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 編
古代的書法理論極其重要,先出現了書法藝術,后有書法理論,古代的書論著作最早出現在漢代。
作為漢代著名的書法家,蔡邕寫了《筆論》《九勢》《筆賦》《篆論》等書法論著。《筆論》《九勢》不光論及書法的精神,同時論及人與書法之間的自然融通。蔡邕《筆論》寫到:書寫可抒發書者的性格和情操。書寫之前要放松心情,舒展你的性情,然后再開始書寫。如果是刻意應付地去寫,就算用的是最好的毛筆,也寫不出好的字。每次在書寫之前,要靜坐思考,讓身體和心靈都保持舒適,不要與人交談,心平氣和神情專注,懷著敬畏的心,就像面對上天,這樣才能把字寫好。寫字之前,字的形態要了然于心。寫出的字像是坐著,像在行走,像是飛行,像在舞動,像迎面而來,像背你而去,像在憂愁,像在喜悅,像是被蟲吃過的樹葉,又像鋒利的寶劍和長戈,像強弓硬矢,又如水火,如云霧日月。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都能傳遞不同的形態和情緒,這才能叫書法。

蔡邕書法論著《九勢》寫到:書法源于自然,自然形成時就有了陰陽,有了陰陽,姿態和氣勢就產生了。書寫時每一個筆畫都要做到藏頭護尾,筆畫兩頭藏鋒,不露出痕跡,做到逆鋒起筆,回鋒收筆,讓力度蘊含其中,下筆有力,筆畫才會有立體感。筆中有力,筆勢來了都擋不住,筆勢去時阻止不了。只有柔軟的筆毫加上力度才能產生奇異瑰麗的效果。

《九勢》還講了書法用筆時的九種情況:
1.上下結構。書寫時要注意字的結構,上下結構的字,上部要像屋頂一樣蓋住下部分,下部要像大地一樣拖住上部分,每個筆畫之間相互照應,看做一個整體。
2.轉筆。寫豎折、橫折筆畫時,要注意兩個筆畫轉換的連貫性,不要讓交接的地方有分離感。
3.藏鋒。就是逆鋒起筆,回鋒收筆。比如橫畫起筆時要先向左,再向右寫出橫,收筆時再回向左;豎畫要先向上,再往下寫出豎,收筆時把筆回向上。
4.藏頭。毛筆是圓錐形,筆頭是尖的,起筆時如果直接把筆壓下去就會留下尖尖的筆鋒,缺乏沉著含蓄的美感,也沒有力度,藏頭就是讓筆心常在筆畫中間運行。
5.護尾。每個筆畫要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每個筆畫結束時要向反方向收回,讓筆畫堅硬穩重。
6.疾勢。有的筆畫書寫時要果斷流暢不可停滯,如高山瀑布一瀉而下,勢不可擋。
7.掠勢。有的筆畫要飄逸輕盈,如大雁飛過天空,自在揮灑。
8.澀勢。書寫時要蘊力于筆中,筆克服阻力向前運行,造成筆和紙之間的摩擦,力量大時可以聽到筆和紙摩擦的聲音。
9.橫鱗。橫鱗豎勒,書法中橫和豎的筆畫不會絕對平直。橫畫要像魚身上的鱗片,層層疊疊,看似光滑,實則內含其中;豎畫如勒馬的韁繩,在收放之間,著力能牽制馬,放力亦能操控,不可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