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華(長沙文化藝術展覽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0)
很多博物館沒有做到展覽內容和數字技術的有機結合。比如,雖然博物館內安裝了很多大尺寸的LED顯示屏,但是顯示的內容卻和博物館的藏品沒有多大關系,這不能給觀眾以實質性的幫助。部分LED顯示屏內容只是展覽館的地理位置、路線分布、博物館的發展歷史介紹、博物館相關機構組合展示。這些項目介紹比較常規,對觀眾沒有吸引力,屬于數字技術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博物館的主要藏品陳列和重點文物介紹,主要是依靠周邊的觸屏電腦來展示,但是這些觸屏電腦位置規劃和功能利用不夠合理,有些顯示屏已經年久失修,展示內容也比較單一化,粗略地循環播放藏品圖片,不能對展品、藏品進行詳細的介紹,對觀眾沒有實質性促進作用,不能形成互動性的展覽欣賞,也不能形成多方面的感官享受,所以很多觀眾對觸屏電腦沒有太大興趣,很多觸屏電腦淪為表面工程,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還有一些博物館,雖然數字技術比較發達,但是在功能利用方面卻沒有做到主次分明。這些LED顯示屏主要是為了凸顯博物館技術裝備先進,所以大量堆砌數字技術,使用大量的聲、光、電等技術特效,給予觀眾視聽上的強烈刺激,但是卻沒有在展覽館展品的展示方面深度挖掘。這些資金充足的博物館重視所謂的排面,卻沒有針對博物館的藏品進行良好的宣傳。這種本末倒置的宣傳方式,給觀眾一種缺乏文化底蘊的印象,陷入了過度包裝的窠臼。這不但背離了藏品展覽的初衷,而且很難對觀眾進行文化浸染。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是因為博物館的運營方向有所偏離,為了彌補館藏不足的缺點,采用技術包裝來彌補館藏內涵缺失。
數字技術不僅可以應用在實際場景中,還可以通過VR,讓游客足不出戶就可以觀賞到各類文物。這在疫情時代的嚴防管控下,更加方便人們隨時隨地觀看,因為線上觀展不需要游客到博物館,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觀看。
數字技術能夠放大和縮小文物,具有全面性。游客可以通過數字技術,對博物館文物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觀摩,360度感受文物的細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解決由于光線問題造成的文物細節展示不清晰的問題。同樣,數字技術也能夠解決由于空間不足而無法擺放大體積文物的問題。因此,數字技術能夠有效地消除由于光線和空間這些因素帶來的觀賞細節問題,更全面地展示博物館文物的細節。
傳統的展覽方式只能刺激游客的視覺,缺乏互動性。借助數字技術,博物館工作人員通過播放相關影片,再加以講解,游客能獲得更多的聽覺體驗,全方位地感受由新興數字技術帶來的感官新體驗。這也增加了文物的真實感和生動感,增強了博物館信息的趣味性,實現雙向互動、交互體驗,進而吸引更多游客到博物館參觀展覽。
遵循客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原則,尤其是在博物館中應用數字技術。在博物館文物展覽中應用數字化技術,要合理、科學地做好規劃,力圖不讓博物館的文物失真,保證文物信息準確且專業,不能編造文物的背景信息。
明確數字技術的對象和使用目的,這是數字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步驟。博物館的文物展覽使用數字技術,需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配合設計師,針對不同文物的特點和性質,選取適合各種文物的數字技術。除此之外,還要根據不同的觀眾人群特征,甄別人物群體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物對象,再對這些人群和文物作出劃分,更加生動形象地進行數字技術應用。
當今社會已步入大數據時代,社會知識的傳播過程充分利用現代的媒體和數字技術,可實現雙向知識傳播。實踐也證實了在知識傳播的過程中,雙向互動的交流更加生動。因此,在設計博物館的文物展覽過程中,要將數字技術的交互性作為實現數字技術的核心原則,雙向互動才更加生動。這一原則也需要工作人員積極配合,提高觀眾參與度,與觀眾以活動形式積極互動,才能加深他們對傳統知識的認知。
眾所周知,巨幕投影是影院院線技術的一種數字化應用技術,它能夠通過展示巨幅畫面,使不同的畫面切片融為一體。與普通的投影模式相比,巨幕投影技術最大的優點在于視覺更加廣闊,分辨率更高,顯示內容更加多樣化。因為它的尺寸比較大,所以能夠融合很多不同的畫面,特別是利用邊緣數字融合技術,降低畫面的光影重合部分,通過呈現最佳光線,在投影過程中實現畫面的無縫銜接。與此同時,使用投影機能夠使顏色更加豐富,分辨率更高,所以整個畫面的整體性、豐富性、亮度和分辨度能實現完整統一。

