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雄

一個人的腳力強弱與這個人的健康狀態有密切關系。人體從25歲開始老化,而人體腳力的減弱也是從25歲開始的。民諺曰:“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養樹護根,養人護腳。”“萬病從腳生。”“病從腳上來,雙腳如樹根,治腳治全身。”可見,腳在人體中有著多么舉足輕重的作用啊!祖國醫學很早就認為腳為人體之根。散步可以增進腳力。散步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是老年養生健體的最好運動。
散步,即為不拘形式地閑散,從容地踱步。這是一項最能促進體內各種節律正常的適度的全身運動。雙腳和雙臂有節奏的交替運動,與心跳非常合拍。這一簡單易行的健身運動,不受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的約束,也不受場地、設備條件的限制。老年人尤其是體質較差者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常期堅持這種鍛煉是最好不過的了,而且保險系數最佳。
閑逸的散步、和緩地行走,四肢自然而協調地動作,可使全身關節筋骨得到適度的運動,加之輕松暢達的精緒,可使人氣血流通、經絡暢順,利關節而養筋骨,暢神志而益五臟。步行所帶來的生理效應,首先是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韌帶都活動起來;繼而把呼吸、循環、消化、泌尿、內分泌、神經系統都引到活躍狀態之中,從而達到調節內臟功能的平衡,推進正常的新陳代謝,促進延緩細胞衰老的目的。如以每小時3公里速度行走1.5~2小時,新陳代謝率可提高48%,而加強新陳代謝是推遲細胞衰老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散步可以成為智力勞動的良好的催化劑,它能促進大腦皮層的活動,故有“散步出智慧”、“散步可改老年癡呆”之說。君不見人們在遇到難解的問題時常常不自覺地踱來踱去,有時竟在走來走去的團團轉中,突然靈機一動,思想開了竅,難題得到了解決嗎?許多人的才思有時就是在散步中涌現出來的。
散步能防治高血壓。散步時通過肌肉反復有規律的收縮與舒張,促進血管收縮與擴張,從而使血壓降至正常水平,一般連續散步10周,每天30~60分鐘,偏高的血壓便會有所下降;持續20周,輕癥高血壓患者可恢復正常。散步對缺血性心、腦疾患的防治也有益處。據國外調查顯示,每天步行6000步,還能有效防止老年婦女的骨質疏松和骨折。從保持健康來說,至少每天需要行走1萬步。散步有促進大腦皮層之功能,而老年癡呆癥多是由于腦萎縮所造成,散步則可激活腦細胞的分裂代謝,能誘發腦部產生特殊荷爾蒙或保護成分。經常散步有利于治愈老年癡呆癥、延緩腦萎縮的程度,能使心血管系統保持最大的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若散步在園林、樹林、溪邊這些地點,會感到空氣清新宜人,效果更佳。緣由是這些地方不僅氧含量充足,而且負離子含量多。負離子具有防病治病作用。負離子進入血液,可使紅細胞、白細胞、血鉀、血鈣、血糖維持正常狀態。負離子進入腦組織,能調節腦的功能和新陳代謝,并能促進維生素的合成和儲存。所以說,散步選擇在河邊、湖畔、公園的林蔭道上,或鄉村、田野的小路最好,這些地方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較高。切莫在馬路邊散步,這些地方易積聚汽車排放的尾氣,空氣污濁不堪。君不見有的人為什么在毛毛細雨中作散步鍛煉,也正是因為這種環境中氣候濕潤、負離子多,是一種有氧運動。散步養生健身要取處效果,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持之以恒,堅持數年必有好處,日久天長方可顯現,那種以為三五天、七八天即能取效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同時,還要注意運動時的衣著要寬松舒適,鞋要輕便以軟底為好。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散步的速度分為緩步、快步、逍遙步三種。老年人以緩步為好,每分鐘60~70步,相當于每小時以3公里的時速就可以了,行步穩健,可穩定情緒、消除疲勞,有健胃助消化之功能,同時,還有預防痛風病的作用。快步行走,每分鐘行走120步左右,相當于每小時以5公里的時速走路,這種散步行動自如、輕松愉快、且轉動靈活敏捷,久久行之可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適合于老年體質較好者及有較強度的鍛煉史的老人。散步時且走且停,時快時慢,行走一段,稍事休息,繼而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緩步走一段,這種走走停停、快慢相間的逍遙步,則適合病后恢復期內的患者及體弱者。三種散步方式都是科學的健身方式,我們應因人而宜,適當選擇、合理運動。以筆者的親身經歷這三種方式結合在一起,時而甩臂、時而擴胸,時而佯抱球狀、左右搖擺或加以內功作小周天運轉的散步,更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散步的時間,可在日出后或傍晚落日時(即下午5點鐘左右或接近黃昏時),這是散步的黃金時間。以不氣喘、自我感覺良好為度,每次可行走30~40分鐘,中途還可依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休息一下,以達到強身健體、養生益壽之目的。人們常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其實,對老年人來說,飯后馬上行走并非有益,特別是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餐后胃部膨脹可反射性引起冠狀動脈收縮,使心肌血量減少,尤其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飯后散步最容易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這是因為食后體內血液會處于高凝狀態,容易形成血栓。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的人,飯后散步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表現為頭暈、乏力,甚至昏厥等。對有胃下垂的人,飯后散步,容易出現腹脹不適,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患有貧血、低血壓的人,如果飯后散步,由于飯后大量血液供給胃部,容易造成腦部缺血,也會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現象。對于有上述幾種病的患者及年老體弱的人,飯后最好是先輕輕按摩腹部,至少休息半小時以后再去散步,才會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