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揭榜掛帥”制度激活內生動力
大港油田 潘文龍
貴刊2022年第16期封面故事《讓科研活起來——中海油研究院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紀實》這組文章,對中海油研究總院開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行了報道。其中,在《激活海油最強大腦》一文中,寫到要“聚焦重點攻關項目實施‘揭榜掛帥’,放權賦能激發項目長和研究團隊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且指出“新機制有效激發了科研團隊的創新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筆者認為,中海油研究總院創建以項目長負責制為核心的“揭榜掛帥”制度,為科研單位激活內生動力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
“揭榜掛帥”制度打破原有單一化的結構體系,給予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讓更多的青年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舞臺,適用于我們大部分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尤其是當前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中興、華為等高科技公司陷入美國制裁,更加突出了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作為能源行業的科研單位,更要大力實施“揭榜掛帥”制度,激發人才的創新動力,盤活現有資源,加快推進“卡脖子”技術攻關,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當然,新機制的實施不能一蹴而就,還需摸索完善新機制中存在的不足。筆者相信,能源行業的科研單位通過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切實將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小屏幕發出“最強音”
齊魯石化 劉芳芳
讀了貴刊第15期《電子屏 新陣地》的文章,了解到揚子石化通過218塊小小電子屏,讓基層員工在直觀形象地了解國家大事、公司重要安排等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員工自主創作的小視頻或拍攝的美景圖片,拓展了陣地,延伸了觸角,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濃厚輿論氛圍。不得不說,此舉打通了上情下達、基層互通“最后一公里”,成為開展形勢任務宣講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深得員工喜愛和贊譽,不失為深化企業思想政治建設的“金點子”。
員工利用等電梯、工余空閑、吃飯間隙等碎片化時間,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時事、看看新聞,也可以通過屏幕播放的HSE管理體系安全理念動畫,《就是“烯”歡你》《你瞅啥》《包在我身上》等自創視頻,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傳遞正能量,提振員工士氣。
用員工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方式,將上級精神快速直達基層一線,通過反復的耳濡目染、學習宣傳,讓黨政聲音、企業文化理念、安全環保要求等入腦入心、見行見效,為一線員工搭建起了解公司內外信息的平臺。同時,員工在工作間隙,走到操作室外,看看電子屏,避免了久坐,可謂一舉兩得。小小電子屏,開辟了形勢任務教育的新陣地,成為聚人心、鼓干勁的有力載體,堅定了干部員工立足崗位干好本職工作的信心和意志,凝聚共識,助推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哈特能源》
2022年能否迎來氣候危機的轉折點
2022年8月31日刊

過去半年,全球在應對氣候危機方面表現不佳,甚至出現倒退現象。但我們仍有機會扭轉局勢,迎來氣候危機的轉折點。美國近期通過了《降低通貨膨脹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氣候相關立法。美國政府斥巨資用于清潔能源轉型。相比于2005年,該法案承諾到2030年實現40%的碳減排。盡管這并未達到拜登政府承諾的50%碳減排目標,但若沒有新立法,這一數字或許只是30%。
(于 洋 )
《油氣投資》
退出薩哈林1號的大門被堵埃克森美孚將對俄羅斯聯邦政府提起訴訟
2022年8月31日刊

在俄羅斯總統普京阻止埃克森美孚退出其在俄羅斯僅存的業務后,這家石油巨頭邁出了對俄羅斯提起訴訟的第一步。自3月以來,埃克森美孚一直試圖退出位于遠東地區的薩哈林1號項目,但因8月初的一項總統法令而擱置。俄羅斯國有產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表示,如果埃克森美孚恢復該項目的正常運營,這一爭端可以得到解決。總部位于德克薩斯州愛文市的埃克森美孚公司8月30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已經向俄羅斯聯邦政府發出了一份不同意見告知函,該法令限制了我們的權利,阻礙了我們安全退出該項目運營。”
(于 洋 )
油價網
七國集團表示支持俄石油限價計劃
2022年9月3日刊

