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陳欣 柳玉鵬
當地時間12日,包括烏克蘭在內的近50國防務高官聚集布魯塞爾,分別參加兩個會議:北約防長會和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會議。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是俄羅斯連續空襲烏數十個城市以及烏四地“公投入俄”以來,北約舉行的首次大規模會議,標志俄烏沖突進入一個新階段。可以想象,如何更大力度地幫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是這些會議的核心議題。這意味著,俄烏沖突仍將持續,甚至升級。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北約防長會中還包括″一個“核計劃小組”會議。而卡周,北約將舉行有近半數成員國參加的核威懾演習。雖然這是一次例行演習,但不少媒體都提到在俄羅斯已警告將用一切手段保衛領土的情況下廣北約不取消此類演習所發出的危險信號。在香港《南華早報》看來,俄烏沖突似乎可能從看似局部的對抗轉變為對全球安全更為危險的沖突。
北約宣稱不允許俄羅斯贏
北約機密的“核計劃小組”會議將于當地時間13日舉行。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這是北約防長會的一部分,這一定期會議舉行正值俄羅斯發出“核威脅”之際。隨后,北約將于下周舉行代號“堅定正午”的核威懾演習。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11日提前宣布了演習計劃。“美國之音”報道稱,該演習每年舉行一次,通常持續約一周時間。演習涉及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戰斗機,但不涉及任何實彈。30個北約成員國中的14個國家將參與演習。德國電信新聞網援引軍事專家的話稱,“堅定正午”將演習如何把美國的核武器從地下安全地運送到飛機上,并將其安裝在戰斗機下方。
歐洲動態網站稱,北約作為一個組織本身不擁有任何武器,名義上與北約有關的核武器處于美英法3個擁核國家控制下。2019年泄露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和北約的核武器基地位于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和土耳其。這些武器的存在源于上世紀60年代冷戰時期的一項協議,目的是威懾蘇聯。
美聯社評論說,盡管俄烏沖突引發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且俄羅斯總統普京警告,他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保衛俄羅斯領土的說法不是虛張聲勢,但北約仍宣布將進行這次演習。一名北約官員稱,演習的主要部分將在距離俄羅斯1000多公里的地方舉行。該演習是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就計劃好的。斯托爾滕貝格稱:“如果我們突然因為俄烏沖突而取消一次例行的、計劃已久的演習,將發出非常錯誤的信號。”
斯托爾滕貝格將普京發出的警告描述為“危險和魯莽的”,稱北約正在密切監視俄羅斯的核力量,目前沒有看到俄態勢有任何變化。與此同時,對于北約即將舉行的核威懾演習,他卻稱“北約堅定和可預測的行為及軍事實力是防止局勢升級的最佳途徑”。斯托爾滕貝格還說,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獲勝將是北約的失敗,北約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日報道稱,當天在被問到斯托爾滕貝格的相關言論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這可以視為承認北約正在為烏克蘭而戰。俄《國防》雜志主編伊戈爾?科羅琴科認為,斯托爾滕貝格的話表明北約希望制訂對俄羅斯領土實施核打擊的具體計劃。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2日報道說,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莫羅佐夫表示,北約舉行的核威懾演習令世界向核戰爭邁進一步,俄羅斯不會對這一演習置之不理,將以加強戰備作出回應。
北約的核威懾演習在成員國內部也引發不滿。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2日報道,該國和平組織呼吁于下周舉行示威游行,反對這一演習。
烏克蘭:200多個基礎設施遭打擊
在克里米亞大橋發生爆炸后,包括基輔在內的烏克蘭多個地區12日連續第三天拉響防空警報。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道稱,烏克蘭全境仍面臨空襲和導彈襲擊的威脅。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12日說,烏克蘭3天內有包括28個能源設施在內的200多個基礎設施遭到破壞。此前一天,烏克蘭能源部長哈魯申科稱,俄羅斯的襲擊讓烏克蘭近1/3的能源設施受損。
據法新社12日報道,斯托爾滕貝格在當天開始的北約防長會上說,“我們將討論如何增加對烏克蘭的支持,當務之急將是為其提供更多的防空力量。”《紐約時報》稱,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12日表示,德國承諾提供的4套先進防空系統中的第一套已經交付給烏克七這套價值1.4億歐元的系統甚至連德國軍隊都沒有使用。俄《觀點報》報道說,愛沙尼亞外長雷恩薩盧在接受CNN采訪時,甚至呼吁盟國不要害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可能越過俄羅斯的“紅線”。
世界社會主義網站評論稱,拜登警告“核末日”的話音還未落,克里米亞大橋就發生爆炸。現在北約又宣布,不會取消核威懾演習。美國和北約正尋求進一步升級戰爭,他們不呼吁停火或通過談判解決沖突,但我們必須停止戰爭的無情升級。
環球時報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