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 張曦 高俊 魏康 薛峰 陶宏明
老年群體尤其是女性隨著年齡的增加骨密度會顯著下降,這導致骨骼強度下降,增加骨折的發生風險[1-2]。在我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女性為90.8%,男性為60.7%。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常見于髖部及胸、腰段脊柱,而對老年患者尤其絕經后婦女來說,又以椎體壓縮性骨折多見[3]。椎體成形術是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首選方案,該術式可通過向椎體內注入聚丙烯酸甲酯等骨水泥材料以達到增加椎體強度的目的,其治療效果得到臨床認可[4-6]。但是在術后患者依然面臨著脊柱高度下降、骨密度下降等問題,導致患者易出現疼痛、不良愈合、延遲愈合,進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負面影響[7]。由于此類患者發生骨折的原因多與骨密度下降相關,因此在術后可通過服用阿侖膦酸鈉的方式增加患者骨量,促進骨折斷端的愈合[8]。本研究為進一步促進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康復,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滋陰補髓方治療,結果令人滿意,現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常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76 例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60 歲,經X線、CT 等確診為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9];(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癥,骨密度測量結果降低等于或超過2.5 個標準差;(3)未對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不耐受。排除標準:(1)近半年內未服用維生素D、類固醇類激素;(2)肝、腎功能存在嚴重功能障礙;(3)未配合隨訪或隨訪時間不足6 個月。使用SAS 軟件隨機數模塊將患者分成兩組,每組38 例。本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知情同意參與研究。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椎體成形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在C 型臂的定位輔助下定位患椎,定位手術位置。全身麻醉完成后,在患椎定位的位置作0.5 cm 切口,于C 型臂輔助下椎弓根穿刺進針,進入患椎椎體1/3 處。抽出穿刺針,注射骨水泥到患椎,注意骨水泥的注射量需按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精確計算,避免過多、過少導致的并發癥。完成骨水泥注射后退出穿刺針,以敷料覆蓋切口。術后患者常規抗感染。對照組手術完成后服用阿侖膦酸鈉(生產廠家: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85,規格:70 mg),劑量70 mg/次,每周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藥滋陰補髓方治療,藥方:生地25 g,龜板、黨參各20 g,枸杞15 g,當歸、茯苓、白術、川斷、牛膝各10 g。每日1 劑,煎煮完成后早晚各服用1 次。兩組患者在治療3 個月后調查療效。另對患者維持至少6 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比較兩組骨密度。治療前、治療3 個月測量骨密度,使用雙能X 線骨密度測量儀進行測量。(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的骨形成標志物指標,包括血清堿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前膠原N-端前肽(PⅠNP)。(3)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血清流變學指標,包括血細胞比容(HCT)、紅細胞沉降率(ESR)、纖維原蛋白(FIB)。(4)比較兩組療效。療效評價參考文獻[10]《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X線結果訂定,評價時間為術后6 個月。痊愈:X 線顯示骨折完全愈合,且無脊柱變形、腰椎疼痛、腰膝酸軟等并發癥;顯效:X 線顯示骨折完全愈合,無重大并發癥發生;無效:X 線顯示骨折未愈合。總有效=痊愈+顯效。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 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法進行數據的正態分布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骨密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兩組骨密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密度比較[g/cm3,()]

表2 兩組骨密度比較[g/cm3,()]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 兩組骨形成標志物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ALP、PⅠNP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兩組ALP、PⅠNP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骨形成標志物指標比較()

表3 兩組骨形成標志物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HCT、ESR、FIB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觀察組HCT、ESR、FIB指標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4.74%,高于對照組的71.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517,P<0.05),見表5。

表5 兩組療效比較[例(%)]
老年人群發生骨折往往與骨密度下降導致的骨質疏松相關。此類患者因年齡、激素分泌的影響,骨密度相較青壯年更低,因而骨骼強度不足,脆性更高,在發生摔倒、跌倒后易出現骨折[11]。尤其是女性受到雌激素分泌下降的影響,骨吸收增多,破骨細胞增多,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較高[12]。老年壓縮性骨折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案是椎體成形術,該術式可為骨折的愈合創造基礎條件,但為進一步促進骨折的愈合,還可予以患者維生素D、阿侖膦酸鈉等藥物輔助治療[13-15]。
中醫認為骨質疏松屬于“骨痿”等范疇,其病機是脾腎兩虛,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腎精不足則骨骼失養,骨化生化乏源[16]。鑒于此思想,本研究在治療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時還將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思想引入,以滋陰補髓方促進骨折的愈合。滋陰補髓方由生地、龜板、枸杞、當歸、黨參、茯苓、白術、川斷、牛膝組方,其中生地滋陰補腎、養血補血;龜板強骨補腎;枸杞滋腎、潤肺;當歸補血活血、潤腸通便;黨參補中益氣;茯苓利水燥濕,健脾寧心;白術燥濕利水、補脾健胃;川斷補肝腎、續筋骨;牛膝補肝腎、強筋骨[17-18]。全方有補肝益腎、滋陰潤肺、補脾健胃等功效,對促進骨折愈合有重大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加入滋陰補髓方可有效促進骨密度的增加,其原因在于川斷、牛膝、生地等均有促進骨質增加的效用[19]。而這也是觀察組治療3 個月后骨形成標志物指標得到顯著改善的原因。另外,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HCT、ESR、FIB 在治療3 個月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原因在于滋陰補髓方還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改善血瘀狀態,這使得血液流變學指標顯著改善,為骨折的愈合創造有利條件[14,20]。最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本研究中發現對照組在椎體成形術后3 個月出現HCT 稍升高,導致HCT 變化的原因較多。術后1 周之內HCT 逐漸下降至低點,在隨后的6 周至3 個月內恢復至術前水平[21]。故本研究出現HCT稍升高,不考慮椎體成形手術引起。另國內外的研究指出,HCT 可能與血壓變化、COPD 等存在相關性[22-23],本研究中未能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
綜上所述,滋陰補髓方結合阿侖膦酸鈉在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治療中有理想效果,對加速骨折的愈合,提升骨密度,獲得更理想的療效均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