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綱
香港《南華早報》10月13日文章,原題:有了特拉斯和保守黨,英國不需要與中國為敵 據報道,英國首相特拉斯即將給中國貼上“威脅”的標簽。這個新界定來自即將發布的最新綜合評估。其前任約翰遜2021年的綜合評估更加溫和地稱中國為“系統性競爭者”。
新的敵意標簽與特拉斯之前宣稱的觀點大體一致。特拉斯曾稱中國是“對我們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最嚴重的長期威脅”。對立的國家往往將對方視為侵略者。如果A國將B國視為威盼,那反過來也一樣。相互的威脅感最紋會演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特拉斯上臺時英國通脹奇高。西方對俄制裁導致英國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疫情造成公共衛生服務崩潰。她和財政大臣夸西?克沃滕(14日已辭職一編者注)在不到一個月時間里使情況變得更糟。英國央行不得不多次介入,回購債券以穩定市場,但拋售仍在繼續。歐洲領導人將這場金融慘敗稱為英國的“崩潰”。從《外交政策》到《愛爾蘭時報》,學者們開始稱英國是“歐洲的阿根廷”。但特拉斯他們只是癥狀而非病因。
英國“脫歐”,后,不可能指望得到布魯塞爾的幫助。美國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上月底,在訪問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特拉斯承認“中短期”不太可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而長期以來,英國政府認為與美國的自由貿易是替代歐盟的更好選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評論“特拉斯經濟學”時說,英國的這次危機不會全球蔓延,因為“謝天謝地,英國只占世界GDP的3.2%”。
經濟動蕩、政治崩潰、社會萎靡和可能的國家解體——(這種情況下)英國依然想對付中國,因為它是一個“威脅”。保守黨政府的12年給英國本身造成嚴重的、也許是致命的傷害。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稱美國將從實力地位進行談判,引發中方的憤怒回應。如今,英國威脅要從弱勢地位進行對抗,北京的反應可能是什么?(作者盧綱,陳俊安譯)
環球時報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