圖一 360度全息立體成像

圖二 清明上河圖
比如說在世博會上,我國曾經用巨幕投影技術展示清明上河圖這一歷史畫卷,因為清明上河圖篇幅較長,內容較多,所以普通的投影技術很難展現北宋的輝煌歷史畫面。整合十二臺投影儀,聯合巨幕投影技術,將清明上河圖放大了30倍,參觀者不但可以看到北宋時期整條街的繁榮景象,而且還可以360度全方位地進行觀看。無論是細節呈現還是整體的恢宏效果,這幅圖都得到了完美呈現。
多點控制技術是數字技術應用中一個有效的光學實物展現模式,它的原理是通過連接計算機顯示屏,在投影過程中連接多個紅外線發射管,一旦人體觸摸到文物的具體細節,那么對應的攝像頭就會在第一時間內捕捉光線,從而將手指端的觸碰感應傳輸到計算機終端設備,終端設備對文物的指定細節進行展現。在這個操作過程中,通過多點控制技術,使實物360度全方位展示,參觀者也可以通過觸屏技術對文物進行全方位的觀看和互動。

圖三 古代船舶圖片
1.靜態平面技術的應用
靜態平面展示技術是數字技術中一種二維成像技術,也就是通過高清文物圖片的拍攝方式,對博物館的藏品進行靜態展示。這項技術主要應用于拍攝一些無法展出實物的館藏類型。一般館藏藏品出現損壞或者因為某種歷史原因無法進行實物展出的時候,就會利用靜態平面技術拍攝高清照片,然后通過高清靜態平面展示技術,噴繪立體背景墻,重現古人生活或者古代戰爭場面。游客身處二維世界的高清文物圖片中,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古代生活與戰爭的真實場景。除此之外,高清靜態平面展示技術還可以拍攝一些比較小的藏品,以便于人們觀看這些小藏品的細節,從而獲得微觀體驗。
2.動態平面數字技術的應用
動態平面數字技術不僅包括二維圖像展示,還包括三維立體展示。二維與三維的結合,使博物館的館藏品得到立體化的展示。例如,某博物館在銅器時代的展廳中陳列了距今1700年前北歐先民佩戴的首飾。為了讓游客們更加真實地體驗當時女子生活的場景,博物館用光譜投影的方式將首飾具體細節掃描到了圖像具體的位置上。這種新穎而奇特的構思方式,使展覽者對飾品的細節一目了然。與此同時,該博物館為了展現1700年前人們的生活場景,在博物館中建立了一個3D古墳,觀眾們可以登上古墳觀看利用動態平面技術展出的2D電影,觀看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比如膜拜太陽神的場景。3D實景搭建和二維動畫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人們了解1700年前北歐先民是如何生活、如何敬仰神明的。
除此之外,利用VR技術等感官虛擬現實技術,也可以呈現古代的真實環境,使參觀者獲得視覺、聽覺、觸覺多層面的感官體驗。在虛擬環境中,真實物體與虛擬視聽相互疊加,使參觀者身臨其境,產生穿越歷史的感覺。例如,中國古船博物館利用大型的數字投影設施,將一艘古代沉船的海底環境和海面上的真實航行狀況展示出來。借助該項數字技術,參觀者對于沉船的展品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在腦海中也浮現出古代船只在海上航行的畫面。與此同時,該館利用數字技術通過人臉識別捕捉參觀者的表情,同時把該表情與博物館中的展品和沉船相匹配,最后以照片的形式顯示在屏幕中。參觀者還可以將顯示屏的動態畫面,第一時間分享給家人和朋友,體驗穿越沉船歷史時空的交錯感。
數字化技術相比于博物館傳統展覽方式更加真實和生動,能為廣大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全方位展出展品的構造以及細節。數字技術對觀眾參觀的時間和地點沒有要求,觀眾可以足不出戶通過VR技術進行文物展覽。文章陳述了數字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方式,主要列舉了大屏投影技術、多點觸控技術以及增強現實技術三種方式,還介紹了數字技術在應用時的注意事項,重點關注文物自身特點、性質以及觀展人群的差異性。總之,數字技術在博物館文物展覽中的應用,是對傳統展陳技術的突破,也意味著傳統文化將以更多元、更先進的方式廣泛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