁,胸骨疼痛未再出現,精神好,納眠可,二便調,體重無明顯變化。
按 患者乳腺癌多發骨轉移,經歷長周期治療,辨證病機復雜,可歸納為骨玄府郁閉。患者精神、體力、面色俱呈一派虛弱之象,必有骨玄府失于氣血精津的榮潤。患者因病情不斷進展,情緒較抑郁,肝氣郁結。胸悶心慌、頭暈當為痰飲凝于胸膈所致,故可見隨體位變動加重。根據舌象,頭痛為頭部血絡被血瘀阻滯所致,全身多發轉移提示體內癌毒彌散。患者骨轉移部位疼痛應為氣滯、痰濁、瘀血、癌毒、藥毒結聚于骨玄府,骨玄府不耐癌毒攻伐出現骨質破壞所引起的。故關鍵治法為調養骨玄府,采用行氣、化痰、化瘀、解毒法以開通玄府,益氣、補血、生津、填精法以充養玄府,同時配伍風藥以加強開通玄府之效。方中荔枝核、郁金、八月札有行氣之效,茯苓、白術、瓜蔞皮化痰寬胸散結,桃仁、姜黃、莪術活血化瘀,山海螺、山慈菇解毒散結,黃芪、黨參、肉桂、川芎、當歸溫中健脾補益氣血,北沙參、西洋參行生津之效,狗脊、淫羊藿、骨碎補補肝腎,強筋骨,威靈仙、川續斷、透骨草屬風藥,開通骨玄府,甘草調和諸藥。恐僅用草本藥物效力不足,故李佩文教授應用全蝎、蜈蚣,取其攻竄入血分之性,加強開通骨玄府之力,以挽重疴。全方針對諸癥全面施治,總以調養骨玄府為目的。二診時患者疼痛癥狀改善,可知骨玄府得通得養,功能改善,但化療傷正,正虛之象更顯,故原方基礎上將黃芪、黨參加量以增強補益之功。患者出現骨髓抑制,現代研究證實當歸、黃芪兩藥配伍可為促進骨髓干細胞分化發育創造條件,故將當歸加量以增滋補氣血之效。四診時,患者胸骨疼痛癥狀改善明顯,故刪去功效峻猛之蟲類風藥以防正氣耗傷。后以原方隨證加減,以善其后。
目前關于乳腺癌骨轉移的具體機制尚在探索階段,骨微環境是研究的熱點所在,這與作為骨最微小單位的骨玄府具有相通之處。李佩文教授繼承發展玄府理論,從骨玄府理論的新視角認識乳腺癌骨轉移的病機,并進行了中醫辨證治療探索,療效確切,為乳腺癌骨轉移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在臨床及科研中都極具價值,但仍需進行大樣本臨床研究以更好地評價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