七國集團表示,他們將對全球購買俄羅斯石油實行限價計劃,美國希望此舉能緩解能源市場壓力,并以此削減莫斯科的總體收入。他們表示,計劃將于12月5日開始,與歐盟對俄羅斯石油制裁的時間一致。七國集團即將達成協議的消息傳出后,油價小幅收窄漲幅,交易員們正在努力應對這種機制實施的可能性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但目前尚不清楚限價機制的效果如何,尤其是俄羅斯一些最大的買家尚未同意加入。俄羅斯表示,不會向對其石油實行價格上限的國家出售石油。
(于 洋 )
《亞洲油氣》
菲律賓愿與中國開展新的石油勘探談判
2022年8月29日刊
菲律賓外交部長恩里克·馬納洛日前表示,菲律賓對與中國就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進行新的談判持開放態度。就中菲終止海上油氣開發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中菲兩國開展海上油氣共同開發是在不影響各自涉海立場主張的前提下,妥處兩國海上分歧、實現互利共贏的正確道路。發言人稱,兩國領導人就此達成了重要共識,兩國政府簽署《關于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并在此框架下積極開展談判,取得重要進展。
(于 洋 )
《E+P》
環保之都丹麥哥本哈根放棄2025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2年8月28日刊
丹麥是全球零碳發展的先行者,上世紀七十年代經歷兩次石油危機重創后,丹麥決心改變過度依賴傳統能源的發展模式,該國電力大部分已通過可再生資源生產。致力于碳減排的環保企業阿邁厄島資源中心計劃在哥本哈根建設焚燒處理廠,旨在過濾焚燒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打算申請碳捕集和封存政府基金,但因未滿足股權資本要求而無法申請這一基金。今年,歐洲多國調整既定能源政策,重啟煤電。德國放棄了草案中“2035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目標,奧地利、法國和荷蘭也宣布了增加燃煤發電量,以便在冬季到來前將盡可能多的天然氣優先注入儲氣設施。
(于 洋 )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悲歡
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突發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9月8日12時,地震已造成86人遇難。各石油企業心系受災群眾,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支持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彰顯國企擔當。
供圖/賈易鵬 張天祎 視覺中國

焦點

攝影/王國章
我國首個百萬噸級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投產
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日前正式注氣運行,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CCUS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開發的新興技術,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集提純,繼而投入新的生產過程進行再利用和封存。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由齊魯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并將其運送至勝利油田進行驅油封存。
突破
油氣勘探“深地工程”獲重大突破

日前,中國石化宣布在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實施的“深地工程”獲得重大突破。順北803斜井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日產原油244.3噸、天然氣97萬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1017噸,成為順北油氣田超深層第15口“千噸井”。中國石化命名順北油氣田為中國石化“深地工程”順北油氣田基地,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氣項目,順北油氣田基地被稱作“深地一號”。
發布
2022中國企業“碳中和”貢獻50強榜單發布
9月2日在“碳中和”與煤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十二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上,2022中國企業“碳中和”貢獻力(CCC)研究報告暨50強榜單發布。2022中國企業“碳中和”貢獻力榜單從碳源減排和碳匯吸收貢獻力、企業“碳中和”行動方案貢獻力、企業減排技術貢獻力、企業碳金融貢獻力、企業社會責任貢獻力等多方面進行評價。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集團、中國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位居前三。
建設
卡塔爾將建設全球最大藍氨項目
9月1日,卡塔爾能源全資子公司——卡塔爾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公司與卡塔爾化肥公司簽署了氨7項目的建設協議,該項目藍氨年產能為120萬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藍氨項目。據悉,項目將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產。卡塔爾能源首席執行官表示,氨7項目是卡塔爾和整個能源行業的里程碑。項目還將鞏固卡塔爾能源在可再生能源和碳捕獲和封存領域的獨特地位,以及向世界提供差異化、低碳產品和燃料、優秀的物流能力。
實施
中國石化發布實施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

