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王丹 蘇洪躍
261000 山東陽光融和醫院急診醫學科,山東濰坊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發生率較高,具有殘疾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復發率高等特點[1]。腦卒中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腦組織出血和腦部缺血損傷[2]。腦卒中誘發原因包括心房顫動、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為高血壓[3]。該疾病進展迅速且大多數患者病情嚴重,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傷害。針對腦卒中患者及早進行急救,有助于挽救患者生命、提升其預后質量及降低病后殘疾程度。急救過程中的護理措施也十分重要,但是部分護理步驟繁瑣,因此,需優化護理流程,為患者實施科學、快速的護理干預,縮短急救時間,提升急救效果。本研究以90 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優化護理流程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山東陽光融和醫院急診醫學科收治的90 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各45 例。試驗組男35例,女10 例;年齡54~71 歲,平均(62.18±4.69)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7 分,平均(6.04±0.83)分;Barthel 指數48~70 分,平均(58.35±5.47)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3~26 分,平均(19.54±3.28)分。對照組男33 例,女12 例;年齡53~69 歲,平均(61.43±4.85)歲;GCS 評分5~8 分,平均(6.39±0.78)分;Barthel 指數46~69 分,平均(57.48±5.62)分;NIHSS 評分14~26 分,平均(20.36±3.21)分。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MRI和(或)CT檢查全部確診為腦卒中,且與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4];②年齡18~70 歲;③發病至入院時間<4 h;④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者有腦卒中既往史;②患有腦部腫瘤者;③繼發性腦血管疾病者;④頭顱外傷者;⑤近半個月內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者;⑥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者;⑦凝血功能異常者;⑧依從性較差者。
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急診護理流程,接診、患者進入急診后,快速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并進行吸氧、吸痰等操作。為其掛號并分診,同時檢查患者大小便情況、語言情況、瞳孔大小、肢體反應、意識、呼吸、體溫、血壓及脈搏,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快速制定急救方案。指導家屬繳費并協助患者進行檢查,等待結果時聯系相應科室,告知科室醫務人員患者的病情,使科室提前做好治療準備,并指導家屬辦理住院。
試驗組實施優化護理流程:①出診前快速準備、檢查急救物品和藥物,途中聯系患者家屬,確定患者具體位置。接診后聯系院內急救人員并告知患者病情,使其做好急救準備。急救車到達醫院5~10 min前,再次聯系院內急救人員確定是否做好急救準備,同時說明患者病情進展情況。救護車到達院內后,直接駛入急診大廳,為患者開啟綠色通道。②患者入院40 min 內,完成綜合評估、診斷和治療。a.10 min 內完成評估,檢查患者肢體語言、大腦反應、瞳孔、呼吸以及意識等情況,同時為患者創建靜脈通道、進行吸氧和吸痰等。完成血液標本采集,并立即送檢,等待腦科醫師到達急救室;b.20 min 內完成神經系統檢查,確定患者昏迷程度及卒中嚴重程度。完成血生化、常規化驗、心電圖、CT 及MRI等檢查。c.15 min內完成快速病情判斷,做好相應護理和急救準備。③急救過程中,需全程檢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予以患者優質護理干預。呼吸異常者,及時予以吸氧操作;呼吸微弱者,予以面罩機械通氣并使用呼吸興奮劑。檢查患者精神狀態,觀察其雙側瞳孔,控制顱內壓,防止患者出現腦疝。④患者轉運前需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做好轉運準備后合理轉運。轉運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各項體征,做好防護,避免發生意外事件。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急救用時,包括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專科治療時間及急診停留時間。②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腎功能不全、深靜脈血栓、應激性潰瘍、泌尿系感染及肺部感染)發生率。③對比兩組患者急救護理滿意度:患者出院前對本次急救護理服務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急診室環境、服務流程、護理業務水平以及護士服務態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a.不滿意:≤60 分;b.一般滿意:61~79分;c.滿意:80~89分;d.十分滿意:≥90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5]。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急救用時比較:試驗組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專科治療時間及急診停留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救用時比較(±s,min)

表1 兩組患者急救用時比較(±s,min)
組別n接診至確診時間確診至專科治療時間急診停留時間試驗組4518.83±2.5226.07±4.3527.32±4.12對照組4527.51±4.0640.16±3.9841.25±3.27 t 12.18516.03117.765 P 0.0000.0000.000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兩組患者急救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急救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急救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腦卒中是近幾年臨床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腦卒中的發病具有季節性,易發生在寒冷季節,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糖尿病及肥胖群體更易發病[6]。腦卒中通常起病較急,發病初期一般無明顯癥狀,但死亡率較高。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國內腦卒中發病率是美國的2倍,成為腦卒中發病率較高的國家[7]。近幾年,隨著相關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腦卒中死亡率明顯下降,但殘疾率依舊居高不下。腦卒中發生后及早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然而急診接診后需及時開展急救、診療、專科治療以及護理等工作,過程繁瑣復雜,除了具備專業技能外,還必須實施優質、簡潔的急診護理流程,縮短接診及病情評估時間,為患者后續專科治療奠定基礎,最大限度地提升急救成功率[8]。院前急救至院內接診過程中,也需優化急診護理流程,進一步縮短急救用時。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接診至確診用時、確診至專科治療用時、急診停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可見,及早準備急救物品,并在短時內完成對患者病情的評估,在急救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做好轉運工作,能明顯縮短接診、診斷、治療以及急診停留時間,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急救時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腦卒中主要是腦血液循環異常所致的疾病,及早診治、縮短救治時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預后水平。黃麗等[9]的研究顯示,減少患者急診到確診用時、確診到專科治療用時,并優化急診護理流程,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態,提高臨床治療療效,預防多種并發癥的發生,進而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證實了上述觀點。此外,優化護理流程能夠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提升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急救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為了提升急救效果,還需要加強對急診科室醫護人員的專業培訓,特別要注重開展腦卒中急救技能及最新技術等內容的培訓,定期在科室組織考核,考核不通過者需再次學習,直至考核通過。此外新入科護理人員需完成培訓、通過考核后才可入科。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急救中實施優化護理流程的效果顯著,能明顯縮短患者急救用時,預防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