近日,中國石化發布實施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加快打造中國第一氫能公司,遠期力爭成為世界領先氫能公司的發展目標。公司將按照“加氫引領、綠氫示范、雙輪驅動、助力減碳”的思路,聚焦氫能交通和綠氫煉化兩大領域,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引領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充電站
道達爾能源將在比利時建設4400個電動汽車充電站
根據比利時法蘭德斯地區交通和公共工程局的建議,法蘭德斯政府已委托道達爾能源在該地區開發和商業運營電動汽車充電服務。道達爾能源將在未來兩年內建設多達4400個公共充電站點。新的22千伏安充電站電力來源為比利時附近的北海海上風能產生的100%可再生電力。
本刊速遞
“十四五”煉化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9月1日,第十屆亞洲煉油和石化科技大會在浙江舟山開幕。本次會議以“轉型升級與新能源發展”為主題,以“國際視野”“專業性”和“影響力”為特色,旨在共同探討石化價值鏈的延伸,提升行業效益的訣竅,從而推動煉油和石化企業實現低碳發展、綠色發展、高端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煉化行業全面進入由大到強發展的全新階段,行業生產經營水平站上新起點、全球產業鏈地位有新提升、產業結構調整有新進展,在過去的2021年里全行業已經實現了“十四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李壽生指出,進入“十四五”以來,煉化行業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中,重大挑戰主要來自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源安全和結構優化這三個方面,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突破,嚴格緊迫的“雙碳”倒逼、振興發展的強勁需求使我國煉化行業處在能源變革和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
李壽生表示,未來可從四個方面破題:用新能源技術開發搶占未來新能源發展的新優勢、用煉化一體化新工藝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用綠色低碳技術工藝創新闖出一條低碳排放的新路子以及用智能技術全面提升傳統能源發展的新境界,在能源轉型過程中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先立后破”的原則,穩步提高行業競爭力。
與會專家表示,對于行業來說,如何在這變革的新階段,以戰略眼光調整和優化資源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是一個重要課題。對于企業來說,需要不斷創新,尤其是進行協同和開放性創新,持續提升效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運營,從而立于競爭的不敗之地。
(本刊記者/周志霞)
在機遇與挑戰中促進能源變革
8月27日,由清華大學和中國石化聯合主辦的2022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在北京開幕。論壇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相關行業人員、專家學者等共商低碳轉型路徑,探討能源變革方向。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強調,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要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行行有責、人人有責,要梳理重點行業碳排放分布,摸清碳足跡,建立碳排放標準核算和檢測體系。要統籌政策措施,加強科技攻關,實現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場,適時推出碳稅;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為降碳零碳提供更堅實的科技支撐。
中國石化總經理趙東指出,近年來,伴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全球能源供需體系的深刻變革,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面臨新挑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面臨新壓力。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石油石化行業將加快打造綠色油氣田、綠色煉化產業、綠色儲運體系、綠色循環體系,邁向綠色低碳發展。中國石化高度關注“雙碳”目標下全球能源轉型趨勢,未來將全方位推進化石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消解碳排放總量、增強綠色能源供給、優化企業能源結構、攻堅綠色低碳技術、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堅定不移向凈零排放努力。
(本刊記者/陸曉如)
數字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今年前7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8%,保持較快增長;利潤同比下降1.1%,上半年為增長1%。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2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原油2.898億噸,同比減少4%;進口天然氣6220.9萬噸,減少9.6%。但是,相應的進口金額卻大幅度地增加,其中,原油進口金額為1.37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了52.1%;天然氣進口金額為2356.2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了47.5%。
國家稅務總局8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406.8億元,同比增長108.5%,其中7月份免征車購稅71.7億元,同比增長119.1%。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實施以來,有效激發了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